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宫——平海天后宫

平海天后宫俗称“娘妈宫”,位于福建莆田平海镇海滨路,背靠朝阳山,面临平海湾,庙门与湄洲妈祖庙隔岸相望,形成了平海天后宫最具特色的景观。

平海天后宫始建于999年的北宋,因宫内由108根木柱组成,故又称“百柱宫”。

平海天后宫被称为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也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宫庙,影响十分深远。

富含神秘色彩的行宫建筑

平海天后宫位于莆田平海镇的东南方,原名“通灵神女庙”,俗称“娘妈宫”,创建于999年的北宋,是湄洲妈祖庙分灵的第一座行宫。后来,经过多次重修改名为“天后宫”。

平海天后宫整体背靠朝阳山,面临平海湾,与湄洲妈祖庙隔岸相望,风景迷人,形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景观。

平海天后宫建筑总体设计严谨,独具特色。宫庙的造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鎏金烫彩,典雅古朴,保持了宋代建筑风格,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建筑之一。

平海天后宫宫殿为抬梁穿斗结构建筑,进深各五间,其正殿、两庑、大门等全部使用木柱。大门外檐下仍沿用原宋代的梭形石柱数根,其屋盖为后单檐硬山顶卷棚出檐与前单檐歇山顶的混合体,造法特殊。

其中,中座宫庙分三殿和两厢,并由一条回廊将其串连起来,形成了一个“工字型”布局,构造十分独特。

此外,平海天后宫是用一百零八根大杉木构成的纯土木结构古建筑,俗称“百柱宫”。其实,在平海天后宫内许多建筑材料的数量均为“一百零八”,宫四周的廊沿压条石为一百零八块,就连天后宫内的碑石高也是一百零八寸。

据说,这“一百零八”是取自天平地支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这些数量的统一,为平海天后宫增加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进入平海天后宫的大门,走过长廊,便可以到达正殿。殿内的神龛上供奉着五尊妈祖,中间的最大,左右依次渐小。

她们虽然神态各异,但都慈眉善目,十分亲切。神像前方正中间悬挂着横匾“神昭海表”和直匾“皇帝万岁万万岁”。

在明代,民间流传着关于平海天后宫妈祖显灵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怒涛稳船灵变5姐妹,压锭拯救朱元璋于狂飙白浪中”的故事了。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押运漕粮。当船队抵达平海东边海面的时候,忽然遇到了飓风。狂风大浪不停地袭击着漕船,船体摇晃不定,无法行进。

朱元璋下令连续抛了5个锚,想要稳住船身,可是怎么也稳不住,船只被大风催逼着左摇右摆,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随行的官员想到,听说平海的百姓一直供奉的妈祖十分灵验,于是劝朱元璋向妈祖祈祷。朱元璋听后举目向天,伸出双手呼求妈祖。

突然,一阵红光显现。只见妈祖飞身而来,瞬间化为5位红衣少女,分别按住5个锚,稳住了大船,并指示船队开往平海港避风。

于是人们奋力划向平海港,一路上船队好几次都要发生危险,但5个红衣少女都使他们化险为夷了。上岸后,5个红衣少女就不见了。

朱元璋非常感激妈祖的保佑,于是亲自到平海天后宫祭祀,表示感谢,赐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匾额,并塑5尊妈祖像。“皇帝万岁万万岁”的匾额便一直保存在平海天后宫的正殿之内。

[旁注]

歇山顶 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称歇山顶,又名九脊顶。歇山顶为我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也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

鎏金 亦称“涂金”、“镀金”、“度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创造的工艺。

三十六天罡 道教神名,源于我国古代对北斗的崇拜。道教认为在北斗丛星中有36个天罡星,每个天罡星各有一神,共有36位神将。道士在斋醮作法时,常召请他们下凡驱鬼。

七十二地煞 道教神名,源于我国古代对北斗的崇拜。七十二地煞是指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72个地煞星。在道家法录中,七十二地煞与三十六天罡结合成为神将地兵,能共同驱邪除魅。

[阅读链接]

平海天后宫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的行宫,备受人们尊崇。2011年,平海天后宫与我国台湾台南大天后宫缔结成了“姐妹宫”,缔结庆典活动在平海天后宫举行。

此次活动是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为了加强海峡两岸之间妈祖文化的联谊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妈祖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而举行的。

这是平海天后宫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庆典活动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成为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