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

莫扎特(1756~1791)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出身于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 被誉为“神童”。1773 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向往自由的生活, 不满于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于 1781 年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

的自由音乐家道路。其创作中出现了许多革新的因素,但不为当时墨守成规的人们所欢迎,因此经济压力很大,经常借债度日。他却心甘情愿地过贫苦而自由的音乐家生活。他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 75 卷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作有许多交响乐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于 1786 年受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之命写成

的。主要内容是讲:在 17 世纪时,西班牙塞维利亚城郊的阿尔玛维瓦伯爵爱上了夫人的侍内苏珊娜。因此,他千方百计地企图破坏苏珊娜和未婚夫,他的男仆费加罗的婚事。后来,聪明的费加罗争取到伯爵夫人的帮助使伯爵的阴谋未能得逞,终于和苏珊娜结成了美满良缘。

莫扎特的这部歌剧,运用管弦乐队来完成最多样的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是前无古人的。剧中费加罗的咏叹调是一首流传极广的男中音独唱曲,带有三段体分节歌性质。中段加强了宣叙色彩,固定音型的反复出现,与乐队对话似的短乐句的运用,使雄壮中露出俏皮幽默的特性。第三幕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先后出现两个声部交叉以及歌唱与乐队的补充性对比,最后声部交织形成三度叠置,使这一旋律优美,烘托喜剧的欢乐气氛。

《魔笛》是莫扎特临终前最后一部作品。剧情:埃及王子埃米诺为巨蛇追赶。危急中被夜女王的三个嫔妃所救。夜女王让王子看自己的女儿帕米娜的像片,使他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他们就住在离此不远的城堡里,答应只要王子救出帕米娜, 就把女儿嫁给他。埃米诺接受了这一使命,随身携带夜女王所赠魔笛一支, 另有快乐的捕鸟人巴巴基诺手执串铃从旁相助。他们在象征光明的萨拉斯特罗的帮助下,经受了种种考验和曲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埃米诺和帕米娜幸福地结合,巴巴基诺也找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情人巴巴基娜,而代表黑暗和邪恶势力的夜女王和摩尔人终于被赶走。

莫扎特选这个剧本,实际上是通过夜女王和萨拉斯特罗这两个对立形象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这个主题思想的。《我捕捉小鸟本领高》是歌剧第

一幕里捕鸟人帕帕盖诺出场时的唱段,G 2

4

带有较浓郁的民歌特色。前面二十六小节前奏,用的是歌曲曲调,作为帕帕

莫扎特 - 图1

声音。这段歌曲在伴奏上,由第一小提琴用跳弓、连弓跟随着旋律,其他弦乐器演奏伴奏音型,滑音是用双簧管和短笛来演奏的。

《唐璜》的剧情:贵族唐璜是个好色之徒,当他偷入司令官女儿安娜闺房时,因安娜高声呼救,他又将闻声赶来的司令官杀死后逃走。后来他又对农村姑娘采琳娜起了歹念。曾被唐璜遗弃的埃尔薇拉与安娜及其未婚夫奥塔维欧一起揭穿了唐瑛的卑鄙伎俩。后来采琳娜到埃尔薇拉家当女仆。唐璜假装悔过,在埃尔薇拉窗下唱着情歌。当埃尔薇拉下楼来时,唐璜又让仆人装扮成自己,把她引开,乘机又向采琳娜调情。在教堂墓地上,唐璜站在司令官的石像前,开玩笑地邀请石像到他家吃晚餐。石像果然来到唐璜家里,一

声巨响,地面裂开,唐璜被拉进阴曹地府去了。莫扎特综合了歌剧中悲剧与喜剧的因素,在歌剧的序曲中得到明显的体现,开始“引子”以阴暗、严峻的悲剧性色彩,描写了以司令官为代表的复仇形象。随后奏鸣曲快板部分以欢快活跃的曲调表现了唐璜纵情欢乐、漫不经心的形象,二者构成了戏剧性的对比。序曲后是唐璜、安娜和仆人的三重唱,三者融于一调,妙趣横生。第一幕中仆人与埃尔薇拉周旋时唱的是咏叹调《花名册之歌》。第二幕中唐璜在埃尔薇拉窗下对采琳娜唱的是一首充满热情和温存的小夜曲。莫扎特用弦乐拨奏仿效曼陀林的效果,使这首小夜曲富有色彩性。之后,奥塔维欧以极优美而动人的男高音唱了一段咏叹调《我亲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