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传与艺文图像内涵

家训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随着朝代演变,渐趋丰富多彩。家训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如清代《曾国藩家训》中有修身十二款:

第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第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第三: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读书不二。

第四: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第五: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第六: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第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第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第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第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家训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注重家法、国法,二是和睦宗族、乡里,三是孝顺父母、敬长辈,四是合乎礼教、正名分,五是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在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在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谱中的艺文,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与经典史料相媲美。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得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

一个完整家谱的体现,是能将书、图、史、表、志合为一体。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再局限在单一的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

祖先图片,包括遗像、人物画、肖像画等。古代,多有大量的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的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的手泽遗墨。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与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多数家谱中会详细画出祖辈居住、埋葬地点,这些蕴涵着丰富风水内容的画像被称为风水图。

家谱中的风水图,包括祠堂图、墓图等。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故居、村庄图也是家谱中常见的。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另外,家谱的体例也是有讲究的,家谱的基本体例构成大致是:谱名、谱序、凡例、遗像、恩荣录、姓氏源流等。

在定谱名时,为了防止混淆,常把地名加在谱名前,如《合肥李氏宗谱》、《韶山毛氏宗谱》、《濡须万氏宗谱》。谱序是概括本族来历、姓氏源流、人口迁徙、修谱经过、修谱理论宗旨等的文字。谱序既有修谱者自序,也有请名人作序、作赞的,历次修谱的序言、赞语均收录其中。

凡例是规定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如,明清时期女儿不能入谱,媳妇可以入谱。

遗像是收入老祖宗和重要祖宗的遗像,旁边配有文字赞语。恩荣录是记录本家族受到朝廷和皇帝的赐匾、赐字、封号等。

姓氏源流是标明姓氏来源、迁徙路线、分支情况等。古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清楚。

每部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的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源流传下去。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旁注】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著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家书。

传 一种文体格式,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他的还有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碑文 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通常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不能称之为碑文。

人物画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通称。我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阅读链接】

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而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明正德元年所纂的《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