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

德彪西(1862~1918)是杰出的法国作曲家,出生在圣日尔曼昂莱。他的父亲是个小商人,曾参加过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德彪西从小随父母学习音乐,11 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荣获罗马奖。后又与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并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和管弦乐序曲,如《牧神午后》《意象》《夜曲》《大海》;钢琴曲《欢乐岛》《儿童乐园》《版画集》《意象集》《前奏曲集》等。此外还作有论文集《克罗士先生》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 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总之,在 30 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称德彪西是印象乐派的创始人。《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读象征派诗人斯蒂芬·马拉美的同名诗篇后写成的。诗的内容是这样:烈日当空,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似睡非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入了埃特纳山仙境。在那里,他见到仙女在舞蹈,并且和爱神维纳斯度过了魂消魄散的时刻。正当他因为亵渎神明要受到惩罚的时候,他又昏昏沉沉睡着了。

马拉美听到德彪西的这首音乐之后说:“德彪西的音乐,大大地丰富和超过了我的诗意”。此曲里用了长笛,吹奏出一段牧歌风,给人一种飘浮不定的、梦幻般的意境。而后用双簧管演奏,描绘牧神和维纳斯女神在一起的情景。紧接出现木管和弦乐奏出的曲调,表现牧神生活在甜蜜的爱情之中。最后用竖琴引出圆号的和弦,结束了全曲,使人微妙地感到牧神因寂寞无聊,而在那里白日做梦。

德彪西所作的钢琴套曲《意象集》共两集:第一集包括三首乐曲:《水中倒影》《向拉莫致敬》《运动》。在第二首乐曲中,主要是以缓慢而庄重的萨拉班德舞曲节奏,配合管风琴式的宏大音响,表示对法国古典作曲家拉莫的敬意。第三首乐曲,通过轻快而有活力的节奏,表现 20 世纪欧洲工业化社会中,似乎是无休止进行的速度与力量的运动。第二集也包括三首乐曲:

《叶中钟声》,其中既可以听到树叶的沙沙声,又有远处传来洪亮的钟声, 造成钟声在丛林间回荡的效果。《月落荒寺》,以优美的旋律、和声,刻画出在西风秋月的照射下荒山野寺的寂寥图景。《金鱼》,取材于作者收藏的一件日本漆器上的金鱼图像,用钢琴的震音表现水波翻滚,金鱼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曳嬉耍的情景。

德彪西观看法国画家后受启发而作的《欢乐岛》,此画的内容,是表现了希腊神话中爱情岛上青年男女欢乐嬉戏的情景。后来由意大利指挥家莫利纳维改编为管弦乐曲,效果更好。乐曲的引子和第一主题都用了一些装饰音、颤音、琶音等,使旋律线条优美流畅,表达了清淡、闲适的生活情趣。第二主题是在流水声伴奏下唱出的一支爱情欢歌。尾声中到达华丽光辉的顶点。

德彪西的《被淹没的寺院》,是根据法国北部布列塔尼半岛上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据说该地渔夫常在晨曦中看到古代被洪水淹没于海底的古城伊斯重现于大海波涛之上的幻景。作者取其传说中的神秘色彩,写成了这一幻想音画式的乐曲。开始乐曲由平淡而没有强弱变化的音程,刻画了沉没于大海之中的寂静、死亡,然后晨雾散去,遥远的水中寺院的轮廊就显现出来。由宏亮的和弦奏出的主题,使人联想到用洁白的玉石建造的寺院耸立的形象。最后空洞的和弦声音逐渐微弱,那寺院重又沉没在浩翰的汪洋大海中。

德彪西的《g 小调弦乐四重奏》,以瑰丽的旋律、华美的色彩、新颖的风格震惊乐坛。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旋律采用古代调式,和声强调色彩变化。第二乐章,用了一些拨弦和各种不同的和声。第三乐章,三部曲式, 迷惘朦胧,把人带入梦幻般的境地。第四乐章,为中庸速度,有较长序奏和结尾的三部曲式。主题活泼,宽广舒畅,用中提琴演奏,尾声音乐辉煌。

德彪西写的管弦乐《夜曲》和其他作曲家的不同。因为它具有“一种较简单的,首先是装饰性的意义。它不是指夜曲的通常形式,而是这个词在特殊的印象和色彩上所包含的一切”。乐曲包含三幅各自独立的画面。

“云”:云朵缓慢而凄凉地拖沓而过,在白茫茫、灰色的虚无飘渺之中消融”,进而联系到人对它所产生的印象和感受。用木管奏出平静滚动的和声,反又转到弦乐器上,它们构成的不协和音响仿佛是浮动的云朵。接着乐曲在弦乐轻轻拨奏下结束,好似云彩消失在夜空之中。

“节日”:是一幅狂欢节的画面。小提琴在木管乐器的伴奏下,异常活跃,带有节日气氛。突然,出现了进行曲的节奏,小号加入,把乐曲推向高潮。随后,又是一系列舞曲音型,两首舞曲旋律有时并列出现,有时又回到欢庆场面。

“海妖”:通过竖琴、圆号、长笛、单簧管等乐器轮番演奏,描绘从大海滚滚的浪涛中传出赛伦神秘的笑声和歌声(赛伦:是希腊神话中以歌声引诱航海人投入海中的女海妖)。它是用女声哼鸣合唱来表现的。但音乐造成的波浪起伏,水珠四溅,空旷辽阔,轻逸优美的效果却很有特点。

三首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篇幅最大,也最接近交响曲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三个不同侧面,互相之间联系紧密,好似交响曲的三个乐章。它倾向于对大自然作逼真的描写,没有固定的形式。德彪西从法国滨海乡村布尔戈迪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你可能不知道,我本来是要过一种水生生活的,完全是出于偶然,命运把我领向另一方面,但是,我始终保持了对海的热爱。你会说海洋实际上并没有冲击这里的土坡,而我的海景可以是工作室里的风景画。我有丰富的记忆,而且据我看来,它比现实更有价值,现实的美常常使思想麻木。”这三首交响素描通过大海在不同时间产生的不同景色和动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一首:“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由提琴表现黎明前海面上宁静的景色,如:黑暗的海上可听到潮水声。再由单簧管演奏,描绘夜幕渐逝,微光隐露,红日喷薄而出,万物苏醒活跃。中午, 海上的波浪变得汹涌澎湃,一系列三连音是对海浪的描绘。第二首:“波浪的嬉戏”,阳光下,波涛翻滚,时而比较悠闲,时而比较活泼,形象地描绘出互相追逐嬉戏。音乐表现了大自然的律动。第三首:“风与海的对话”, 这是在风景中狂涛奔腾的大海,它们交替出现,好似对话,音乐刚健有力, 引用了第一乐章的主题加以变化发展。最后,铜管乐加入,它以明亮的音响, 气势逼人,显示了大自然的狂暴。

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当初并不是作为一首钢琴曲写成的,它原来是《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段,结构为三部曲式。据说作曲家写这个作品是受到诗人吉罗的叙事诗《月迷比埃罗》的影响。这首叙事诗是讲:在意大利贝加摩地方有一个叫比埃罗的青年陶醉在象征理想的月光下,他因为沉缅于物质生活为月光所杀。最后,由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得到了月光的宽恕, 又回到了人间。在这支曲子里,它以轻柔的笔触、清淡的色调以及诗意的柔情,绘声绘色地勾画出一幅夜色茫茫,诗人望月咏怀的绝妙图画。乐曲的第一段,速度徐缓,描绘月夜幽静景色给人产生的印象。中段,好似描写一阵阵清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稀疏的树叶发出沙沙响声。尾声是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飘渺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加富于诗意。从此,这部对大自然美好景象写照的作品使德彪西闻名于世。意大利评论家加蒂写道: “上行的琶音是那么婀娜、轻盈,犹如喷泉向空中喷射般地涌出,然后在主音和属音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在这背景上伸展开来,宽广宏亮而富于表情。”

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第三曲《雨中花园》是以两首古老的法国民歌为素材,通过云、雨、阳光、晴空的瞬息变幻,逼真地描绘了法国的田园景象以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形象。可以联想到,孩子们正在花园里游玩, 一阵暴风雨来临,孩子们逃散了,后来雨过天晴,孩子们又高兴地继续游戏, 并为战胜暴风雨而欢笑。

德彪西在印象派的音乐中较好的作品就是《意象》第一集中的第一曲《水中倒影》了,因为他认为:“音乐是生活的反映,一定要真实”,“唯有音乐能够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所以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德彪西根据印象主义的创作手

法写了三首钢琴小曲《水中倒影》《向拉莫致敬》和《运动》。这三首曲子汇编在一起,取名为《意象》第一集。《水中倒影》更受人们喜爱,乐曲开始时,浮动的和弦好象潺潺流水,也就是宁静的水面不时被轻风吹拂,泛起阵阵微波,中间的旋律预示着水中倒影,也就是岸边房屋、树木在水面上的倒影。一系列滑音和弦像一阵柔和的微风,使水面泛起粼粼银光。缓慢的主旋律在不断变幻的和声衬托中,刻画出水中倒影的清澈轮廓。

《金发女郎》是德彪西《前奏曲》作品第一集中的第八曲。诗人列空·得·里尔,曾有一篇同名诗,内容是描写“坐在开着花的越桔树丛中的遥远爱人的温雅和妩媚姿态”,作者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前奏曲清新、恬静、优雅而充满活力,使我们觉得曲中的金发女郎并不是那画中的形象。就在充满欢乐的地球上,世界也并不是神秘的,而是富有活力的。

德彪西的《木偶的步态舞》:德彪西非常疼爱他的小女儿,他曾先后为小女儿写了六首钢琴小曲供她练琴,《医生》《玩具小白象金波的摇篮曲》

《对洋娃娃唱的小夜曲》《雪花飞舞》《小牧童》《木偶的步态舞》。德彪西把这六首曲子编成一本钢琴曲集,取名《孩子们的角落》,也有人译成《儿童乐园》。《木偶的步态舞》是写一个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这木偶皮肤是黑色的,眼睛是红色的,蓬头垢发。作曲家想象的是个美洲黑人木偶。选用的也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节奏(糕饼舞是美洲黑人喜爱跳的一种舞蹈, 搞舞蹈比赛时,谁的舞姿好,就奖以糕饼,因而叫糕饼舞)。整个舞曲用的是单三部曲式。开始有一段活泼的前奏,然后速度就稍慢了些,并加进一种类似铃鼓的乐器,描绘木偶的机械动作,很有特色,广大听众对这首钢琴小曲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