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鞭毛虫纲的分目

  1. 植鞭毛亚纲(Phytomastigina)绝大多数种类具色素体,自养。鞭毛1—2 根,体表具皮膜或细胞壁。行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大多数营自由生活。
  1. 金滴虫目(Chrysomonadida):单体或群体、个体呈瓶形、杯形、管形,甚至个别种呈变形虫状。每个个体有 1—2 根鞭毛,色素体 l—2 个、为黄色或褐色,个体外有胶质囊包围、或形成外壳。淡水及海水生活,大量存在时可使水呈鱼腥味,如钟罩虫(Dinobryon)(图 2-10A)。

  2. 隐滴虫目(Cryptomonadida):具二根鞭毛,前端有储蓄泡,多数种有二个色素体、呈黄色或褐色,少数种无色素体,细胞质泡状,海水或淡水生活,例如唇滴虫(Chilomonas)(图 2-10B)是生活于污水中无色素体的代表种。

  3. 腰鞭毛目(Dinoflagellida),具两根鞭毛,分别位于身体中部的横沟及后部的纵沟内,横沟内的鞭毛使身体旋转、纵沟内鞭毛推动身体前进。色素体黄色或褐色,少数种无色素体。一些种类体表裸露,如 Gymnodinium

(图 2-10C),多数种类体表有纤维素形成的薄膜、或甲板,如薄甲藻

(Glenodinium)(图 2-10D)、膝沟藻(Gonyaulax)(图 2-10E)等。眼点通常是存在的。无性生殖有的种可行横裂及斜裂,如角藻(Ceratium)(图

2-10F)。许多种类具有生物发光现象,如夜光虫(Noctilu-ca)(图 2-10G)。海水与淡水生活,少数种可寄生。一些腰鞭毛虫在海洋沿岸大量繁殖每立方米海水可多达 20—40 百万个个体,致使海水呈现红色或褐色,称为赤潮,由于它们排出大量代谢产物以及腐败海水,造成沿海鱼类及养殖贝类的大量死亡。

  1. 眼虫目(Euglenida):身体多长圆形,鞭毛 l—2 根, 具色素体或不具色素体,多数种有眼点,主要淡水生活,如眼虫(图 2-3)、扁眼虫

(Phacus)(图 2-10H)、囊杆虫(图 2-4),囊杆虫无色素体。

  1. 绿滴虫目(Chloromonadida):体长圆形,背腹略扁,鞭毛两根, 一根向后伸出,有许多小的绿色色素体。如空腔虫(Coelomonas)(图 2-10I)。

  2. 团藻目(Volvocida):也称植滴虫目(Phytomonadi-da),单体或群体,淡水生活。绝大多数具绿色色素体,个体呈卵圆形,如衣滴虫(图2-9),身体前端具有 2 根鞭毛(少数种 1 或 4 根),色素体杯形,有眼点,

两个伸缩泡,体表具纤维素膜(cellulose membrane)。群体种类大多由 4-128 个细胞组成,最多时可达上万个细胞。群体中的每个细胞均相似于衣滴虫, 被纤维素膜或胶状液包围在一起,形成球形或其他形状的群体。简单的群体包含的细胞数较少,细胞间没有形态与机能的分化,每个细胞均能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例如盘藻(Gonium)(图 2-11A),它由 4—16 个细胞组成, 个体呈盘状分布;实球虫(Pandorina)(图 2-11B),群体呈球形,实心, 由 16 个细胞组成;空球虫(Eudorina)(图 2-llC),由 16—32 个细胞组成,排列成一空球状。较复杂的群体,其细胞数目继续增加,细胞间出现了形态与机能的分化,即具有了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工,如杂球虫

(Pleodorina)(图 2-11D),由 32—128 个细胞组成,位于群体前端的小型细胞只有营养的功能,后端的大型细胞具有生殖功能,群体出现了极性。团藻(Volvox)(图 2-11E)是更复杂的群体,它是由数千个到数万个细胞组成的大形中空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体之间有原生质桥彼此相连(图 2- llF),细胞间也有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群体也具有极性。

团藻目中由衣滴虫到团藻可以看到由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群体,其细胞数目逐渐增加的过程,群体中的细胞由彼此间没有分化到分化成营养细胞及生殖细胞,彼此间由没有联系到出现了细胞间的原生质桥,再联系到它们的生殖由同形配子到异配生殖、再到精子与卵的变化过程,使动物学家利用这些变化推测并旁证了由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的进化过程。

  1. 动鞭毛亚纲(Zoomastigina)不具色素体,异养。鞭毛 1—多根,细胞表面只有细胞膜,除个别种外不行有性生殖,许多种类营共生或寄生,少数种类自由生活。

(l)领鞭毛目(Choanoflagellida):单体或群体,每个细胞具有一根鞭毛,鞭毛基部周围有一圈透明的原生质领,群体以柄固着在其他物体上, 淡水生活,如静钟虫(Codosiga)(图 2-12A)。有的群体成一胶质团,领鞭毛细胞埋在其中,如原绵虫(Proterospongia)(图 2-12B),由 6—60 个细胞组成。在动物界中只有领鞭毛虫及海绵动物具有领鞭毛细胞,一般认为它们之间有进化上的联系。

  1. 根足鞭毛虫目(Rhizomastigida):身体呈变形虫状,但有一到多根鞭毛,以伪足取食,如变形鞭毛虫(Mastigamoe-ba)(图 2-12C)。

  2. 动质体目(Kinetoplastida):具 1—2 根鞭毛,所有的成员都有

一动质体(Kinetoplast),常与根丝体相连,其中含有 DNA,位于大的延伸的线粒体内,身体一侧有波动膜。少数种类自由生活(如波豆虫(Bodo)(图2-12D)。大多数种类寄生生活,例如锥虫(图 2-6)。在非洲有两种锥虫

(T.gambiense 和 T.rho-desiense),寄生于人脑脊髓液中,是由一种吸血的采采蝇(Tsetse fly)进行传播,感染后引起患者嗜睡,昏迷直至死亡, 这种病称睡眠病。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也是动质体目的重要代表种,寄生于人体的利什曼原虫有三个种,其中以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为害最大,它寄生于人体肝、脾等内皮系统的细胞之内。这时细胞呈圆形,鞭毛不伸出(图2-12F),虫体极小,在等主的一个细胞之内可多达上百个利什曼原虫。寄主被它们大量寄生时,出现发烧、肝脾肿大、毛发脱落等症状,严重时造成寄主死亡。利什曼原虫是由吸血的白蛉子(Phlebotomus)进行传播,利什曼原虫在白岭子体内繁殖时,身体细长形(图 2-12E),鞭毛伸出,没有波动膜。由利什曼原虫造成的疾病称黑热病,解放前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解放后积极治疗病人;消灭中间寄主,现在我国已消灭了这种疾病。

  1. 曲滴虫目(Retortamonadida):是昆虫及脊椎动物肠道内的寄生虫,鞭毛 1—4 根,其中一根与腹面的胞口相连,如唇鞭毛虫(Chilomastix)

(图 2-12G)。

  1. 双滴虫目(Diplomonadida):虫体明显的两侧对称,具有 2 个核、二组鞭毛(8 根),寄生于昆虫及脊椎动物的肠道内,也可以在人体肠道内寄生,如贾第虫(Giardia)(图 2-12H)。

  2. 毛滴虫目(Trichomonadida):主要寄生于昆虫或脊椎动物的消化道等部位,鞭毛 4—6 根,其中一根向后并与体表相连,形成波动膜,具有轴杆,如毛滴虫(Trichomonas)(图 2-12I),阴道滴虫(T.vaginalis)是寄生于女性阴道或尿道里的一种毛滴虫,可引起阴道炎或尿道炎症。

  3. 超鞭毛目(Hypermastigida):是动鞭毛虫亚纲中结构最复杂的一类。鞭毛数目极多,成束排列或散布在整个体表,是白蚁、■蠊及一些以木质为食的昆虫消化道内共生的鞭毛虫。寄主为超鞭毛虫提供了食物及居住场所,超鞭毛虫可把寄主肠道内的纤维素分解成可溶性的糖,以供寄主吸收。杀死寄主肠内共生的超鞭毛虫,寄主则不能利用木质,以致被饿死。昆虫如果由于脱皮而失去共生的鞭毛虫,可以通过取食鞭毛虫的包囊,或者通过舐食同类昆虫的粪便而重新获得它们。所以超鞭毛虫的生活史常与寄主脱皮激素产生的周期相关。另外,超鞭毛虫是动鞭毛亚纲中唯一被证明具有有性生殖的种类。例如寄生在白蚁肠道中的披发虫(Trichonympha)(图 2-12J)、寄生于■蠊肠道内的缨滴虫(Lophomonas)(图 2-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