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体裁

曲式是音乐材料排列的样式,体裁则是音乐的品种。各种不同的体裁, 如歌曲、舞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夜曲、序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曲、组曲等,各有不同特点,适合于表现不同的题材内容。

我国的歌曲艺术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和发展了。传说伏羲时的“网罟之歌”,神农时的“扶犁之歌”反映了早期歌曲是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 而夏商后则有《诗经》、楚辞、乐府、绝句、律诗、词曲等。乐府歌曲中有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相和歌”,有用鼓、角、饶以及横笛等乐器伴奏的“铙歌”和“横吹曲”,如《关山月》。还有一两种管、弦乐器伴奏的抒情独唱曲,称为“倚歌”。此外还有用古琴伴奏的琴歌,与舞蹈法结合的汉魏相和大曲,唐宋歌舞大曲。

唐宋以前的歌曲,由于记谱法不够发达,只有个别由七弦琴承传下来的如《胡笳十八拍》,唐宋时候,工尺谱逐渐完备,才有歌谱留传,如《风雅

十二诗谱》《霓裳中序第一》等。宋代姜夔创作的词体歌曲十四首,是最早由作曲家自己写定的乐谱,是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中宝贵的财富。元明以来的歌曲则大多保留在戏曲曲艺中。除《关山月》《胡笳十八拍》外,我国古代歌曲的代表作品还有《阳光三叠》《念奴娇·赤壁怀古》《古怨》《扬州慢》以及 20 年代后谱曲的《苏武牧羊》《木兰辞》《满江红》等。这些歌曲都是根据著名诗人的原诗、词谱写的。

我国现代歌曲的产生是在维新变法之后,废除科举热潮中建立起来的新式学堂开设了唱歌课,学堂歌应运而生,绝大部分是音乐教师采用日本或西洋的歌调填词而成,如《何日醒》《勉女权》等。只有最早创立乐歌课的沈心工先生的《黄河》、近代音乐家李叔同先生的《春潮》等少数几首词曲是新作的。我们最熟悉的这个时期的一首歌曲《送别》就是李叔同先生作词编配而成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我国现代音乐艺术教育家肖友梅、黎锦晖以及语言学家赵元任等创作了一些艺术歌曲、学校歌曲,如脍炙人口的《可怜的秋香》《五四纪念爱国歌》《海韵》《教我如何不想他》等。在“九·一八”之后,许多爱国作曲家和聂耳、冼星海等革命音乐家创作了许多反映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下人民群众苦难生活和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歌曲,如《抗敌歌》《渔光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其中人民音乐家聂耳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由于它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鼓舞作用,建国以后便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产生了许多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浓郁的优秀歌曲,如《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游击队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新四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南泥湾》等经久不衰的革命歌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音乐艺术获得了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生机,音乐家们为人民创作了大量或优美动听或激昂向上的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颂》《祝酒歌》《我爱你,中国》等动人的旋律已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象征,我们青少年喜爱的优秀歌曲代表作则有《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节日》《我们多么幸福》《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青年友谊圆舞曲》等,反映我国新一代健康成长的风貌。

在西洋乐作品中常见的体裁有以下几种:

交响曲的前身是意大利歌剧序曲,在剧院中演奏。到了 18 世纪后半期才脱离了歌剧,成为在音乐会上演奏的独立的音乐体裁,常用来反映比较重大的主题,有一定的哲理性。它一般有四个乐章:通常用奏鸣曲写成的快板是第一乐章;表现沉思、幻想意境的抒情的慢板或行板是第二乐章;表现舞蹈、休息、娱乐等画面的稍快而活泼的谐谑曲或雅致的小舞曲是第三乐章;而第四乐章一般是热烈的快板,大多是群众性庆祝斗争胜利,英雄凯旋的欢乐场面。

协奏曲是采取某一件独奏乐器和交响乐队协同演奏的形式,在思想内容的挖掘上没有交响乐那么深,强调的是表现独奏乐器的个性,发挥它的技巧。如果说交响乐以戏剧性、哲理性见长,协奏曲则以抒情性、技巧性取胜。

在这种体裁中,最流行的是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

热情的快板,多用奏鸣曲式,在结束以前有一个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段是第一乐章;叙事性、抒情性的慢板是第二乐章;快板,活泼、欢快的舞曲形式是第三乐章。

我国的协奏曲创作在音乐风格的民族化、鲜明的标题性和引入民族器乐和声乐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如我国音乐家作曲的《青年钢琴协奏曲》声乐协奏曲《海燕》《唢呐协奏曲》《山林钢琴协奏曲》等,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已在世界乐坛闪现了令人瞩目的艺术光彩。尤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单乐章的标题性小提琴协奏曲,以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民乐的某些技法,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旋律优美感人。

交响诗是只有一个乐章的管弦乐曲,规模不如交响乐那么宏大,但思想深度不一定比交响乐差。它常取材于诗歌、戏剧、绘画、传说等,有明确的标题或文字说明,属于标题音乐范畴。如我国作曲家创作的《“八一”交响诗》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与交响诗相近的还有交响音画如《祖国南海》, 交响童话和交响叙事诗,如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白求恩》、田丰的《刘胡兰》等。

序曲有两种,一种是歌剧的开场音乐,如歌剧《威廉·退尔》序曲;一种是为音乐会演奏而创作的独立的器乐曲,并且有标题,如我国作曲家聂耳创作的《节日序曲》、柴科夫斯基的《1812 年序曲》、门德尔松的《苏格尔山洞》序曲等。

组曲由歌剧、舞剧或戏剧音乐中选出若干段乐曲(或咏叹调的旋律)连接而成。如我国作曲家李焕之的《春节组曲》,比才的《卡门组曲》,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此外,还有专门根据特定内容谱写的标题性组曲,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交响组曲等。

小步舞曲是三拍子的舞曲,优美、含蓄、典雅,古典派作曲家的交响乐第三章常用它。

谐谑曲沿用了小步舞曲的三拍子,但更活跃,更有气势,更富于变化, 具有幽默、风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