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绝伦的赤湾辞沙仪式

赤湾天后宫香火一直非常繁盛,并且成为了我国南方出海远航者祭祀之地的首选。并且赤湾天后宫的祭祀仪式具有浓烈的乡土色彩,“辞沙”就是其中之一。

赤湾天后宫的“辞沙”祭祀习俗已经很长一段历史。可追溯到1464年的明代,在翰林院学士广州府事黄谏的《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中记载:

凡使外国者,具太牢祭于海岸沙上,故谓‘辞沙’。太牢去肉留皮,以草实之,祭毕沉于海。

过去人们在出海前,会用“太牢”祭祀妈祖,祭祀的时候,人们会将牛、羊和猪这三种牲畜去肉留皮,用草填实,摆祭于海边的沙滩上。祭祀完毕,将三牲沉于海中。

而这整个祭祀的仪式便称为“辞沙“。后来“辞沙”成为了从赤湾出海者起航前一种固有隆重仪式的名词。

从天后诞辰的半个月前开始,各地的信众就会从各地赶来,海湾内万船云集,宫内外张灯结彩,沙滩上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据《香港掌故》中记载:

由于赤湾天后古庙宏伟,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香港九龙水陆居民都前往赤湾天后庙去贺诞。

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人妈祖诞辰,来沙滩上举行“辞沙”祭祀的信众数不胜数。“辞沙”祭祀大典是赤湾天后宫独有的。

“辞沙”前,做生意的人会事先在天后宫周围搭起商铺,销售香烛和食品。主持人则会将各绅士的捐赠登记、造册并入库。

祭祀开始时,主祭人会指挥将“太牢”先抬于大殿祭妈祖,领海上航行者和渔人到妈祖坐像前燃香行三跪九叩礼。祭祀完毕后焚祝文,焚帛,然后移至沙滩,将“太牢”沉入大海。

此时便会举行舞狮、唱戏、武术表演和杂耍等,而近千艘在赤湾港停留的渔船则会爆竹齐鸣,彩旗招展,盛况空前。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辞沙的方式已经改变,由海边移到了庙堂,但是人们没有忘记到赤湾举行盛大的“辞沙”祭妈祖活动,每到辞沙活动举行的时候,照样是热闹非凡。

整个辞沙活动会持续4天,在辞沙的第一天下午,会有一些人先到天后宫。他们会在正殿、左右殿和阅台上摆设水果、饼干、牛奶等供品,给油灯添灯芯草和香油,做完这些他们还会在山门平台上用竹片搭好人形架子,用纸糊一个“鬼王”。

这“鬼王”右手执令箭,左手托“善恶分明”令牌,腰系大鼓,面目恐怖。同时还会再糊一县令和其所骑的小白马。到了晚上,他们则要在大殿举行一个简单的祭拜仪式。

第二天上午,南巫、武术队和舞狮队等也会相继赶到,南巫身着道士长袍,敲锣击鼓,吹奏唢呐,诵经念文,在正殿内外带领信众叩首祭拜,祈祷天后娘娘保佑他们。

信众按领头南巫指挥,叫跪下祭拜则全部下跪,喊起来祭拜就全部起身。在祭拜信众中有的手托一捆衣物,这是赤湾天后宫祭祀的一个习俗。

信徒会将家人所穿衣物洗干净,按年龄大小依次捆好带来,对着天后娘娘祭祀,表示让衣服沾上灵气,给家人带来吉祥健康。

另外,到妈祖神像前的部分信徒会手执香烛,在大殿天后神像前和观音、财神像前不断发出“呕、呕、呕”的声音,让人听了好像是吃坏了东西要呕吐了。但这呕吐声代表妈祖神灵转附到自己的身上了,已经有了神灵的感觉,羽化成神了,能够像神那样灵验,保佑善良的人们。

祭拜结束后,信众们就开始观看舞狮表演和武术表演了。舞狮表演和武术表演都非常的精彩,动作协调,并且展现了阳刚之美,都会赢得信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午餐后,有一阿妈搬来一张竹椅坐在山门处,双目紧闭,嘴上振振有词,全身故弄抖动,百余人在围观,当说到“阿妈保佑我们”的时候,引来一阵阵喝彩声。

另有一个老太太,手执一把燃烧的香,放入嘴中,烟从鼻子里冒出,香从嘴里取出后,竟安然无恙,此时信众们会鼓掌喝彩,还给这老太太口袋里塞红包。

第三天晚上,大家把“鬼王”抬到院内的广场上燃烧,在燃烧前,大家争先恐后去撕“鬼王”腰上挂着的纸鼓。信徒们认为带上这纸片可祛邪,很快“鬼王”的鼓就会被信众抢去。

紧接着就要点鬼王了,南巫嘴上要念着咒语去点燃“鬼王”,鬼王点燃后大家都会把纸钱和大米撒向火海。此时,纸钱“鬼王”照天烧,整个大院火光冲天,亮如白昼。

第四天,整个辞沙活动就达到了高潮。开始举行盛大祭拜仪式,人们给天后娘娘下跪叩首,锣鼓唢呐声回荡在大殿。

仪式结束后,会有一只狮子在震耳的锣鼓声中腾空而起,随即俯首用嘴轻轻舐着放在案台上的所有供品,以示吉祥。南巫则抱着两个纸箱,一个是装着红花白花,一个是用来装钱,他们到供品放置的案台旁,逐个分发红花白花。据说白花代表添男,红花代表添女。

当南巫将红花白花放到信徒供品上或放到衣服的围蔸里时,信徒都要合掌致谢,还要不拘多少向妈祖献些财物。

不久那只空荡的纸箱便装满了钱。最后一个程序是,将用红纸抄写的所有参加这次祭祀活动人员的名单,放在用纸糊的县令手上抱着,然后点燃县令和小白马,连同大家的名字一起化为灰烬。

缥缈的香烟把人们的芳名和愿望一起带给天后娘娘,给天后娘娘传递一个信息,让她在遥远的神仙国度里知道她的信徒是如何的虔诚。

至此整个辞沙仪式也就结束了,信徒们也会渐渐离开。到赤湾天后宫的信众在祭拜妈祖后,还都会到许愿意树下摘取树叶。

他们摘得树叶有的放在供品上,有的插在抬神像的轿子上,有的插在头发上,但大多是把它带回到家中,插在门楣上或插在花瓶里,表示希望把赤湾天后宫的吉祥和神灵护佑带回家。

[旁注]

黄谏 黄谏,宇廷臣,号兰坡,兰州黄家园人。1442年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学士。是明代兰州的知名学者,才华横溢,诗文并茂,著有《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

舞狮 又称“狮子舞”、“狮灯”和“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我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舞狮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舞狮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舞狮的生动描写。

三跪九叩 双膝跪地下3次,磕9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跪拜礼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戏 即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我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令箭 也叫令旗。在我国古代的军队中,普遍使用小旗作为传达命令时的标志,称为令箭。通常,旗杆头为铁制尖头,旗为绸布制,上写有一个“令”字。在宗教文化中,鬼神有自己的军队制度,也使用令箭传达命令。

武术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县令 官名。战国时和秦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后,合并诸小乡为县,设置县令及职责。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

[阅读链接]

在天后诞辰祭妈祖时,来到赤湾天后宫的信众都会带着礼物来朝拜妈祖。他们不仅会为妈祖填油,还都会带来一包最好的米,在油灯上先倒米、填油、捐款,再点燃香烛,祈求妈祖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保佑自己平安顺利。

这里多年来,信众所献的米、油不只是局限于倒米填油于油灯,在功德箱里、神龛上、供台上、石雕龙、麒麟上、地上等,到处都倒满了米和油。意寓为寺院送米填油,积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