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农地的利用

很多人把土地问题几乎完全认为是农业问题。这正如把所有的土地问题都认为是市地问题的想法一样,都是不正确的。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农业比其它任何一种土地利用都需要更大的土地面积,并且,就产品的价值而论, 它可算是美国最大的产业。这些事实诚然都是重要的,但在我们的国民生活中,它们没有象农地提供了养活城市人口的粮食这个事实那么重要和那么有意义。

不久前有一位作家在《乡绅》杂志里对于这个事实作了下面的评述:“在 1896—1913 年期间,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了百分之六十五,而一般物价的水平则只涨了百分之三十五。这就给农村带来了收入的增加,原因是由于城市人口几乎增加到 1913 年全国人口九千六百万的半数。今天居住在城市和大城镇的人口超过了全国人口的半数。说得比国情普查更精确些,我国大约有七千五百万人的衣食都要靠农村的三千五百万人来供给。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比起来,消费者人数的总和要算是最大的。它也是最富有的。根据最近的统计数字,从事制造业的职工人数大约有一千五百万,他们每年支取的工资大约是一百亿元。过去十年中,农民人口并未增加,但他们所增加的产品,除增加了可供出口的剩余农产品七百到一千万吨外,还足够养活本国一千四百万人。换言之,我们以同样的农村人力现在在国内外所养活的人口比战前的要多二千五百万人。”①百年前马尔萨斯宣布他的“人口定律”时——即人口的增加,如果没有受到节制,其速度将有超过粮食供应的趋势——他认识了农业在一个国家和全世界的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他没有预见到农地利用方面的巨大进步,这些进步,能够供应从那个时候以来大大增加了的人口。

在都市人口和粮食之间保持一种健全的平衡,乃是一个稳定的和进步的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农村人口中的某些阶层正在遭受到经济的困难,而且一般的政治演说家们都在宣扬这一口号:“一个国家不能生存在一半繁荣一半困苦的状态中。”为了使大家了解这个根本的全国性问题,以下的篇幅将对农业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提供一个概略的叙述。

作为一种产业的农业的性质——农业的观察家首先发现的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土地都被列在“农地”这一个项目下。其中有农作土地与牧地,灌溉了的与排过水的土地,改良了的与未改良过的土地以及迹地与林地。在某一个农场面积范围内,可能有各种类型的土地,也有农场建筑和住家房屋的地基。农地的多样性引起了利用的复杂性,而市地因为基本上是作为建筑地基使用的,因而它的利用就没有农地这样复杂。一方面就整个国家来说,我们当前的问题是要按相应比例和市场对产品、劳务的需要分配作物土地、放牧土地、迹地与林地以及其它各种土地的面积。这种分配又转而以各个农场主在他自己农场内对各种不同土地的分配为基础。因此,农地的多样性就使公私经济的问题变得复杂了。

  1. 农业是一种规模较小的产业——美国在 1920 年大约有六百五十万个农场。差不多每个农场都是由农民和他的家属自己经营的一个产业单位, 只有比百分之一稍为多一点的农场才是在“资本主义式的”,或者说“工厂式的”基础上由雇来的经理经营的。那一年,只有不到半数的农场才报了一

① 威廉·约翰逊(WilliamJohnson):《农民在城市的支付帐册中的地位》,《乡绅》,1924 年 1 月 5 日。

点工资支出;那些雇用劳力的人所花的钱,每人每年的平均数为四百六十九元。这是一个小数目,说明“家庭农场”就是这种产业的单位;而且这不但是在美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流行的一个事实。大多数的城市工业与这种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它们有庞大的机械设备,为数很多的职工和大不相同的业务组织方法。

美国全国每一农场财产的平均价值大约在一万二千元左右。在南方的某些州里,花四千五百元就可以买一个带有设备和家畜的普通农场,而在衣阿华州,一个普通的农场的财产价值则几乎达到四万元①。因此,拥有这个农场的农民是一个资本家,也是一个工人兼经理。

  1. 农业中的家庭和农场是合而为一的——“你应该成家”这句话,对农民来说,也意味着他应该立业。农场和家是那样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把务农说成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职业。这在城市则不然,在那里, 一个在不适意的工厂里做工的劳动者,他仍可能有一个环境宜人而又舒适的家可住,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另一方面,乡村生活有很多吸引力把人们吸引到那里去从事农业而不情愿从事其他职业,尽管有时候做旁的事还可望多挣些钱。地产商人就每每利用这个事实。现代的移殖公司往往尽可能地把农场住宅打扮得幽雅动人和有家庭风味,就是为了招徕更多的能干的移民前去购置。

很少产业能象农业那样使人有机会以比较小的资本就能够成为一个独立企业的业主、经理和经营人。免于政治和经济压力的那种独立性是农村生活具有的吸引力的一部分,虽则这种独立性有时不免被人渲染过分了。一个租佃农场主,或者一个负担抵押债务很重的农场主丧失很多业主兼经营人所享有的那种行动上的自由。

在农场有家的农民通常可以生产和利用许多“副产品”,象燃料,水果, 蔬菜,牛奶和其它食品,这些副产品,城市居住者不但不能生产,反而还得经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一段很长的过程后才能买到。为了这个原故,农民比城市的工人一般是更能经受得住工业衰退的打击,因为工人的失业就等于他的收入全部停止。不过,只生产“一种农作物”的农民,或者高度专业化的农民所处的地位就很象城市居民的地位,并且在我们正在摆脱的那个危机里一个生产多种多样的农作物的农民比之那只生产单一农作物的农民,尤其是单种小麦的农民,已更好地渡过了那个暴风雨般的危机。

一般说来,农业带给那些有能力的农民的是一个平稳的收入,一个家和一个差强人意的生活。另一方面,农业不提供发大财、干大事的机会,而对抱有非常才能的人也不能提供相当的活动范围。在农业里不象在工商业里那样出现过希尔·洛克菲勒、菲尔德这样的有名人物;虽然在我们早先的历史上曾经记载过那些以出身农民而感到自豪的大政治家的名字——即华盛顿、麦迪逊、门罗。

诚然,有些大农场和牧场,就投入的资本和劳力的数量而论,是接近于工业机构的,但它们为数很少并在许多情况下都不是获利的事业。许多有钱的人买下了大片的土地,建起了富丽堂皇的房子并以优良的机器和纯种的家畜把它们装备起来。但这些常是“搞着玩的农场”。它们是不能够靠收入来维持的。维持它们的钱是从旁的产业中赚来的。其中有些农场偶尔也发现有

① 美国第 14 届国情普查,1920 年,《农业》总结,第 23 页。参看附表。

盈余,但从为国家生产农产品这点来说,它们是微不足道的。

  1. 农村生活是一种孤立的生活——在许多别的国家里,农民住在村庄里而他们的农场则分散在市镇的周围,往往有离家数英里之遥的。美国农民的家是在各自的农场上,并且很少是挤在一起的。购置农场的城市居民,特别是妇孺,往往受不了这种孤寂;经营移垦者都知道常常有出息的移民仍然回到城市里去了,因为他们的家属过不惯这种孤寂的乡村生活。

城市的人通常认为是起居饮食方面当然应有的那些便利在乡间很缺乏, 这也多少是由于农民家庭分散这个事实所引起的。按照 1920 年的国情普查, 美国农场家庭有电话的不到百分之四十,有自来水的只有百分之十,有煤气或电灯设备的只有百分之七。

这种隔离使农民们难于行动一致,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在欧洲,乡村生活无疑是一个鼓励合作的因素;而在美国,这种隔离则有使农民成为一个个人主义者的趋势。电话,乡村的免费递送,良好的道路和汽车这些比较优越的交通工具已有助于农民团集在一起作一致的行动。在过去数十年中,合作运销已有了显著的进展。

  1. 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农民控制生产的力量很小——农民不是按“定货”生产的。他可以选种农作物,决定它们的播种面积,尽其所知和力所能及地培植和照管它们;但在它们进仓之前,收成的数量是不知道的。单种“一种农作物”,如象种棉花或小麦这样的农民,对于他所要种的农作物,往往很少有控制的力量。土壤的性质和气候也许是这样:要种的唯一安全的农作物,就是他惯种的那一种农作物。天气或害虫有可能把个别农民的收获减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十或者百分之一百。另一方面,一个普遍的好年景可能带来一次丰收,大都会的报纸把它当作农民繁荣和全国繁荣的象征来加以传播。实际上,一次丰收大半会带来物价的毁灭性的低落;如果个别的农民的收成不好,那他就受到双重的打击——收成不好和价格低落。这些特征使农业成为一种冒险事业,并且那些从事易腐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比那些从事主要产品的农民更容易受到这样的风险。例如,得克萨斯州的某个地区所产的番茄的销场全凭每年只有几个星期的需求情况来决定。在正常情况下,其它地区是不能够在那个特殊期间供应番茄的。但若这个地区的番茄上市太早或者太晚,它就得同其它的番茄产区互相竞争,而这个有各个地区相互竞争的市场是很容易破产的。

从事多种经营的农民有更多的选择产品的余地。他不把他的全部“农地投入一种产品”并且很可能“随时都有些钱赚”;另一方面,在某些幸运的年头,那“一种产品”的价格极度高涨的时候,他也不能赚大钱。他试图预测价格。他如果认为到了秋天大麦的价格看涨,他可能就会只播种大麦而不种燕麦或小麦。农民总是喜欢凭播种时的物价来推测未来的物价,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春天的马铃薯价贵了,凡是能种马铃薯的每个人就有把播种马铃薯的面积扩大的倾向——并且若是年成好,就一定会发生生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专种马铃薯的人吃亏最大,因为他没有旁的产物来弥补他的损失。由于头一年跌了价的原故,第二年的生产又可能是过低的。果园的产品,家畜和乳类产品不会每年都有这样大的波动,但是同样的因素还是在长时期内起着使生产过多和过少的循环作用。

物价低落的时期通常容易引起制造业主削减生产。而农民所做的可能恰好与此相反,即试图以增加产量来补偿单位价格下跌的损失。自然,他若长

时期地这样做是不能成功的。

这种心理是削减种植面积运动失败的原因。每个农民都希望他的邻居减少他们的播种面积,但他自己却盼望趁着物价上涨的机会卖出大量的产品。经营某一种农产品的那些农民中,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到一百都是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的,而第二年的结果仍是生产过多和价格低落。其余百分之十的真正减少种植面积的农民则受到价格既低,产量又少的双重损失。

这些事实对于凡是想去乡间务农的城市居民是有重大意义的。他将会感到自己难以适应在周末或月终不能按时领到工资的那种情况。与此相反的是,对于看来似乎有望的农作物,一直要漫长地、不可靠地等待到将近收割的时候;那时,忽然一阵夹着冰雹而来的暴风雨可能把谷物变成一堆乱草; 要不然一个大丰收又可能使产品被迫以比成本还低的市价出售。农业就是要与自然力量作斗争,而这种斗争有使农民在经营方法上趋于保守的倾向;他不喜欢从实际试验中吸取改进的方法,因此,他对于“新流行的”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采用是很迟缓的,城市的人不了解他,总觉得农民迟钝,思想“老顽固”。另一方面,当农民发现他的产品的价格低落到可能使他破产的时候, 他不了解这是经济势力在起作用,反而把这种局势归咎于城市的人。他憎恨并且不相信投机者、中间人、垄断者和华尔街大亨;而商人则认为物价的涨落乃是一种赌胜负的趣事。也许正是发财的良机,或者认为是应当经受得起而不必怨天尤人。合作运销已给了组织起来的农民以不少的经验教训。

作为城乡之间的中间人的农地商人,在帮助一方了解对方和对方的问题方面,是能够作出贡献的。

  1. 农业是一个有高度竞争性的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农业的另一特点——这个特点常为一般城市居民所忘记,而且也不是常为某些农民所承认

——正象杂货零售业,或者其它企业那样,是一种竞争性的产业。就连那些合作运销的农民,他们作为生产者也同时是竞争者。运销合作社,譬如说, 从来没有不准任何人种梅子或苹果,也从来没有阻止一个种植者加入它们的合作社。问题倒是要叫他们参加合作社很不容易。因而限制种植面积或产量是极端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一个更大的种植面积和收获量只能增加市场运销机构的负担,因为它必须为日益增加的供应谋出路。通过登广告、兜售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运销合作社有时刺激了需要,使求过于供,因而得以维持物价于一时。不过当人们不要“吃更多的”蔓越橘,不重视葡萄干中的“更多的铁质”的时候,就遇到考验了——但这是另外一回事。

问题在于农产品的生产者是在互相竞争,不管他们是不是已经组织起来了;如果他们没有组织起来从事运销,则他们的竞争还要更强烈。在象小麦、棉花、羊毛、肉类或其它主要产品这一类的东西进入国际市场的地方,美国的农民就有印度、俄国、法国、澳洲、加拿大和阿根廷这些国家的农民和他们竞争。在有代用品或近乎代用品的地方,竞争可能具有另外一种形式;热带的油和脂肪生产者是美国牛奶场主和养猪农民的真正敌手。

另一方面,一个国家某一地区的农民是那个国家其它地区的农产品的消费者。种小麦的农民要使用棉花,他作为一个消费者,正象城市的消费者一样,想买价钱便宜的棉花。种棉花的农民想要贱价的面粉、咸肉和肉类,而牛羊饲养者则要买贱价的谷物、干草和其它牛羊的饲料。因此分散在广大地区的农民的利害关系是有矛盾的而不是一致的——这就是使农业的垄断成为不可能的另一因素。

现代的农民知道他这个事业的竞争性。现在农民对于年青小伙子离开农村而到城市去这件事的抱怨比以前少些,也不象从前那样把城市的发展认为是一桩极大的坏事。都市的人口越多,对留在农村的人的产品的销路就越好; 离开农村的人越多,和他竞争的人就越少,而且争相购买他的产品的消费者也越多。诚然,眼看着极其伶俐的小伙子们到都市去了,也难免不感到惋惜, 他或许也感到人手缺乏,但通过改变作物或改变耕作方法的安排,这种困难早晚是能够克服的。

开辟新的垦殖地这一问题,对于农民比任何人有更为重大的利害关系, 然而当倡议开辟新垦殖地时,从没有人同他商量过。不消说,使用的新地越多,农民和农产品也越来越多。最了解这一点的莫过于东部的农民,因为他们曾对国务卿莱恩(Lane)想把退役军人调去垦地并建立更多的农场的建议提出过抗议。农民报纸也不时反映农民的意见,质问政府,正当森林砍伐后的土地理应用来培植林木以资降低日益高涨的林木和建筑材料价格的时候, 何以反而强调这种迹地的“农业化”的需要。

我国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向来是不一致的。政府增加了进口农产品的关税以保护农民免受国外竞争者的影响,而同时政府的另一部门却开辟了新的土地,加以灌溉,提倡移垦,并建议把外来移民迁到那里去住,这就使国内改良地的农民的竞争者应运而生。

读者不能从上面的讨论中得出结论,认为农民已使用了法律的、或者法律以外的手段来减少竞争。由于农民没有组织,所以他在我们的经济制度中

(或许那些所谓“中产阶级”者不在此例)算是最无办法的分子。与此相反, 他时常是这样为他自己添造竞争者:试图把小伙子留在农村里,帮助把更多的人弄到农村中来,并通过对农学院、农业学校等等的支持,他乐于帮助他的邻人使其成为更有效率的农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农民们都坚持这一点: 关于大量的生产方面说的和宣传的未免过多,而关于均衡的生产——即合理的价格合理的运销和分配——则谈得和宣传得太少。

  1. 农民谋求最高额的纯利润,农民和其他任何一个生意人一样,是从同样的经济动机出发来行动的。他象商人一样,追求最大的纯利润,种地的人们不是为了使消费者有得吃,或者为了使工厂主有原料供应而种植。农民, 尤其是当他越来越变成商业体系中的一分子的时候,所追求的不是农产品本身而是从中赚取生计与利润。因此他对物价比对产量更关心。推动农民种植农作物的乃是物价,并且他尽可能地使他的生产和物价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