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家族背景的门第习俗

相传,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是一个大家族,祝家有个千金小姐叫祝英台。祝英台是个独生女,长得美丽又聪明,深得父母的宠爱。

祝英台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想到外面去读书求学。那个时代,男子可以到外面读书,而女子却不允许外出,只能守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她的这一要求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拒绝。

祝英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女扮男装,骗过父母,只身来到杭州万松书院读书。为了不引起麻烦,祝英台一直女扮男装,以男性的身份与外界交往。

与祝英台同在万松书院读书的有一个青年叫梁山伯。梁山伯来自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早逝,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并送他到杭州读书,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室读书,两人志同道合,十分谈得来,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心心相印,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最后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两人还义结金兰,拜了兄弟,发誓虽没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到了毕业的时候,两人依依不舍,在送行的路上,祝英台看见树上的鸟儿成双成对,就以此来比喻男女成婚,但梁山伯根本没想到与自己一起生活的好兄弟是女儿身,所以并没有领会到祝英台的深意。

祝英台见梁山伯没有明白自己的喻意,在分手的时候,只好编话说,自己祝家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小九妹,自己愿意做媒人,将她嫁给梁山伯,希望他明年来祝家求婚。

两人分手之后,梁山伯回到母亲身边尽孝,偶然的一次,他回到书院看望老师,从师母的口中得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友祝英台是女儿身,他一下子明白了分手时祝英台以成双成对的鸟儿比喻男女成婚的用意。

他急急忙忙赶往祝家,急切地想要见到祝英台。来到祝家的大门前,却被看守祝家的门丁挡了回去。祝家是个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根本不会让一个穷书生进入府内的。

和门丁的争吵时惊动了在闺房的祝英台,她央求父亲让她见梁山伯最后一面,父亲无奈答应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一见面抱头痛哭,含着热泪,祝英台告诉梁山伯,父亲之所以不允许他们相会,是因为祝家已经把他许配给了一个姓马的大家族做儿媳。要嫁的人叫马文才,有万贯家财,千顷良田,家族的许多亲戚都是当朝的大官。

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谈话还没有结束,梁山伯就被祝家的人无情地赶走了。

造成祝英台和梁山伯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门第观念,魏晋时期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大家族是要和大家族联姻的,小门小户一般情况是很难高攀上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的。

门第习俗由来已久,“门第”一词始见于《魏书·世宗纪》:“而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

门,原指大门,第,原指房屋。过去人们家庭等级、富裕程度、社会地位等,完全可以通过他们家的大门和居住的房屋看出来,因此,门第又称“门户”、“门楣”、“门望”等,成为一个家族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及身份的象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士族的势力大为增强,门第观念已经凸显出来,家世的高低贵贱成为决定仕途的主要因素,朝中重要官职几乎完全把持在几个大家族手里,社会上每个人身份的贵贱,都是由其家族的门第高低决定,士家大族与寒门庶族之间等级森严,有一条巨大的鸿沟不可逾越。

隋唐时期的门第观念集中体现在婚姻上。唐朝律令明确禁止良贱通婚,对婚姻讲究门第观念予以法律认可与保护。在注重门当户对的婚姻上,不同社会等级的民众只能在各自所属的社会集团内部谈婚论嫁,阶级界限划分严格。

姓氏始终是代表我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姓氏文化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姓氏又可以代表一个家族的门第高低,因此姓氏与门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炫耀自己的门第,很多人本能地攀附前代同姓名人作为自己的祖先,借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清代学者曹雪芹在巨著《红楼梦》中,记载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故事。这四大家族的姓氏就比大多数家族高贵,他们的门第就比别的家族特殊。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四大家族都享有别的家族无法享有的特权。

这种不公平的姓氏高贵的现象,在一些朝代被法律制度规定下来。有些朝代,朝中重要的官职,几乎完全把持在几个大家族手里。

成书于宋朝初年的《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该书共收集了单姓四百零八个,复姓三十个,采用四言体例,讲究押韵,朗朗上口。

该书前四个姓氏“赵钱孙李”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姓为百家姓之首,是因为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理当居首。钱姓乃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国姓”,后降宋,故居第二。孙姓是因当时吴越国王钱叔的正妃孙氏家族势强人众,故排第三。李姓是南唐的“国姓”,降宋较晚,故居第四。

古代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择偶婚配讲究“门当户对”,这种观念对后世影响颇深,反映到家谱中,产生了“娶妻不若吾家,嫁女必高吾家”的家法族规,认为这样的妻子贤淑温柔,容易驯服,而女儿嫁给门第高出自己的家族,有两方面诱因,其一可以让女儿做贤惠媳妇,其二可以攀附名门大族。

元代王实甫戏剧中张生无法与崔莺莺结为百年之好,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他是一介平民,而崔莺莺则是相门之女,门不当户不对,自然无法婚配。在张生考中状元,有了政治身份之后,崔母才欣然接受这桩既定的姻缘。

门第习俗深深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族文化的历史变迁,深深地打上了家族文化的烙印。

【旁注】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西晋灭亡后,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少数民族内迁。公元317年,镇守建康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万松书院 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原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即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将报恩寺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

《魏书》 二十四史之一,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共124卷,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长篇章回体小说,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学者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押韵 又叫压韵,是指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这是诗歌同其他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之一。

【阅读链接】

历史上为了所谓的门第虚名,发生过很多有悖人伦的事件。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要立具有隋朝皇族血统的弟媳杨氏为皇后,说明了唐玄宗也抱着门第观念来行事的,唐代皇后二十四位,出身三品以上高官家庭的就有十七位,公主也多选名门望族的子弟作为夫婿,就是门第观念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