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这已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又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取得成功的,这也已载入了新中国的史册。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要搞现代化建设是不是也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呢?这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功的根本保证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究竟应当由谁领导,毛泽东讲得十分清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就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建国以后,又明确说过: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为什么是这样,毛泽东曾经从多方面加以论述。
首先,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当今的世界,搞现代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向选择,即一种是资本主义, 一种是社会主义。中国要搞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要做出这种方向选择并保证它的正确实施,就必须靠共产党领导,靠共产党执政。毛泽东早在党的七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建国以后,他又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更加明确地指出: “在我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 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但是,我们大家都应该看到,这个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是一定会巩固起来的。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不难看出,毛泽东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选择是始终一贯的、毫不动摇的。
中国现代化的这种社会主义方向特别体现于下面两点:一是对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二是对经济建设与政治、思想建设作综合考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入的愿望和志向。毛泽东曾经对建国以后特别是土地改革以后所出现的贫富两级分化现象极为关注,他适应广大农民的要求,及时地提倡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虽然在以后现代化的探索中, 由于种种原因,在其思想中有平均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但是,他关于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好几亿人口这样一个客观实际出发,都
有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共同富裕的思想,这无疑是一个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表现。
对经济建设和政治思想建设作通盘考虑,这也是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中的重要方面。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有他对经济建设经验不足的弱点(对于这一点,毛泽东自己是承认的),但是这并不能说,他对经济建设一点也不重视。1956 年 8 月,他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的讲话中曾经讲到: 我们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要把我们这个国家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那就必须完全改变过去 100 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而且应该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他说:“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这段话,真可谓语重心长。他关于“四化”建设的思想主要也是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提出问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在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不仅讲经济,而且也讲政治、思想。他主张,我们的干部要又红又专,要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他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据此,他提出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学习毛泽东的上述论断,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正确认识工作中心与政治统帅之间的关系极为有益。
其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
要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除了要有坚定的方向而外,还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要对中国的国情有深切的了解,并且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胜任这一历史任务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1956 年 9 月 15 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正是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胜利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后来在执政的条件下又成功地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并且巩固了已有的胜利。对于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同样必须坚持“相联系”、“相结合”的原则。正是根据这个原则,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自己的经验教训,以《论十大关系》为题,初步提出了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大思路。
寻找一条合乎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虽说毛泽东晚年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大的失误,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中的错误,但这些毕竟是探索中的失误,是
结合过程中的失误,而不是从根本上否认结合。应当看到,在这个结合过程中,虽说应力争少犯错误,可一点错误不犯又不可能,关键的问题在于尽量避免犯那种带有全局性的错误,而且不管犯了什么错误都能够由自己来改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认识就是自我纠正大误,继续向前探索的结果。
再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人少了干不成,而人多就需要妥善地组织与协调,要有一个领导核心。那么,谁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军的领导核心呢?那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之所以是核心,应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因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具备这种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历史使命的、有严明纪律和富于自我批评精神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政党,它经过了千锤百炼,是一个有着丰富的领导经验和相当成熟的党;它还缔造了并牢牢地掌握着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支军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忠诚保卫者。即是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是经过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的。另一方面,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因而它能够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利益的代表者,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示诚服。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步伐、统一的行动,才能铸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如果没有这一点,那我们的国家就必然会陷入混乱和分裂,也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二、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中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党的领导是在动态中坚持的,有两种情况必须作充分估计,一是应随时改变党内存在的某些思想作风和组织不纯的状况;二是应注意改变党自身各方面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状况。在现实的生活中,上述两种情况又往往交织在一起。
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是主要方面,必须加以肯定,并向各级干部讲明白。但是存在着问题,⋯⋯ 这方面也要讲明白。”他还具体地指出:“现在我们党里头,有许多组织上入了党而思想上还没有入党的人”,甚至还有像高岗、饶漱石那样的“玩弄阴谋手段”的人,在 60 年代,他又指出:“我们的党,一般说来是很好的。我们党员的成分,主要是工人和贫苦农民。我们的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好的, 他们都在辛辛苦苦地工作。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党内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要想象我们党的情况什么都好。”这是因为,“不论在老的和新的党员里面, 特别是在新党员里面;都有一些品质不纯和作风不纯的人。他们是个人主义者、官僚主义者、主观主义者,甚至是变了质的分子。还有些人挂着共产党
的招牌,但是并不代表工人阶级,而是代表资产阶级。”
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在世界上,完全的纯是没有的,不纯才成其为自然界,成其为社会。不纯是绝对的,纯是相对的,这就是对立的统一。根据这个道理,他强调指出:“党内并不纯粹,这一点必须看到,否则我们是要吃亏的。”他告诫人们:不要以为,一进了共产党就都是圣人,没有分歧,没有误会,不能分析,就是说铁板一块,整齐划一,都是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了。“就思想状况来说,党内有三种人:有的同志是坚定的,没有动摇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有一部分同志,基本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夹杂着一些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少数人是不好的,是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他还说过,在我们党内有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九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八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七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六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五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人只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马克思主义。这些说法都表达一个意思。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下大力去克服党内客观存在着的种种问题,不断地去改善党的领导状况。
上面说的是思想不纯,至于组织不纯的问题,毛泽东也指出:“必须采取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方针,必须坚决地阻止投机分子入党,妥善地洗刷投机分子出党。”对此,决不能有半点含糊。
党风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中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党在执政后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要妥善地解决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毛泽东提倡用党的历史上行之有效的整风的方法去解决。也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种方法虽说是党在尚未执政时期创造的成功经验,然而在执政之后又多次进行,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50 年代我党的整风主要反对三个“主义”,一个是主观主义,一个是官僚主义,还有一个是宗派主义。当时的作法是先研究一些文件,每个人在学习文件的基础上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揭发缺点和错误的方面,发扬优点和正确的方面。毛泽东要求干部和党员:“在整风中间,一方面要严肃认真,对于错误和缺点,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一定要纠正:另一方面又要和风细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反对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方法。”
这里还须反对党内腐败现象,毛泽东曾对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以走出以往那些剥削阶级统治者摆脱不了的“怪圈”。本书第六章里曾经说到,从延安整风期间印发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引为鉴戒,到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共产党人在胜利之后还要自觉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再到建国初期发动“三反”运动, 公开处决了曾经是革命功臣可后来蜕化变质的刘青山、张子善等人,以告诫全党,都是为了防止和反对党内的腐败现象的。正因为这样,在 50 年代,我们的党内和社会风气都比较好,人民群众对于这一点是满意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党内的腐败现象又有所抬头。毛泽东对此早有察觉,他坚持不懈地同这种腐败现象进行斗争。虽然在斗争中有些主意出错了,有些办法实践证明是不好的,但是他的这种与腐败现象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总之,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在思想上和组织上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及时
整顿党员队伍,解决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和党内腐败现象等问题, 并逐步使党员队伍的素质构成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