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放逐

一个中日儿童参加的夏令营,曾经引发了一场沸沸扬扬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说中国孩子的吃苦、生存能力不如日本孩子。其中,最刺激我们的自尊心的,据说是一个日本人曾不屑地表示:看看这些孩子,就知道中国不足畏!——言下之意,似乎再来一次中日战争,失败的一定是中国人!于是, 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被激发了,参与讨论的人越来越多。

想起了一个老故事。

他叫阿兰·邦巴尔,在巴黎,他有一个富足的家庭,每年他都去海边度假,尽情享受大海的浪漫、神秘。有一年,他在海边的医院里当实习医生, 第一次目睹了海上遇难者的惨状。他们全都死了,不是淹死,就是被冻死或吓死。

阿兰恨恨地望着大海,从此给自己确定了一生的目标:帮助那些海上遇难的人活下来!

一个人,如果滴水不沾,可以活七八天;有水,但没有东西吃,更可以拖上四个星期。可是,侥幸从失事的飞机或轮船上逃生的人,却十之八九都不出三天就死在救生艇上——其实,他们是被自己的惊慌失措杀死的。

“如果我能让人们相信自己还有一线生机,能够利用海里的资源,多数遇难者会活下来的!”

阿兰中断了医学院的学习,去了海洋研究所,研究海鱼和海藻能够给人们提供的营养,他甚至发现,海水也可以喝,如果每次只喝一点点,海水足以使人活上五六天。他整整七天什么也不吃,只吃生鱼,只喝鱼身上榨出的汁水。然后,他又在摩洛哥的港湾坐上一条船,用布捞出浮游生物来吃—— 这样他又度过了十八天!

他的实验让人们惊叹不已,他完全可以到此为止了。但是,他把那一大堆辛辛苦苦苦取得的科学数据锁进抽屉,然后,乘着一只没有任何食物和水的橡皮筏,从欧洲出发,漂过大西洋,希望能够抵达美洲——他不是个探险家,他只是要经历一次真正的海难,他关心的是怎样使海上遇难者死里逃生。

茫茫大洋上的一只孤舟,任何人都能想象得到他会遭遇什么:风暴、疾病、孤独——但是,他还在写日记,进行科学实验。

漂流到第 50 天的时候,严重的腹泻使他倒了下来。他写了遗嘱,除了安 排妻子和女儿的生活外,他还建议:要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航海知识的内容。他认为自己这 50 天很值得,已经有了许多可贵的发现。就在这时候,一条船 奇迹般地出现了,人们将他救起来。但仅仅几分钟,阿兰固执地又要下到自 己的橡皮筏上,“我只要知道方位,我的实验还没有完!”

经过 65 天,他终于漂抵巴巴多斯,他掉了整整 90 磅的肉,奄奄一息。但是,他毕竟活下来了。

此后,他又航行过五万五千海哩。

他发明的海上自救设备、海上自救训练,全世界的轮船和海军现在都在

使用。

30 年过去了,阿兰·邦巴尔现在还是土伦港外海上了望台的台长,大海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的惊心动魄在于,阿兰完全是心甘情愿,他是自己把自己放逐于充满恐怖、危险的海洋之中的。他的目的是推己及人,让更多的海难者能够活下来。

对于今天的孩子,对于隔三差五出入麦当劳、肯德基,为不能用名牌来武装自己的全身而苦恼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故事太过遥远、太过神话、太过于不可思议了。但是,对于因采用阿兰的方法、在阿兰精神的激励下活下来的海难者,阿兰是他们的生命之神。

和阿兰相比,我们的孱弱其实不仅仅在体质上,更在精神上。

在物质上,我们生活得已经颇为舒适;在精神上,我们还有种种的不如意事。不妨像阿兰一样,偶然放逐一下自己,当然不一定是在大海上,也许仅仅只是精神上的放逐——为了别人,或者仅仅为了让自己更坚强,有意地去迎接痛苦。

这种放逐,小到在暑期选择一本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水利书籍去啃啃, 大到把自己的未来投掷到一个艰苦而崇高的职业中去。据说,青年毛泽东曾经专门到闹哄哄的市场去读书,为的是锤炼自己的定力;他还在寒冬腊月坚持洗冷水澡,要激出自己的第一流的体力和意志。

如今,每到暑假,上海会有一个“吃苦夏令营”。许多中小学生在交了费以后,集体到某个山乡去呆一段时间,不许带零食和零钱,要自己洗衣服, 要顶着酷日步行走很多的路——这也是一种自我放逐。

然而,据报道,这样的孩子一回家,满脸的风霜之色让爷爷奶奶及爸爸妈妈心疼不已,立即重又变成什么事也不必费心的“心肝宝贝”了。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