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之景——赤湾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也叫天后博物馆,坐落在广东深圳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的第一景。

赤湾天后宫始建于宋代,明、清两代多次修缮,规模不断扩大。殿宇巍峨壮丽,外景气象万千,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天后宫庙,拥有99道门,也是深圳历史上最负盛誉的人文景观。

妈祖慈目下的天后宫盛景

赤湾天后宫坐落在广东深圳赤湾村旁的小南山下,始建于宋代。它原名为“赤湾天妃庙”,1684年更名为“赤湾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在鼎盛时建有山门、日月池、钟鼓楼、前殿和正殿等数十处建筑,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拥有99道门的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的整体色调是天蓝色,仿若海洋一般。在天后宫的院门围墙上,有40余通书法碑林,刻下了历代名人书写的与天后有关的墨宝,章法不一,风格各异,但是内容都是记录这位华人圣母的传奇故事和对赤湾天后宫赞誉。

赤湾天后宫大门的正前方,是一堵天后圣母照壁,照壁上刻着“中华海神,天后圣母”8个大字,与照壁前的天后像相映成辉。在天后圣母照壁对面是天后前殿。

赤湾天后宫前殿为天后宫重要建筑之一。前殿面宽24米,高10余米。正门台基前面的浮雕纹样石刻,相传为宋代末年赤湾天妃庙原建筑构件。

前殿的前正面有龙柱4根,用整块青石精镂而成,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是宫中最珍贵的文物。这4根龙柱每根高4米多,全部采用我国传统石雕镂刻而成,双龙盘柱,态势生动。

台阶两旁设置海神天后的守护神兽圆雕石麒麟两尊,寓意着天后宫的神圣与庄严。

赤湾天后宫正殿古典而巍峨,是按“官式做法、闽粤风格、海神特点”这3个原则修复的,是宫中最负盛名的殿宇,也是瞻拜朝圣者必到之处。

正殿的建筑结构简明、利落,色彩以大红配搭黄色为主,光线十分明朗。在正殿塑有一尊天后神像,高6米多,面容慈祥秀美,像慈母一样注视着来来往往的香客,因此被信徒们亲切地称为“最美妈祖娘娘”。

赤湾天后宫正殿的左边是香云阁,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吊满一屋的塔香。这些塔香又称好运塔,在香云阁中,塔香林立,氤氲袅袅,使人们的身心都得到了平静。

来香云阁点燃一个塔香,祈福求安,表达人们希望妈祖能保佑他们一生如意吉祥的愿望。来香云阁点塔香已经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风俗了。

在正殿两旁的门可以通往左右的偏堂。左偏堂为庙祝居住的地方,右偏堂为天后寝宫。以前,在寝宫内设“龙床”,据说抚摸该龙床可添丁发财,尤以天后诞之日摸之最灵。

每次有信众来天后宫祭祀时,人们便会一拥而上,躺一躺龙床,抚摸一下龙床,祈求添丁发财,家业兴旺。

1310年,明朝中使张源出使泰国,途遇狂风恶浪,危在旦夕。张源情急中大呼天后娘娘,幸得妈祖显灵庇护,得以脱险完成使命。完成使命后,张源为了报答妈祖神恩,重修了天后宫。

从此,赤湾天后宫声誉日隆,历代官员感其护国护民大功,多次重修扩建不遗余力。后来,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

在1403年,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其副使张源重修了天后宫。照壁左右两边的日月池和神泉井,还有挂满许愿布条的许愿树,都是由张源在重修天后宫的时候建成的。

日月池分别建在赤湾天后宫大门前照壁的两旁。日为阳,月为阴,日月池相互对应象征着阴阳和谐,冷热有序和刚柔相济,也喻示天后圣母的丰功伟绩与天地共存,和日月同辉。

在月池旁还有一眼神泉井,天然纯净,味道甘美,相传常饮此水乌发养颜,永葆青春。

另外,日月池旁还有一口井叫“神泉井”,在阅台前的叫“圣水井”。两口古井是相互对应的,一圆一方,代表天圆地方。

在民间传说,喝这两口井里的水,可以得到妈祖的保佑,益寿延年。

传说有一年东莞东坑镇瘟疫肆虐,求医问药也无济于事,有人提议到赤湾天后宫祈求天后娘娘祛病消灾。

他们祭拜天后娘娘后,既喝足圣井水又用竹筒和陶罐将井水带回家中与患者共享,果真得到了医治。

从此东莞信众每次到赤湾天后宫来都要带上大大小小的水桶,将水盛满,然后全部集中到一起,大家在摆着几十桶水的旁边围上一个大圈子,有巫婆带动大家手舞足蹈,诵经祈福,左右转动,巫婆不时在水的上方比划着,表示给圣水开光。

赤湾天后宫内还有一棵榕树,它的两根连理枝盘根错节古朴苍劲,形似游龙,冠硕叶密,被人称为许愿树。

相传该树是郑和副帅张源重修赤湾天后庙时亲手所植,历经数百年沧桑,虽然数次被毁,但是依然生生不息。

最长的一次,它枯死了60年,但后来却又奇迹般地在树根处发出了两根连理枝,从此人们更加相信这许愿树能达成人们的愿望了。

于是,人们在盘根错节的枝丫上挂满了红黄相间的布条,把自己的各种愿望写在这些布条上。希望许愿树能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1463年,兵部给事中王汝霖赴占城前到此祈拜,果然一路顺风,遂出资增建正殿三间。

1580年,广州海舫同知周希尹,在平定倭寇的时候也得妈祖神佑,顺利率军平定老万山的倭寇。战后,周希尹为了报答天后,增建了寝殿三间、大堂三间、偏堂两间和檐门两座,并建亭围墙,规模盛大。

1616年,当地的一位王姓知县又修砌了日月池、石拱桥等,还加盖了牌楼。

1656年,清朝守备张应科押运粮食赴海南,在途中经过了赤湾天后宫。他进去向天后祈祷,希望能够一路顺风顺意、圆满返回。

在顺利完成使命后,张应科为赤湾天后宫一举增建了房屋12间,还建设了钟鼓楼台。

天后宫钟鼓楼在天后圣母照壁的对面。鼓为我国传统打击乐器,在远古时期以陶为框,蒙以兽皮或蟒皮,也有以铜铸成的。

赤湾天后宫的钟楼和鼓楼均为两层建筑。钟楼、鼓楼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所谓“晨钟暮鼓”,在古代用以报时或在战时用以报警。每当天后宫有重大典仪或节度时,便会钟鼓齐鸣。

在明清时期,赤湾天后宫成为了朝廷官员出海使外官祭的三大天后宫之一,也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

[旁注]

山门 意为寺院正面的楼门。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山门又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照壁 我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盛行,一般讲是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我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也称“影壁”或“屏风墙”。

龙床 在宗教文化中,人们认为龙床是最宝贵的床,故称之为“龙床”,尊之为仙人之床,神灵的卧榻。庙内设龙床,是世人相信,神仙也需休息,各地都有很多仙人下榻的古迹。庙内设龙床,即表示仙人下榻之地,故十分神圣。

麒麟 亦作“骐麟”,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做仁兽、瑞兽。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凶猛的瑞兽,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辟邪的作用。

明成祖(1360年~1424年),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他5次亲征蒙古,巩固了北部边防,维护了我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还曾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兵部 为我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

给事中 官名,秦始置。明朝置给事中,监察朝廷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另外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在出使时,充任正、副使。给事中品级不高,但权力重大。

守备 清朝武官名,指管理军队总务、军饷和军粮职务,为正五品官。该官职受各省提督,巡抚或总兵管辖。另外,该职亦可由参将,游击充员代替。

新安八景 新安八景指的是我国清朝时新安县,现今的深圳和香港一带的8个美景。这八景分别为:赤湾的天后庙、深圳靠近香港边境的梧桐山、青山的杯渡和尚、参山的松柏乔木、卢山的桃树和李树、玉勒村的汤湖温泉、瀑布湾之上的瀑布和龙穴洲的海市蜃楼的幻象。

[阅读链接]

在很多供奉妈祖的庙宇之内都设有龙床。在泉州天后宫内就设有一张龙床。

龙床一般都会布置得十分辉煌。床的四边挂着锦绣的帐幕。而床前则垂下了罗帐。在龙床旁边,还有梳妆台。很多信徒到庙里上香时,也会到这张龙床之前,伸手到罗帐内去,摸索一番,这种行动,叫做“摸龙床”。

摸龙床含有一种预卜今年运程的作用,因为龙床之内,有很多东西,有人摸到一粒莲子,预卜今年抱孙了,因为莲子即年生贵子之谓。

有人摸得一粒花生,预卜今年生意兴隆,因花生即生意如锦上添花之谓。有人摸到一枚铜钱,即表示今年将有大财到手。所以很多信徒,都去摸一摸龙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