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轴线建筑群中的美好夙愿
妈祖庙重建完成之后,为了满足广大妈祖信众的朝拜需要,应海内外妈祖信众的要求,后来又设计建筑了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工程,就是祖庙新殿。
祖庙新殿整体建筑群沿轴线对称布局,呈南起向,故又称“南轴线建筑群”。它的整个工程硕大无比,占地50000多平方米,从妈祖石雕像至大戏楼,总长400多米,最宽处100多米,上下落差达60多米。
祖庙新殿建筑群是一座五进庙宇式仿宋的建筑群,主要有大牌坊、宫门、钟鼓楼、顺济殿、天后殿和灵慈殿。其配套建筑有东西廊庑、祈福殿、妈祖文化展览馆、天后广场、观礼台和大戏楼等,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举世无双。
大牌坊是进入祖庙新殿的第一通道,为五开三檐建筑,高20多米,宽35米左右,凌空飞檐,磅礴壮丽,为我国少有的雄伟牌坊之一,上面书题“湄洲圣境”4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
牌坊与天后广场相连,坊前平台为祖庙大型祭典之祭坛。天后广场长120米,宽88米,面积10000平方米,两旁是观礼台各长129米,各有13级磴座,能容万人观看,是祖庙大型祭典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
大牌坊之后便是新殿的第一门宫门。早在1409年明朝的时候,天妃庙就升格为宫了,皇帝御书赐额道“弘仁普济天妃之宫”,宫门的门额就是由此摹勒而来。
在宫门的门厅内祭祀着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位神将。在我国古代,航海技术还不发达,航海人很难预测海上多变的恶劣气候,出海的时候经常遭遇飓风的袭击。
于是人们希望有一种神灵,在千里之外便可以看见、听见海上的情况,提前告诉人们海上的情况,保佑人们出海平安,因此便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尊神。
但是据《封神演义》及民间传说,这两位神将原本是殷纣时期的高明和高觉两兄弟,他们自封为金王和柳王。后来他们被姜子牙打败后就化为了妖魔,在湄洲西北方向作祟,后被妈祖收服为帐下二将。在1869年,清代的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题奏,赐封二神将为金将军、柳将军。
对于这两尊神将,还有另外一个传说。传说当时湄洲屿西北方有两个水怪,一个叫聪,听力非常好,号称顺风耳。一个明,视力非常好,号称千里眼。他们两个经常出没作崇,村民甚受其苦,祈求妈祖惩治。
于是妈祖混杂在妇女当中上山务农,经过十余日,妈祖与他们相遇了。他们误以为妈祖是普通女子,悄悄地靠近妈祖。经妈祖将手中的丝帕一拂,顿时狂风卷地,只见到两妖怪拿着斧子看着妈祖。妈祖说:“敢掷下你们手中的斧么?”
他们听了不以为然地丢下了斧子,但丢下后发现再也拿不起来斧子了,非常吃惊,就逃跑了。
两年后,他们又出来作崇。这次是在水上出现,它们乘风踏浪,翻云覆雨,弄得渔民苦不堪言。
妈祖说:“江河湖海都有其自然规律,渔民们顺应自然依靠江河休养生息,你们不可造次。”
于是念起咒语,顿时林木震荡,飞沙走石,他们无处躲闪,于是拜伏在地,表示愿意归顺妈祖,为她效力。妈祖于是将他们收为麾下二将,作为耳目为拯救海难、驱恶扬善效力。
在“千里眼”旁边的是凉伞将军,是妈祖巡游时为妈祖挡风遮雨的守护神。因为妈祖作为海神经常要四处巡游,了解海上的状况。
在海面上免不了风吹雨打太阳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妈祖这位美丽的女海神呢,于是便有了这个凉伞将军来替妈祖遮风挡雨。
在“顺风耳”旁边,手牵白马的则是马将军,人们又称他为“飞天信使”,他是专为妈祖传递最新消息的神将。
出宫门之后,往上登石磴,就到了东西对峙的钟鼓楼。楼内悬有两吨多重的祈福巨钟及直径将近两米的祈安大鼓。平日里,晨钟暮鼓,昭示风调雨顺、物阜民丰。而每逢盛大节庆,都会钟鼓齐鸣,响声震天,天地同欢,神人共庆。
顺济殿是本宫的前殿。在1123年的宋代,路允迪出使高丽的途中遇到飓风,得到了妈祖的救助,后来宋徽宗得知后赐予了“顺济”庙额,所以顺济殿就摹勒了宋徽宗御书的“顺济”两字为本殿的额名。
在顺济殿内供奉着四海龙王。早在唐代,唐玄宗敕封四海之神,俗传即四海龙王。宋代以后,妈祖被奉为最高海神,四海龙王则作为其配祀的神灵被供奉在这里。
在大殿的中间是“妈祖巡海图”的巨型插屏,屏的背面记载了历代皇帝对妈祖的35次敕封。
天后殿是本宫之主殿,题额道“敕封天后宫”,这个是清代康熙晋封妈祖为“天后”之后统一的名称。殿内主祀敕封天后的金身,陪祀顺懿夫人,即陈靖姑,又称临水夫人,还有惠烈夫人,就是钱四娘。
另在两边配祀的是8位有功于国家与民族,且还有对弘扬妈祖精神有独特建树的历史人物,有路允迪、郑和、姚启圣和施琅等。
灵慈殿是本宫之后殿,额名“灵慈”。这个额名是在元代由元文宗所赐,后来用以彰显妈祖慈悲济世的高尚品格。在灵慈殿内主祀的是便装湄洲妈祖。
据清代学者赵翼著的《陔余丛考》,道:
徜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
所以,有些地方妈祖神像则是红衣披发的便装模样。
妈祖新庙主建筑非常的壮丽华美,其配套建筑祈福殿、妈祖文化展览馆、天后广场、观礼台和大戏楼等也蕴含着深厚的妈祖文化。
祈福殿殿内供奉着1000多尊祈福妈祖,尊尊显圣,像前有999盏祈福神灯,长明不熄,寓意是妈祖于“九月九”在湄洲升天,多了一个“九”是象征妈祖仙逝之后,精魂不泯,圣光永放。
妈祖文化展览馆全馆分《两岸妈祖情缘》和《妈祖信仰》两大部分。
《两岸妈祖情缘》主要记录了以台湾同胞为主体的海内外妈祖信众掀起的全球性“妈祖热”,展示了作为中华民族“真善美”象征的妈祖凝聚力和亲和力。
《妈祖信仰》通过对妈祖史迹、妈祖文物及民俗风情等的介绍,揭示了妈祖信仰的源流及文化内涵。
妈祖文化园占地几十万平方米,大海环抱,怪石嶙峋,满目青山,胜景迭出,它具有浓重的妈祖文化内涵,主要由妈祖石雕像,妈祖故事群雕和妈祖碑林等组成。
石雕巨像是为纪念妈祖羽化升天而建的,当时另建了一尊模样完全相同的石雕石像屹立在台湾北港朝天宫,两岸妈祖石雕像头顶冕旒,身披霞帔,端庄慈祥,遥遥相望,共同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安宁。
这里的石雕石像高近15米,象征着妈祖诞生的湄洲岛,共由365块花岗石雕成,寓意妈祖一年365天都在保佑人们平安吉祥。
妈祖故事群雕是根据妈祖故事、用优质石料精雕而成的,共30组216尊。造型生动活泼,人物栩栩如生。
其中有妈祖生前涉波履险,扶危困济的故事,和仙后精魂不泯,神庥人间的显灵事迹。一组组群雕,透视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观澜”是清朝南日寨中军秦邦锜的摩崖题刻,在“观澜”字右下角刻有明代诗人秦邦錡的《丁巳仲春登湄洲山谒天妃圣宫》,笔力苍健,气势恢宏,虽经几百年的风雨剥蚀,但仍清晰如初。
驻足石上,可观波澜起伏,浪涛拍岸,而那阵阵铿锵的“湄屿潮音”,宛如悠扬酣畅的历史回声,令人发古幽思,回味无穷。
妈祖碑林坐落于妈祖文化园的东边山坡上,占地36亩。妈祖碑林是由碑坊、碑廊、碑亭和碑石四大部分组成,依山傍海,秀甲一方。
其主体部分碑石有主碑一通,碑高3米多,长9.9米,寓意妈祖诞辰及升天日,两边为龙柱,顶部也横卧两条飞龙,以体现碑林的非凡气魄。碑文是清代庄俊元的五言绝句:
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
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
这首诗是对于妈祖文化始于宋代,源于湄洲,并从湄洲走向世界最生动、最精辟的概括。
辅碑有99通,造型各异,分传统、天然和艺术创意三类,碑文除帝王御书外,大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妈祖丰功峻德之诗词或联句。
这些碑文涵盖了真、草、隶、魏和篆等字体,气势如虹、超凡入圣,其艺术造诣和文化品位,堪称华夏碑林一绝,是妈祖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珠联璧合。
妈祖碑林为享誉五洲四海的湄洲妈祖祖庙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构成和谐美妙、具有浓厚妈祖文化色彩的独特园林景观,是颂扬妈祖精神的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
祖庙新殿整体金碧辉煌、宏伟壮观,被誉为“海上布达拉宫”。驻足广场,仰望凌空的牌楼、巍峨的殿阁,飞檐流丹,美轮美奂,给人一种人间天庭的气势。
妈祖生前扶危助困,济世救人,深受人们爱戴。升天后又流传下许多美好的传说,经过不断的演绎发展,终于形成了反映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妈祖信仰。
妈祖虽然原本只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但正是她以有血有肉的身躯,诠释了为人处世的尽善尽美。尽管她是那样短促,又悄然稳逝,可她那充满爱心的纯真之魂,却化作亘古不灭的璀璨灵光,逾越泱泱海波,遍照迢迢异国,五洲同惠,四海共泽。
[旁注]
廊庑 指“堂下周屋”,即堂下四周的廊屋。分别而言,廊没有四壁壁,仅作通道,而庑有四壁,可以住人。廊庑是我国古代宫殿式建筑中的一种常见的模式。
御书 称帝王的书为御书。在我国古代,帝王有时会通过赐予墨宝表示对某人或物表示嘉奖,因此出现了御书匾额等物。
摹勒 古代将文字刻在石碑或木板上的方法。首先是将文字写在纸上,再在纸背用朱砂依样勾勒字的轮廓,然后覆盖在准备刻字的石头或木头上,按压使朱砂粘于面上,然后根据印记刻字。
《封神演义》 我国古代名著。全书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内中有诸多神仙故事。
姜子牙(公元前1156年~官员前1017年),姜姓,名尚,字子牙。他先后辅佐了6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在我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龙王 龙是我国古代神话的四灵兽之一,龙王则是指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在道教中有以海洋为区分的四位龙王,即“四海龙王”。
敕封 汉代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为敕,后来在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明、清时期,皇帝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
祭典 也称祀典。祭祀的礼仪法度。祭典由主祭一人、与祭若干人、司仪、司香、读祝文等各一人主持,还有司钟、司鼓、司乐、司僚等执事,整个祭典庄重、肃穆。在妈祖诞辰和羽化升天之日,湄洲祖庙及各地妈祖庙都举行隆重的祭典。
冕旒 我国古代帝王戴的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
华夏 是古代汉族的自称。后来也指我国的整个领土。华夏一词由周王朝创造,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书法 文中特指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从甲骨文开始,便形成有书法艺术,所以书法也代表了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牌楼 也叫牌坊,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是我国文化的独特景观,是由文化诞生的建筑,如文化迎宾门等,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
[阅读链接]
在天后殿殿前是著名的“妈祖印”。“妈祖印”是清代御赐的宝玺,上面写着“湄洲祖庙天上圣母,护国庇民灵宝符笈”,是祖庙的“镇庙”之宝。妈祖博爱,不囿疆域,不分族群,不限政见。
为了展示这一珍贵文物的神圣和大气,把其摹勒于天后殿前的天然石头上,比原物放大350多倍。它以其内涵的至高无上和外观的硕大无比而称之“天下第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