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源管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自然资源加上利用它的科学、技术、工程、资金、人类能力等社会经济资源,并制定出系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才属于社会资源。随着社会资源的变化、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不断完善资源的管理。因此, 各国对资源的管理明显地刻有历史的烙印。
-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管理尚处于初始阶段
为了自身的生存,他们在管理上处于‘反应和管理’的状态。这种管理的特点是部门性的和零散的管理,其管理往往跟不上资源的破坏速度,以致造成资源生产不出人口剧增所需的食物。真正的敌人是贫穷和分配不均。当忍饥挨饿的人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时,怎么能指望他们在无援的情况下去
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并为其子孙后代的安康着想呢。即便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管理也多流于形式,难以付诸实施。处于这个阶段的自然资源工作多是对自然资源破坏的应激反应,往往缺乏长远考虑。
- 向工业化过渡的新兴国家资源管理向高级阶段过渡
处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随着经济较快的发展,在自然资源管理上有很大进步。这主要表现在:(1)管理资源不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经济上的持续发展;(2)积极开展以保护生物圈和防止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的退化和耗尽为目的的目标管理和经济管理;(3)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4)主动引进国际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并接受国际援助。
- 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处于较高阶段
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东方以日本为代表,他们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资源利用和社会发展协调发展。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已发展到经济调控阶段,通过对自然资源信息的搜集和对环境的长期监测,实行预见性管理,制定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等,并且非常重视各种自然资源的专业立法工作。
但是,由于政治、经济上的需要,他们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也常受到干扰和破坏。如在布什总统任期,开放大约 2000 万公顷湿地供开发并批准在俄亥俄勒冈砍伐大片森林。为保护其国内自然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将其传统工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利用外国廉价资源,积极发展科技涵量高的第三产业。
日本内阁于 1987 年批准实施的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980—2000) 提出了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管理原则是:实现多极分散型国土资源管理,实现国土资源均衡发展。
各国自然资源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任何不顾本国国情的简单移植,都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