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耕地单产: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农业增产的绝大部分是耕地单产提高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农业投入增加,特别表现在灌溉面积扩大和复种指数提高两方面。1988 年全世界灌溉耕地 2.287 亿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16.6%,面积较 1950
年提高 1.44 倍,比重增加 1 倍。其中亚洲 1.428 亿公顷,占全球的 62.4%,
占亚洲耕地面积的 33.9%。亚洲农业的成功很大部分是依赖灌溉,印度 1950
—1983 年谷物产量由 0.55 亿吨增加到 1.4 亿吨,其增产的 50%应归于灌溉
的功效,1988 年其灌溉面积约 4179 万公顷比 1950 年增加一倍以上。另一方面,亚洲农业的增产还来自于复种指数的提高,亚洲产粮地与可耕地之比始终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20 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中央计划经济国家高出世界水平
60—70 个百分点,复种指数达 130—140%,每公顷耕地可生产 1.3—1.4 公顷的粮食。
中国在复种与灌溉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研究,1985 年中国实有耕地的复种指数为 145%,按各省份稳妥的估计,2000 年和 2025 年可分别提高到 153%和 157%,由此可基本抵消耕地减少带来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理论上讲,复种指数每提高 1%,在中国相当于增加近 133 万公顷耕地,而且复种指数潜力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地区,远高于新垦同等面积荒地带来的效益。另外,目前全国实有耕地的灌溉面积约 0.43 亿公顷,估计最大灌溉面积可达到 0.68 亿公顷,尚可增加 1/2 以上。这样,中国在扩大复种的基础上, 稳定农作物面积,提高水利化程度,同时改造中低产田,特别是中产田,稳定高产田,可望在力争耕地面积不急剧减少的前提下,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提高耕地的整体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