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助战施琅的动人传说

到了清代,平海天后宫妈祖显灵的传说也从未断绝。在平海天后宫的大院内有一口古井。这口井就是著名的师泉井。井口呈四方形,由四块大石砌成,井壁用条形石块砌就,共108块。

在海边挖井,经海水浸润,井水一般较苦涩。但师泉井却不是这样。师泉井虽不深,水却澄澈甘甜。并且,关于师泉井还有一个极具历史特色的传说呢!

在1682年,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30000水军驻扎在平海,准备乘风东渡台湾,收复台湾。他们来到平海后,正好遇到干旱,施琅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水源,30000大军的饮水成了一件非常紧急的问题。

施琅望着士兵们口渴唇裂,萎靡不振的样子,只感到心急如焚,夙夜忧叹。他深知,如果不尽快解决水源的问题,那么,收复台湾的整个作战计划就会全部失败!

为此,施琅走访了当地许多乡绅和百姓,可是没有一个人能为他指点迷津。一天,施琅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来到了海边,站在一块巨大的礁石上,举目远眺烟波迷茫的台湾岛,海峡两岸的涛声带着他的心事飘向茫茫大海。

半夜,施琅回到了宿营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了天快亮的时候,施琅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妈祖娘娘从天后宫的神龛上走下,微笑着对他说:“施将军何必如此长吁短叹,水不就在宫门口吗!”

妈祖娘娘说完,便飘然而去。施琅猛然惊醒,茅塞顿开。第二天,施琅便带领士兵来到平海天后宫,果然在宫门口找到一个已经被填了的古井。

施琅下令开始挖井。用两天时间,只挖了6米多深,奇迹便出现了,泉水汩汩地从井底涌出。施琅俯身捧着喝了一口,泉水清冽甘醇,非常清爽。

为了感念妈祖“赐泉济师”,施琅欣然命笔,写下了“师泉”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还命人刻下他的《师泉井记》的碑文。

相传,井边的那个状如龟头的石头,干旱时,只要你在龟头上连磕三下,那么便会泉涌如潮,永不干涸。

在平海天后宫宫门的左右各立一通大石碑,左边便是《师泉井记》,而右边的《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也与施琅将军有关的另外一个传说。

在1683年,施琅将军奉命第二次东渡澎湖,收复台湾。当施琅率领舟师经过澎湖列岛的时候,却遇到海盗窃踞要津,使大军难以东渡。

要收复台湾,首先就要收回澎湖。澎湖既是赴台的跳板,又是征服台湾的序幕。施琅对此早已有所准备,他整顿东征大军,严阵以待。

施琅命令用大炮攻击,敌人也用大炮返击。一连打了三天三夜,船上的粮草和淡水快用完了,施琅心里十分焦急,但想到他们是正义之师,于是斩钉截铁地说:“正义之师,奉旨征台,合乎天意,顺乎民心,不把海盗聚歼,决不收兵!”

这时,施琅将军回想起去年,得到妈祖帮助寻到水源的事情,更加相信妈祖一定会再次保佑东征雄师。于是,施琅站在指挥船上,拈香朝拜:“祈求天妃显灵,保佑王师克敌制胜。事成之后,自当厚谢!”

于是,将士们也在战舰上朝拜妈祖,请求神助攻克澎湖。一时间,30000舟师军心振奋,纷纷请求将军下令:“严惩为非作歹的海盗,敢冒炮火,视死如归!”

又打了三天三夜后,施琅和众将士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施琅将军再度请求天妃显圣,并下令三军将士奋勇杀敌,有进无退。

传说,这时,将士们好像看见天妃从天而降帮助他们,还有红面、绿面的将军冲杀在前,势不可挡。

说也奇怪,从这时起,虽然海上烟雾弥漫,但战舰一路顺利,威风凛凛地开进了澎湖列岛,并肃清了岛上的敌人。占据台湾的郑克惊闻澎湖失守后,只好投降。

还有传说,在未攻克澎湖之前,署左营千总刘春,夜梦天妃告之道:“二十二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台湾。”

果然施琅率领的大军于二十二日攻克了澎湖。又有传说,在清军攻克澎湖那一天,莆田平海乡人去朝拜妈祖,看见妈祖身上的衣袍都被水湿透了,而她的左右两位神将,绿面的千里眼和红面的万里耳涂油漆的双手都起了“泡”。

乡人们都说奇怪,奔走相告。等到出海渔民回来报告施琅将军攻打澎湖得到天妃帮助,取得胜利的消息后,人们才知道原来妈祖是率领部将去帮助施琅了。

班师回朝后,施琅将军奏请朝廷,说:“澎湖神助得捷。”

康熙皇帝非常高兴,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特旨重修扩建平海天后宫,立下了《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

并且,康熙皇帝还派遣礼部郎中雅虎等人,怀抱着御香、御帛到平海天后宫分灵的祖庙湄洲妈祖庙褒嘉致祭。

到了1750年的清代,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闽浙地方等处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闽巡抚何口重修中殿和后殿。在1880年的清代重建中殿。

[旁注]

提督 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职能分,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清朝共在我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

乡绅 我国古代社会一种特有的阶层。有一部分人是通过科举及第未仕、退任或乡村休闲的官员,还有一部分是宗族元老等,他们在乡村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在社会有影响地位,是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乡绅捍卫儒学的决心和勇气更胜官吏一筹。

神龛 是放置神明塑像或祖宗灵牌的小阁。神佛龛座位依神佛主次,作前中后,左中右设位,神佛龛多为横长方形。龛均木造,雕刻吉祥如意图案和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神仙故事图像等。

千总 我国古代官名。明代驻守京师的京营兵分为三大营,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皆以功臣担任。后来职权渐渐变轻,到了清代,属于为武职中的下级,为正六品武官,地位次于守备。

礼部 我国古代官署。从南北朝的北周开始设置,隋唐时期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其中的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和精膳清吏司。

都察院 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作为明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都察院在维护朝廷正常秩序和保障国家平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链接]

在1682年,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风船行很慢,施琅下令返回了平海。但是回到平海后不久,海上就起了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

第二天风停后,施琅命令出海寻找小艇。找到小艇的时候发现,它们都安然地停在湄洲湾中。据小艇上的被困的人说,在昨夜里波浪中,好像看到船头上有一个红衣女子,稳住了小艇,尽管多次差点发生危险,但每次都化险为夷了。

施琅认定是妈祖再次帮助显灵了,非常感动,命令整修了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神像,并捐重金建了梳妆楼和朝天阁,并请回妈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