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匈牙利人,6 岁起学钢琴,9 岁时,他就能公开演奏了。后来,随父亲来到维也纳,从师车尔尼学习钢琴,还向意大利作曲家萨利埃里学习作曲。贝多芬在 1823 年时出席了 12 岁李斯特的独奏音乐会, 并给李斯特一个主题,叫他即席演奏。虽贝多芬耳聋听不见,但他从孩子的脸上、手指上看出他是一名稀有的音乐天才。16 岁定居巴黎,受雨果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的体裁,作品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马捷帕》《普罗米修斯》等 13 部。还作有 19 首匈牙利狂想曲,12 首高级练习曲,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表现力。他树立了学院风气,为发展匈牙利民族音乐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玛捷帕》是李斯特在 1851 年时写成的交响诗,内容是这样的:玛捷帕原是一个乌克兰的王子,后来沦落到波兰国王卡西米尔王宫里当了侍从。因为与伯爵夫人特列西亚私通,触怒了伯爵,被伯爵捆在一匹烈马背后准备拖死。那匹马跑到乌克兰境内,被哥萨克人发现了。他们救活了奄奄一息的玛捷帕,并且给他医治好了伤。当他们知道他就是王子,立即推选他为首领。

玛捷帕重整军马,终于报仇雪恨。李斯特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在他创作的

《四十八首大小调练习曲》和《二十四首练习曲》里都有它,并把其中第四首抽出,以《玛捷帕》为题材写成这首交响诗。乐曲一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一系列三连音来描绘奔马,特别是铜管乐器在低音上演奏雄壮有力。表现玛捷帕经受苦难,仍然坚强不屈。第二部分,木管和提琴演奏不连贯的曲调,描绘玛捷帕在马背上被拖得九死一生。第三部分,用小号再现玛捷帕雄壮的主题,表示他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胜利。最后由木管演奏一段进行曲风格的曲调,描写了玛捷帕重整军马准备复仇,并取得了胜利。

《奥尔菲斯》也是李斯特根据德国作曲家格鲁克的歌剧《奥尔菲斯与优丽狄茜》为题材写成的交响诗。内容是希腊神话:奥尔菲斯是一位诗人和歌手,还能演奏竖琴。他的音乐能使飞禽走兽、草木顽石都为之动情。奥尔菲斯的妻子优丽狄茜不幸去世,他十分悲伤,奥尔菲斯用音乐战胜不少困难来到阴间,找到冥王和王后,想领回妻子。冥王和王后为他的真诚所感动,答应了他,但嘱咐他在返回地面之前,无论妻子怎样哀求,也不许回头。奥尔菲斯先是照办了,可是,当他快接近地面时,他实在忍不住,竟回头看了妻子一眼,于是优丽狄茜消失了,奥尔菲斯后悔莫及,但已经晚了。这个故事引起李斯特极大的兴趣,于是,他以《奥尔菲斯与优丽狄茜》为题材写成了

这首著名作品。这首交响诗《奥尔菲斯》是C 2

2

段引子:是用圆号吹奏和弦、竖琴弹奏分解和弦,描绘了地狱阴森的场面, 和奥尔菲斯弹着竖琴来到这里。紧跟着用弦乐奏分解和弦,表现奥尔菲斯正准备向冥王和王后叙说对优丽狄茜的爱情,最后接乐曲尾声结束全曲。

《钟》是李斯特采用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b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写成的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成为《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的第三首,题为《钟》。用变奏的手法淋

漓尽致地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钟声的效果。用的是G 6

8

仍然用回旋式写成。曲调位于单数上的音连起来是主旋律。位于偶数上的 3 音是钟声,并且每当主题出现一次时,都要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方法,给人印象是极为深刻的。

《爱之梦(第三首)》,是李斯特把他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崇高的爱》

《幸福的死》和《爱吧》改编成的三首钢琴夜曲,编成曲集后的名称。而在这三首曲子里,以第三首写得最好,就是《爱之梦》。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

6

大调, 4 拍,小快板,复三部曲式写成。最

后,乐曲在幸福、宁静的气氛里结束。

《b 小调钢琴奏鸣曲》,李斯特这首奏鸣曲,从头到尾几乎都能感到他的思想、精神,乃至他的气息都跃然曲上。乐曲一开始,首先是强有力的英雄性主题,后来在固定低音上渐渐地消失,最后进入圣咏中。使英雄的精神, 进入了一种清明、恬静的境界。

《塔索》,是李斯特为纪念歌德诞生 100 周年而作。托尔夸脱·塔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一生悲惨,曾因神经错乱而被幽禁多年, 晚年在意大利四处流浪。此曲是《塔索》的序曲,音乐主题取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船歌,全曲用主题及变奏的形式,结合三部曲式原则而写成,是由大

提琴和单簧管奏出的,歌腔哀伤而严肃,像葬仪进行曲。接着主题像一首夜曲,叙述塔索生前一些比较明朗的日子;又像一首进行曲,体现诗人的崇高气质。由双簧管再次奏出引子的音调后,音乐很快形成一个高潮,似欢迎诗人的场面。最后,悲剧性的引子音调再次奏出后,铜管乐发出号召性的音响, 弦乐齐奏出奔腾的乐句,船歌的音乐主题充满胜利、欢乐、热烈的气氛,显示出塔索死后所获得的光荣,也就是赞美塔索不朽的艺术成就。

《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曾写过 19 首《匈牙利狂想曲》,他是写作狂想曲最多的作曲家。这些狂想曲都带有浓郁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特色,其中以《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流传最广。开始有一段沉着有力、节奏自由、速度缓慢的引子。它带有宣叙调性和浓烈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的色彩。然后是拉苏段落,悲愁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它唱出人民的悲痛,民族的不幸。经过发展,接“弗里斯”舞曲,犹如民间节日欢欣鼓舞的场面。在高潮之后,音乐一度静止下来,然后重整旗鼓,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中终曲。

《浮士德交响曲》:李斯特根据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写成这部以合唱结束的交响曲。全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浮士德”是奏鸣曲式。用了五个表现浮士德性格特点的主题:第一主题以增三和弦为基础,表现浮士德的形象。第二个主题由双簧管演奏,表现浮士德的爱情、激情和孤独感,表现对宏伟崇高事物的憧憬。然后的三个主题分别表现出浮士德的斗争、苦恼和英雄气概。第二乐章“玛格丽特”,市民出身的少女玛格丽特纯真可爱,浮士德返老还童后与她恋爱,结果引起一场悲剧。用三部曲式构成的本乐章中, 双簧管奏出柔美的主题。第三乐章“梅菲斯托弗利斯”,这是诗剧《浮士德》中的魔鬼,他企图以爱情、欢乐和权力收买浮士德的灵魂,但终于失败。这里的乐曲步步高涨后,强而有力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