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受欢迎的家庭保护神

神祇是一种民间信仰的产物,它象征着吉祥、威力和正义,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幸福和慰藉。远古时,华夏祖先就信奉多种神祇,久而久之,成为了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在华夏先人信奉的多种神祇中,家庭保护神是最受重视和欢迎的。

家庭中,涉及祭奠祖先、娶妻生子、给老人做寿等事情时,都会想到吉祥之神。吉祥之神也叫喜神。因为人们希望凡事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因此就臆造出了一个喜神。

喜神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形象,相传,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祈求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

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为有长须,就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

喜神没有专门的庙宇,高度抽象,但后世也有将祖先画像视为喜神进行奉祀。对喜神的敬奉在各种礼俗活动中均很常见,如庆祝中举、升官、结婚等活动。

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过年的时候要举行很多活动,庆祝活动中就有祭祀喜神的习俗。长江流域一带非常重视祭祀吉神,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祭拜祖先和其他重要神祇之后再祭祀喜神。

祭祀喜神是隆重而严肃的。人们要穿戴整齐,事先已查过历书,按照历书上注明的这一年喜神降临的方向,打开自己的家门,提着灯笼,拿着香表等祭祀应用之物,恭恭敬敬地向喜神降临的方向走去,沿途还得大放鞭炮,这就是迎喜神的仪式。

迎喜神路上如果遇到人或动物,都要烧香、放鞭炮,还要祭拜一番。喜神居无定所,人们不知道喜神在什么地方,据清乾隆时编撰的《协纪辨方·义例·喜神》载:

喜神于某日居艮方,是在寅时;乙庚日则居乾方,是在戌时;丙辛日居坤方,是在申时;丁壬日居离方,是在午时;戊癸日居异方,是在辰时。

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办婚事又称办喜事。办喜事当然离不开喜神,过去家中,迎娶新娘时,新娘坐立须对正喜神所在的方位。知道喜神的方位后,新娘的轿口必须对着该方向。新娘上轿后,要停一会儿,叫做“迎喜神”,然后才能出发。

财神是家庭普遍供奉的一种主管财富的神祇,逢年过节,许多人家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祭拜财神。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招财进宝,年年有余,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快乐。

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每年正月初五是财神日。在这一天,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平民人家,都会摆上鸡、鱼、水果等供品,摆设香案,燃放鞭炮,欢欢喜喜地迎接财神到家。

祭祀财神后,南方的人家要包馄饨、吃馄饨,而北方的人家则吃饺子。据说是因为馄饨和饺子都形似元宝,借此祈愿自己能在新年中财运亨通,财源滚滚。

至于财神究竟是谁,长得什么样,历代的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说财神有五路,这五路财神原来是五兄弟。这五兄弟每年都在正月初五这天到民间巡游,察访民情,这时候哪户人家要是供奉迎接他们到家,谁家就能全家新年五路进财。

也有的说,财神分为文财神与武财神。文财神是商纣王手下的忠臣比干,他因为忠心耿耿直言劝谏,最后被商纣王剖腹摘心而死。比干是一个极善于管理财务的人,所以死后被天帝封为财神,即文财神。

武财神叫赵公元帅,又叫赵公明,陕西终南山人,是商朝的一员武将。直到秦朝时,他还神奇地活着,已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神性了。

赵公明的故事见于《封神演义》。他在帮助纣王与周朝对抗中,被姜子牙运用法术夺去了性命,死在商朝军队中。姜子牙率领大军消灭商朝之后,奉元始天尊之命,登上岐山的封神台,大封双方阵亡忠魂。

赵公明被封为“金龙玄坛真君”,所以,赵公元帅又有“赵玄坛”之称。赵玄坛的职责是“迎祥纳福”,姜太公又派了四名天神做他的助手。这四个助手分别是: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乔有明、利市仙官姚迩益。有了这四个助手,赵公明就成了真正的财神。

在民间的塑像和绘画中,赵公元帅的形象十分威猛。他面色黝黑,长着一脸络腮胡子,头戴一顶铁盔,手执铁鞭,骑着一匹威风凛凛的黑虎,巡视民间。

据记载,赵公明法术无边。他能驱雷逐电,呼风唤雨,除瘟祛疫,禳除灾异。赵公明不仅能保佑百姓发财,同时还能为民申冤。他有这么大的本事,而且有求必应,当然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灶神又叫“灶王爷”,是保佑家族生存繁衍的重要神祇。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祭灶诗》写道: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古代老百姓祭祀灶王爷的场景,表明了人们祭祀灶王爷的原因以及人们期盼灶王爷祛灾赐福的美好愿望。

灶王爷又称“灶君”。人们对灶神的崇拜,可谓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推移,灶神亦几经变化。

上古时候,炎帝是主管夏天和火的南方天帝,祝融则是他的佐神。《淮南子》说:“炎帝作火官,死而为灶神。”又据许慎《说文解字》说:“周礼以灶祠祝融。”由此可见,炎帝和祝融都曾为灶神。

又有传说,玉皇大帝的小女儿,爱上了一个专门为人们烧火做饭的心地善良的穷小伙子,并且俩人私订终身,闹得天上天下沸沸扬扬。玉皇大帝很要面子,迫于无奈,只好将小伙子列入神班,封为“灶王”。这样,灶神有了配偶后,民间便有了称呼灶神为“灶王爷爷”或“灶王奶奶”的分别。

尽管灶神几经变化,但他的神职却没有改变。灶神的职责是“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或说“灶神晦日归天,告人罪”。意思就是,灶神在晦日这一天,也就是每年农历腊月的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到天上去向天帝汇报人们的善恶。

老百姓怕灶神说他们的坏话,因而就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祭祀时,人们供上粑粑、糖、粉饵、果品、鱼、肉等祭品,还要焚香点烛烧纸钱,叩头礼拜送灶王爷上天。

有的人家还把糖涂在灶神嘴上,希望他能到天帝那儿多说好话。有的人家在灶神嘴上抹粑粑之类的黏物,黏住灶神的牙齿,使他说话含糊不清,以此来封住他的嘴。还有的用酒祭祀,就是希望灶神喝醉后无法多言。

到了除夕晚上,人们再用同样的办法把灶神接回家中来住,借以保佑自己。人们此举,就是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由于灶神有着上天言事并间接消灾赐福的神职,因而民间对灶神的崇拜是非常普遍的,几乎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供着灶君的神位。腊月二十四或除夕要祭拜灶神。

古时候,每到除夕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门神画像,以祈保合家平安,吉祥幸福。人们认为,有了门神的护佑,邪神恶鬼就不敢作祟。

门神神像中的人物有许多种,但其中最早的是神荼和郁垒。相传远古时代,黄帝不仅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且还是神鬼世界的最高主宰。对那些时隐时现地游荡在人间的鬼,黄帝就派神荼和郁垒兄弟二人去统辖。

神荼和郁垒兄弟二人居住在东海的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它茂盛之极,枝干纵横交错。树的顶端站着一只金鸡,当早晨第一缕晨曦普照大地时,金鸡就鸣叫起来,于是天下所有的鸡都随之啼叫。

在大桃树的东北角,有一个鬼门,万鬼都由此出入。当金鸡鸣叫时,神荼和郁垒就站在鬼门旁边,威风凛凛地把守着,认真检阅着那些在人间游荡了一夜后归来的形形色色的鬼。传说鬼只在夜间活动,天快亮时,不等鸡叫就赶快往回跑。

神荼、郁垒两个门神如果发现哪个鬼为非作歹、危害人间,便马上用芦苇绳子把他捆绑起来,拿他去喂老虎。恶鬼害怕被神荼、郁垒发现劣迹,都小心行事,轻易不敢做坏事。因此,神荼和郁垒俩兄弟就成了恶鬼的克星。有他俩存在,鬼就不敢上门,家就能平安无事。

神荼、郁垒两位门神不可能随时随地发现并把所有邪神恶鬼都除掉。于是,黄帝就命令人间百姓礼敬这两位门神,用以随时驱魔逐恶,因此后世逐渐形成了信仰神荼、郁垒的习俗。

人们把这两位神的画像挂在家门的两旁,又在门枋上画一只大老虎,还要在门上悬挂一段芦苇绳子,以抵御妖魔鬼怪的侵扰。

后来,人们为了图方便,就造出了门神画像,过年时就贴在门上,还有的更省事,就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样,神荼和郁垒就成了家家户户最普遍、最受欢迎的门神了。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又造出了一些新的门神。这些新门神还有武将门神和文官门神之分,他们多为各朝历史人物,也有不少神话人物,著名的如孙膑、赵云、马超、岳飞等。不过,最流行、最为后世百姓所接受的,则是唐朝初年的名将秦琼和尉迟恭。

明代神话巨著《西游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泾河老龙因为与一术士打赌,违反了天规,没能按规定时间降雨。玉皇大帝大怒,命令唐太宗的大臣魏徵负责斩杀泾河老龙。

泾河老龙于是托梦给唐太宗,求他嘱咐魏徵放他一条生路。唐太宗在梦中答应了泾河老龙的请求。于是,醒来之后,唐太宗就传旨让魏徵陪他下棋,企图借此拖住魏徵,使他错过行刑的时刻。

未曾想到,魏徵在下棋时困顿不堪,昏然睡去,其魂魄飘飘然然来到了天庭,领了玉帝旨意,按时斩杀了泾河老龙。

泾河老龙气愤难平,他恨唐太宗不守信用,便夜闯唐太宗寝宫。唐太宗被吓得夜不能寝,神情恍惚。朝中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两人奉命在晚上身披盔甲、手执金瓜斧钺,一左一右,把守于唐太宗寝宫门外。一连几个晚上,平安无事。

可是,秦琼、尉迟恭两人毕竟是人,长年累月地值守终非长久之计。唐太宗也不忍心两位爱将终夜辛苦,于是便命令画师,把秦琼、尉迟恭身披盔甲、手执战斧、腰佩鞭练弓箭的戎装形象画成图像,贴在宫门上。,宫内从此没有邪神恶鬼再来作祟。后世沿袭,两人因此成了门神。

把秦琼、尉迟恭两人的画像贴在门上,开始只在有权势人家流行。后来,渐渐流行到了普通百姓家。为了抵御邪鬼恶魔的侵袭,人们把画有秦琼、尉迟恭像的图画贴在门上,也有的人家不用图像,而直接写上二人的名字,分别贴在家门的两旁。

家庭的保护神,不仅仅限于喜神、财神、灶神、门神等四位,还有媒神、福神、寿神、井神、蚕神、陶神等等,它们的存在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家庭文化的内涵。

【旁注】

北斗星君 即北斗真君,又称北斗七元星君。北斗真君的信仰来源于古人对北斗七星的崇拜,北斗七星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道经中命名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

《协纪辨方》 又名《钦定协纪辨方书》,我国古代典籍关于民事趋吉避凶的集大成之作,共三十六卷,主要内容为择吉、选择用事之用。公元1739年,由允禄、梅毂成、何国宗等三、四十人奉敕编撰,乾隆亲制序文。后收于《四库全书》第811册子部中。

馄饨 汉族的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源于我国北方。古代人认为这种食物属于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后来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馄饨与水饺的称呼才正式分开。

《封神演义》 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古代神魔小说,为明代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

玉皇大帝 我国神话中最大的神祇,为众神之皇。全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简称“玉皇”或“玉帝”,尊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等,俗称天公、玉皇上帝、老天爷等。

除夕 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称为“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

孙膑 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孙膑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传世。

斧钺 春秋时期用于作战的兵器,同时还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钺的式样与斧相同,形体较斧为大。钺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的短矛,长约六寸。使钺之法合斧、矛、枪三者为一体。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枪之外,还有刺、拨、点、追四法。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因此后来,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阅读链接】

在民间传说中,吉神又叫泰逢神,是一个人人都愿意见到的天神,谁要是遇见他,肯定不久后就会有什么喜事降临。泰逢是东首阳山的主神,那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树木,但是山上盛产美玉。泰逢的脸与人差不多,但身体像野猫,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每次出行的时候,在他周围,都有彩色的光环闪耀着。谁若是见到他这个模样,他就能给谁带去福音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