一、一般结构

珊瑚纲动物绝大多数为群体生活,例如八放珊瑚中的红珊瑚

(Corallium),柳珊瑚( Gorgonia),六放珊瑚中的各种石珊瑚( Sc- leractinia)等。仅在六放珊瑚纲中有个别的种为单体生活,例如细指海葵

(Metridium)(图 5-30A),石芝(Fungia fungites)(图 5-36C)。 珊瑚纲中单体生活的种类及群体生活的珊瑚个体。多数体呈柱形,柱的

长短因种及生活环境而不同,身体以基盘固着在岩石、沙底、贝壳或其他物体上。游离端为口端,口端向外扩展形成口盘,口盘周围有一圈或许多圈触手,触手中空。八放珊瑚触手均为 8 个,成羽状,即每个触手向两侧伸出成

行的小突起。六放珊瑚类触手是 6 或 6 的倍数,有的种触手可多达数百个。触手呈指状。口盘中央为裂缝状的口,体壁由口向胃腔延伸,形成一个扁平的口道,或称咽(pharynx),内陷直达体长的 1/2—2/3 处(图 5-30B)。口道的结构与体壁相同,只是由于内陷,所以外胚层在口道的内壁,内胚层在口道的外围。八放珊瑚,扁平口道的一端具有口道沟(siphonoglyph), 内有纤毛分布,具有口道沟的一面为腹面。六放珊瑚中口道的两端均有口道沟,在口关闭时,口道沟仍开放,靠纤毛作用,使水流可以不停地流入或流出胃腔,以维持体内水的静压,从而完成呼吸作用。由于口道沟的存在,使珊瑚纲动物的体制成为两辐射对称。

珊瑚纲动物的胃腔结构也较水螅纲复杂,即由体壁的内胚层有顺序的向胃腔延伸形成了许多隔膜,将胃腔分隔成许多小室,以增加胃腔的表面积, 如八放珊瑚具有 8 个隔膜,上端均与口道相连(图 5-31A),六放珊瑚的隔膜的数目为 6 个或 6 的倍数,常成对并列发生。根据隔膜发生的顺序、宽窄及位置、六放珊瑚的隔膜可分为初级隔膜(primary mesenteries)、次级隔膜(secondarymesenteries)及三级隔膜(tertiary mesenteries)(图 5-31B、 C)等。初级隔膜最先形成,也最宽,上端均与口道相连,一般仅 6 对,其中两对位于口道沟方向,称为指向隔膜(directivemesenteries)。次级隔膜较窄,成对的发生在初级隔膜之间,亦为 6 对,与口道不相连。三级隔膜在

初级与次级隔膜之间,共 12 对。有的种甚至可以有四级、五级隔膜等。隔膜的组织学结构是由两层内胚层细胞、中间夹有中胶层所组成(图 5-32A), 初级隔膜的内端部分与口道的内胚层相连,其他等级的隔膜内端均游离,游离端隔膜膨大形成三叶状,称为隔膜丝(mesenterial filament)。隔膜丝的两个侧叶上细胞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纤毛(图 5-32B),纤毛的摇动有利于胃腔中液体的循环,中叶上分布有大量的刺细胞及腺细胞,所以瑚珊纲胃腔中的刺细胞是内胚层起源。腺细胞可以分泌消化酶进行食物的消化。八放珊瑚的隔膜丝仅有中叶而无侧叶。隔膜丝一般比隔膜更长,末端在冒腔中游

离、或缠绕在胃腔底部,称为枪丝(acontium),有时可由体壁上的小孔或从口伸出体外以协助捕食。珊瑚纲动物体内的肌肉比水螅纲发达。水螅所具有的皮肌细胞中的肌原纤维已不存在,而是由内胚层产生了独立的肌肉束, 分布在隔膜上或中胶层中(图 5-32A,5-31)。发达的肌肉束使身体可以伸长或缩短,以及将触手缩回胃腔中。八放珊瑚隔膜上的纵肌束均为腹向排列,六放珊瑚纵肌束在指向隔膜上为背向排列,其他每对隔膜上均为面向排列(图 5-31A、B)。其体壁的环行肌也由内胚层发生,在口盘处特别发达。

珊瑚纲的神经结构也是形成上皮神经丛和胃层的神经丛,只是具有更多的双极神经元,也有突触传导,所以反应较水螅纲动物迅速。没有特殊的感官。

珊瑚纲动物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种类为雌雄同体。其生殖腺位于隔膜上,在纵肌束及隔膜丝之间形成长带状(图 5-32A),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的间细胞,但一般情况指向隔膜是不孕的。如果是雌雄同体的种,一般是雄性先熟(protandry),以避免同体受精。生殖细胞排到体外,在海水中受精,或在胃腔中受精,发育中经过浮浪幼虫,再发育成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