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的种类

交响曲、协奏曲、组曲、序曲、交响诗等体裁的乐曲都可统称之为“交响音乐”,由交响乐队演奏。交响乐队又称管弦乐队,形成于 18 世纪中期的欧洲,它包括四组乐器——弦乐器(53 人),木管乐器(16 人),铜管乐器

(12 人),打击乐器(3~4 人)。

弦乐器是乐队中的乐队,可以以弦乐队的形式单独演出。弦乐队包括: 小提琴分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两个声部。前者常用来演奏乐曲中的

主题。小提琴是弦乐器中音区最高、表现力十分丰富的乐器,温雅、深沉、激昂、刚毅兼而有之。

中提琴比小提琴稍大,音色稍暗,在柔和之中给人以晦涩之感,主要用于伴奏,担任弦乐合奏的中音部分,偶尔也独奏。

大提琴比中提琴大,音乐优美,深厚,善于表达真挚、温暖的感情。 低音提琴体积最大,高度相当于人的身高,需要站着演奏,是弦乐队中

音区最低的乐器,也是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最深沉的低音部,能使乐曲的节奏坚定、突出,音色低沉、昏浊。

竖琴是用两手拨弦而演奏的古老乐器,音色明净、清澈,擅长演奏和弦, 用来表现水波荡漾的意境。

木管乐器是交响乐队中的另一个家族,其中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十分丰富而多样的色彩。

长笛音色晶莹,如银铃般清脆,既轻柔雅致又热情奔放,常用来模仿夜莺的鸣啭或描绘大自然的风光。

短笛比长笛高一个八度,是交响乐队中音区最高的一种装饰性乐器,声音尖利,常用于描绘军队行进或狂风呼啸的场面。

双簧管音色明亮、清新,善于表现温柔、真诚的感情。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是“在痛苦的乌云中闪烁的一线希望。”在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晨曲》中我们即可听到精彩的双簧管独奏段落。

英国管音色比双簧管略暗,具有沉思冥想的意境,给人以忧郁、孤单之感。用来描画抚今追昔的感情最为传神。

单簧管既柔媚又热烈,最善于表露人心中隐藏的深情。还有一种低音单簧管,音色阴暗而略带神秘色彩。

大管色彩相当丰富,但显得笨重一些,有“小老头”之称,善于表现戏谑、嘲讽的情绪。如比才歌剧《卡门》中第二幕间奏曲的主题,就是用大管演奏的。

铜管乐器的力度超过了木管和弦乐器的总和,是在需要显示乐队威力时候不可缺少的乐器。铜管乐器有:

圆号,最温柔、最富于诗意的铜管乐器,它的音色甜美、迷人,常能给听众带来一种温柔、眷恋之情。

小号声音激越、响亮,具有金黄色般的色彩,善于表现战斗的召唤、军队的前进和胜利、凯旋的场面。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它勾画出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壮丽景色。

长号主要用于伴奏,给人以严峻、冷漠的感觉,但如果控制住自己的威力,它也可以变得温柔而富于感情。

大号铜管乐器组的最低音声部,声音森严、沉重,如夸张地使用,也能使人感到滑稽、可笑。穆索尔斯基在他的《荒山之夜》里,用大号、长号齐奏出阴森的音调,象征受妖魔祭奠的“黑暗之王”的形象。

打击乐器有:

定音鼓,交响乐队通常使用一组(3~4 个)不同音高的定音鼓。它们可以模仿远方的雷声或在全奏时显示乐队的威力。

三角铁,一根三角形钢条,用一根金属棒敲打,发出清脆的声音。它可以使管弦乐队的音响变得更加典雅、优美。

大鼓可用来模仿海浪的汹涌和大炮的轰鸣,或者渲染一种热烈的气氛。小鼓用来增加乐曲的节奏感。

此外,打击乐器还包括铃鼓、响板、钹、锣、钟、钟琴、木琴、钢片琴等。

我国的民族器乐曲源远流长。在远古,器乐演奏与歌舞相结合,史载:

“吁!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隋唐时的庞大的乐舞中,有纯器乐演奏的部分,叫“散序”,汉魏时有“相和歌”:“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 执节者歌。”歌者在丝竹伴奏下,边唱边敲打击乐器,与现今的河南坠子、北方大鼓等说唱形式相似。至宋代,因说唱艺术日臻成熟,为民间歌舞伴奏的锣鼓和器乐曲不断涌现,为了在演出前静场,往往先奏《起板》《八板》等器乐曲。历经宋、元、明各代,戏曲艺术中的锣鼓和一些曲牌日益完美, 其中如《将军令》《夜深沉》《闹台》等常被人们作为纯器乐演奏。民族器乐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将历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声乐曲和舞曲进行器乐化加工,发展成独立的器乐曲。

纯器乐的演奏和创作活动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蓬勃发展。《战国策》就载有:“临淄甚实而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足见当时民间器乐活动的广泛。“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说明两千多年前古琴艺术已有高度发展,现今古琴名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等在汉末、魏晋时已产生。隋唐则有许多琵琶演奏家记载于史册,从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窥见唐代琵琶演奏的成就。宋代以后,纯器乐演奏形式有“细乐”、“清乐”、“小乐器”和“鼓板”等。现今流行的“丝竹”、“弦诗”、“鼓乐”、“吹打”、“十番锣鼓”等民间合奏以及各种重奏、独奏形式,都是传统民族器乐形式的发展。

我们现在常见的演奏民族乐曲的乐器主要有:笛子、唢呐、笙、萧、高胡、二胡、京胡、板胡、中胡、柳琴、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筝、古琴、中国锣等。常见的民族器乐作品的体裁有:

独奏曲如笛子独奏、喷呐独奏、二胡独奏、琵琶独奏等。我国著名的笛子独奏曲有《喜报》《扬鞭催马运粮忙》;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空山鸟语》;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大浪淘沙》等。

重奏曲如笛子二重奏《双合凤》,筝、高胡、扬琴三重奏《春天来了》, 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等。

合奏曲:我国的民乐合奏曲又分以下几种:

广东音乐: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音乐。早期乐队由二弦、提琴、笛子、月琴和三弦组成。后受江南丝竹影响,改用高胡为主奏乐器,辅以扬琴和秦琴。广东音乐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有《雨打芭蕉》

《旱天雷》《双声恨》《赛龙夺锦》《鸟投林》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传统乐曲。江南丝竹:流行于苏南、浙江一带的丝竹音乐,以上海地区最具特点,

影响最广。江南丝竹音乐格调清新、秀丽,曲调流畅、委婉,富有情韵。著名的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慢六板》《四合如意》八大曲。

福建南曲:亦名“南音”或“弦管”,曲调典雅古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最著名的有:《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乐队由洞萧、二弦、琵琶、三弦、拍板、唢呐、响盏、铜铃、扁鼓等乐器组成。

吹打音乐:遍布全国,历史悠久。乐队组合可分为粗吹锣鼓(唢呐等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细吹锣鼓(由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综合性吹打乐队(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的综合)。吹打音乐音响刚强,演奏风格粗犷,善于表现富有气魄的威武雄伟、波澜壮阔的场景和热烈交炽的情感、

轻快活泼的情趣。如乐曲《将军令》《大得胜》《小放驴》。

浙东锣鼓:流行于浙江东部,由一人演奏多面锣或多面鼓,色彩丰富, 技巧复杂,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潮洲大锣鼓:流行于广东潮安、汕头地区的吹打音乐。乐队中选用了斗锣、深坑、吭锣、唢呐、二弦等独特乐器,因而乐队色彩与众不同。传统乐曲有《双咬鹅》《抛网捕鱼》等。

河北吹歌: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它以吹管乐器为主,吹奏的曲目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它的演奏形式生动活泼,音乐格调清新刚健,富有地方色彩。

除传统器乐曲外,我国现代当代的许多民族管弦乐作品,继承民族音乐传统,推陈出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反映出中华悠久文明独具的风韵。

《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彩云追月》《喜洋洋》《花好月圆》《春江花月夜》堪称华夏音乐的精品。尤其是由琵琶曲《浔阳夜月》改编的民族管乐曲《春江花月夜》深为国内外炎黄子孙珍爱。乐曲以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