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伦理——家族文化

家族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一个社会群体,通常包括几代人。形成家族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远古部落时代,在母系氏族社会,家族就开始以独立的方式存在、发展着。

家族在演变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逐渐形成以父亲为至尊,以血缘为纽带,以同族大家长为核心的家族制度。在这种家族制度下,与封建伦理制度和儒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法伦理体系。

女娲成为母系氏族的始祖

那还是在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创世之神盘古开辟了天地,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了虫鱼鸟兽,世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后来,有一位天神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豸跳跃,处处是热闹的场面。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女娲,她边行走,边思考。有一天,依然没有找到答案的女娲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地对着池塘中自己的影子看。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

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世界上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想到这儿,她马上用手在池塘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自己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

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做“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显得稀少。

女娲觉得这样捏下去不行,就顺手从旁边的树上折下一条藤蔓,将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泥浆随着被挥动的藤条飞溅起来,纷纷落到池塘边的地上。

说来也奇怪,这些泥浆感应了她的神气,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这种方法奏了效,就越洒越起劲了,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女娲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人类欢快地生活在大地上,自己也每天都沉浸在幸福愉悦之中。就这样,女娲与自己创造出来的儿女们相依为命,共同生活在天地之间。

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间发生了一场大战。这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的战争。这两个人都想独霸世界。有一次,他们相遇了,打了起来,真是水火不容。这一仗,共工惨败。

战败的共工又羞又恼,怒气冲冲地一头往不周山撞去。这一撞,力量太大了,竟然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天上马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被震得横一道竖一道好多大深坑,地心涌出了洪水,江河湖海的水都冲上了岸,波浪滔天,一片汪洋。

山石撞击出的火花把山村烧着,熊熊大火把野兽赶出了山林,野兽到处逃窜,去残害人类。人类面临着巨大灾难。

女娲很难过,决心把天重新修补好。她站在大地中央,环顾四周,拣了许多五色石,堆在一起,用火烧成石浆,把天上窟窿填补好。她又砍了大龟的脚,立了大地的四极,又用芦苇烧成灰,把泛滥洪水的沟壑堵塞填平。当时中原大地上有条为害人类的黑龙十分厉害,还有许多猛兽、大鸟到处吃人。女娲首先杀掉了黑龙。其他野兽害怕了,纷纷逃进山中,不敢再肆意逞凶了。这样,人类获得了新生。

女娲为了让人类绵延不绝,特意建立了婚姻制度,使男女相亲相爱,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史书上记载,女娲向神祷告,请求让自己成为人类婚姻的媒妁,得到神的应允后,女娲亲自为部落中的人主持婚姻。

由于女娲创造了华夏先民,立下丰功伟绩,成为遐迩闻名的女首领,因此被后人描绘成孕育人类万物、创建宇宙天地的神。

在女娲创造人类以后的一段漫长时期,为了生存,人们往往聚群而居,依靠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求得生存。那个时候,人们主要依靠狩猎和采摘野果来获取生活所需,通常集体出动追捕猎物或采摘果实,然后共同分享胜利果实。

经过长时期的不断发展,原始群落渐渐有了变化,开始以血缘关系为区分标准,形成了一个个群体,像这样以血缘关系为区分标准的群体被称为氏族。

通常一个氏族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消费,这样氏族社会由此诞生了。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氏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血缘关系是维系氏族成员的纽带。在氏族中,青壮年男子担任狩猎、捕鱼和防御野兽等任务,妇女担任采集食物、烧烤食品、缝制衣服,养育老幼等繁重任务,老人和小孩从事辅助性的劳动。

从简单的分工中,不难看出,妇女从事的采集比男子从事的狩猎有比较稳定的性质,是氏族可靠的生活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时候,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一定的配偶关系,氏族实行族外婚,男女交配繁衍之下的子女只知有母,母亲便成为后嗣唯一确认的尊亲。氏族也就是在一个母亲血缘纽带下形成的大家庭。

这样,女性在氏族中的地位就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她们的活动对维系氏族的生存和繁殖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性在氏族公社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一定的支配权。

通常在一个氏族公社里,女性们负责安排族内大小一切事务,其中包括分配劳动果实。这样的社会组织形式被称为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以母系血缘维系,并且由母系关系传递,即由祖母传给母亲,由母亲传给女儿,由女儿传给孙女,依此类推,永不间断。

【旁注】

盘古 传说在太古的时候,太空中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终于使天地分开,盘古也由此成为了创世神,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共工 又称共工氏,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黄帝王朝时代的一个部落首领。

不周山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山名。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指帕米尔高原。

《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共二十一篇,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路史》,南宋罗泌的一部杂史,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其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该书前记9卷,后记14卷,国名记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

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经蒙昧时代高级阶段继续发展,到野蛮时代低级阶段臻于全盛。到野蛮时代中高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阅读链接】

妇女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发现了植物生长成熟的条件,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对作物生长的规律有了认识,她们在北方从狗尾草中培养出了谷子,在南方从野生稻中培植成了稻子,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农业由此得到了发展。因农业的发展,可以多出一些粮食喂养动物,逐渐驯养出了狗、马、牛、羊、鸡、猪等牲畜,进而出现了畜牧业。母系氏族也就由此进入了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