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生命没有亮色

读《顾准日记》。

1959 年底,正是中国闹大饥荒的时候,大学问家顾准正在劳改队里受着罪,他身边难友的家中频频传来饿死人的噩耗。这时,顾准写下一番很让我

震惊的话:

“现在的问题已不在于死人不死人,而在死些什么人。黄渤(一个家中相继饿死了妻子、父亲、哥哥和两个孩子的难友)说,父亲死了,死了没啥。孩子死了,死了也没啥。哥哥死了,是糟糕事。诚哉斯言。农村中死掉一些孩子与老人,达到了马尔萨斯主义的目的(马尔萨斯主张通过战争、灾祸等非正常因素遏制人口膨胀,达到优存劣汰的目的——本书作者注)。若死强劳力过多,则是大大的纰漏了。”

我正在电脑键盘上敲击出顾准的这段日记,一个 10 岁的孩子跑过来,恰巧看到了,他又惊又笑,认为我在瞎编:“这人一定是疯了,怎么会这样子说话!”

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天哪,这个人怎能对自己的父亲、妻子和孩子如此冷酷无情?亲骨肉活活饿死了,居然“没啥”!太恐怖了!

再有,大难当前,男子汉宁可挺身而出,也要救护老弱妇孺,这不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吗?怎么这个人反倒只对哥哥的死评为“糟糕”呢?

难道这就是中国式的道德?难道这就是中国人面对生死所作出的选择? 当然不是。

顾准的妻子受不住政治迫害,含恨自尽。正在劳改的顾准闻讯,吃不下饭,抱着饭盆痛哭了一场。以后,顾准每当缝被子的时候、写日记的时候、心中郁闷的时候,总是会追念起亡妻,心中绞痛。

生命,是上帝给予我们这个星球最贵重、也最娇嫩的礼物。而幼小的生命更像是花朵上清晨的露珠,需要我们极小心翼翼的呵护。因此,尊重生命是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爱护老弱妇孺,是一种高贵的教养,它凝注着我们对整个人类、整个自然界的深情,凝注着我们对生命延续的关切与祝福,凝注着我们的自信与自尊。而这一切,需要有整个社会的高度文明高张起一幅暖色的背景,这种暖色的文明又往往要建立在相当程度的物质基础之上。如同我们无法想象沙漠上能开出鲜红欲滴的玫瑰一样,一个连大多数人

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维护的民族、一块自然环境太过恶劣的土地,人们的情感世界往往也显得粗砺、麻木,对生命的深情、对幼小的爱怜,更往往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顾准日记中那位“黄渤”,会显得那样“冷漠”。因为在贫困饥饿的岁月里,强劳力的生存,对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的生计与生命的延续,要比老弱妇孺的生存更为重要。宁可牺牲妇孺,也要让强劳力活下来。在今天看来,这或许是一种很难被人理解的逻辑,在当时,却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在四十年前那场恐怖的饥荒里,如同黄渤一家一样,许多家庭人口的死亡顺序如出一辙:先是家中的主妇,她们总是把最后一口食物默默地留给丈夫和孩子,自己率先支撑不住;其后,是家中的老人,老人的离去带有一种自杀性的牺牲,他们不再进食,总认为自己“没有用了”,“应该走了”; 再后,是孩子,脆弱的小生命,没了似乎更是自然,“以后还可以再生”; 最后,才是家中最强壮的劳动力,身为一家之主的男子汉。为了活下去,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得干最重的活儿,为此,他一直有理由“享用”家中最好的食物,他和他的一家人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他并不是不爱妻子儿女,他不得不如此,否则,他的妻子儿女可能死得更早、更痛苦⋯⋯

度过饥荒之后,中国迎来了一个生育高潮——1962-1963 年,中国创下

了有史以来出生婴儿最多的纪录!人们是带着悲忿、带着劫后余生的泪水、带着延续生命的责任感,接生了一个个呱呱坠地的婴儿。

记得不过是两年前吧,非洲埃塞俄比亚闹大饥荒,电视里播出有关新闻

——一个骨瘦如柴的黑孩子蜷着身子饿毙在黄沙之中,旁边是他的妈妈,手里牵着一个更小的、同样骨瘦如柴的女孩。这位妈妈的眼神不在死去的儿子和奄奄一息的女儿身上,她直视着镜头,那眼神空洞而木然,并没有悲戚之色,仿佛对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只是听天由命、逆来顺受。

我一直忘不了这位母亲奇异的眼神。

现在想来,她只能如此,在天灾和人祸面前,她已经毫无抗拒能力,面对儿女的嗷嗷待哺,她已经挤不出哪怕是一滴乳汁来了。奔走呼号吗?周围的人全都和她同一命运;哭天抢地吗?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沉默着,大地更是漫天黄尘,没有一丝丝的生机——你说,她还能怎么办?!在这样的时候, 对生命逝去的悲痛都成了一种奢侈和做作!

曾经在飞机上穿行中国西北的大沙漠。飞机飞了很久,背负青天朝下看, 沙漠无边无际,广阔得让人泄气,让人疲惫。难得的,有几朵云影落在沙漠上,仿佛给干烈粗砺的大地带来些许荫凉;更难得的,会看到影影绰绰的芨芨草——沙漠上唯一的生命,让人遥想它们一蓬蓬地在沙漠上随风流浪,寂寞而孤单,枯焦飞扬如一把把灰白色的乱发,完全没有一点生命的欢愉与欣欣向荣。

是的,沙漠中的生命没有亮色,沙漠中的生命,心灵里也充满沙漠。

所幸,如今的中国人,绝大多数已经脱离了纠缠我们已久的苦难的沙漠。而我们的心灵也正越来越绿意盎然,在这样的前提下,克拉玛依大火中逃生的官僚们,才显得那般卑鄙无耻——对于这些心灵中只有沙漠没有绿荫的人而言,对生命的爱与尊重显得太过遥远和陌生。

尊重生命,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对于一个有过大多饥荒、战乱、灾难的古老民族,我们极有必要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早该是痛定思痛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