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贯彻“双百方针”
毛泽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科学和现代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同样地,为了促进科学文化事业走向繁荣,也离不开贯彻“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方针。
一、中国现代化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是“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而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思想武装,这个理论不是别的,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就中国革命的过程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便强调:“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毛泽东又强调指出: “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他所说的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在现代也就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因为只有它可以揭示规律,指明方向,提供方法,预见未来, 给革命人民的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在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恩格斯也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列宁同样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毛泽东则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告诉人们: “马克思主义有儿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一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981 年春季,陈云建议中央提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他认为这使他“受益很大”,“对他后来的工作关系极大。”实践表明,无产阶级只有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同各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包括开展无产阶级运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也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逐步创造条件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很显然,从事这项空前崭新的伟大的事业,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纵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是第一次以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为己任的社会形态。在人类历史上,凡过去社会历史形态的更替,总是以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特征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是要消灭剥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这一经济基础必然要求有崭新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来维护它。这一点,甚至连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也部分地意识到了,他在 1949 年发表的《为什么要社会主义》一文中,历数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并明确指出:“我确信:只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才能消除这些严重的罪恶。这种制度包括:贯彻以社会目标为导向的教育制度,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有计划地使用,使生产与共同体需要相一致的计划经济能够按照个人能力的大小和确保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为原则合理地分配工作。”
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横向构成来看,社会主义事业是由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构成的全面、复杂、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内容。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工
业、农业、交通、邮电、商业等等系统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和科技、教育、文化等系统的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包括民主、法制等等系统的建设。如何把这些系统协调地组织起来,使之符合整体优化的要求,这是我们面临着的伟大的实践任务。社会主义改革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根本特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种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调控措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革彼此协调,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整体优化,是一项崭新而复杂的实践任务。这一实践过程是中国此前的实践过程的继续和发展,它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面对这样伟大的历史任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并与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地了解这一伟大实践过程的情形、特点和规律,从而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事业的这一新的实践过程,必须从马克思主义那里获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
从社会主义事业自身的动态发展过程来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革这项全面的、复杂的、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由于国内自然的、社会的和思想的等等情况和关系的变化,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人民群众,对这项社会系统工程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加以必要的调控,而且由于系统外部的自然的、社会的、思想的种种随机因素的正负干扰,系统的实践主体也必须对这些不同的干扰加以正确的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置,使这项社会系统工程能够沿着优化的机制运行,并向优化的目标逼近。
以上说明,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崭新的伟大实践,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历史上创造性的事业。在从事这项创造性的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应当领导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人民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规律,以期获得自由。毛泽东指出: “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逐步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这个伟大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才能不断地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最终还可以从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方面得到解释。关于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非常丰富、深刻的论述。列宁指出:“关于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皙, 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很重要。”还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毛泽东也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这些方面“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比如,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执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建国 40 多年来,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已经奠定了具有相当水平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中的某些失误,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还不很理想。靠什么来改变现状?这当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重视
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精神的反作用,在尊重客观情况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开拓物质文明建设的广度,深化物质文明建设的层次。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但能极大地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极大地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 还可以帮助广大干部建立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提高广大干部思想水平的更重要的“软件”系统。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而现代科学则在综合交叉的意义上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网络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广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时,就应当考虑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多参数、多变量、多层次的动态平衡系统,是一种含有主客体、内与外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巨系统。因此,在研究和思考这项复杂的巨系统动态发展过程中种种问题时,理应克服片面性、直线性、静态化和盲目性的毛病。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全面、复杂、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 只有应用上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的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才能了解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情形、特点和规律,从而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
又比如,从管理和决策的角度来说,广大干部要组织和管理好这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当把该系统工程看作是由实践主体(各类人员)、实践的手段和工具以及被改造着的那一部分客观世界所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要特别注意在发挥系统整体功能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上述三项子系统与系统整体功能的关系,尤其要重视和组织、发挥实践主体的作用;在发挥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作用的同时,更要重视和发挥软件系统的作用;在注意发挥综合战略决策和超前战略决策指导作用的同时,应适当地、合理地发挥超前战略决策的作用,以避免目光短浅、爬行主义;在注意信息正、负反馈作用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由信息的前馈与负反馈的耦合所形成的信息反馈回路的作用,以便既高瞻远瞩又科学具体地组织和管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社会系统工程。
综合上述内容,并从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地位,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应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科学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当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方针。早在1951 年,毛泽东就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6 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又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 考虑到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的迫切要求,并且正确地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科学文化方针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运用对立统一的认识发展规律,于 1956 年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当时,从国际上看,苏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主要领导人在思想上不完全遵循对立统一的认识规律,比较欣赏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因而在处理科学文化的方针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例如,在一段时期里, 把米丘林学派奉为学术权威,不允许摩尔根学派存在和发展,甚至采用行政方法,把李森科学派捧上了天,而全盘否定德国科学界很有权威的魏尔啸学
说,认为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一切观点都是反动的。同时,在哲学上, 他们对黑格尔也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在控制论刚刚传到苏联的时候,一些人主张宣布它是“唯心主义”的“伪科学”,对之大肆挞伐,并加以抵制。总之,在处理科学文化方针问题上这些政策和作法,严重地窒息了学术研究的民主气氛,极大地妨碍了科学文化的正常发展。
在国内,50 年代中期,在文化、科学的领域里也发生了某些类似苏联的情况。例如,有人受苏联的影响,极力崇奉米丘林学派,而贬斥摩尔根学派, 认为后者是唯心主义的。有人认为“中医是封建医,西医(以细胞病理学者魏尔啸的学说为主导)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还有人看到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著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有分歧意见,就主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出面裁定谁对谁错。
上述情况表明,要正确地处理文化、科学领域中的是非问题,迅速地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文化,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对于“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会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只有自觉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双百方针,才能正确处理文化、科学领域中的种种是非问题,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进步,也才能创造民主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进步有赖于政治上的民主。从这个意义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是我们党领导整个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毛泽东指出:“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 这就是放和收。”“我们采琅放的方针,因为这是有利于我们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的方针。”放,就是放手让大家提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 敢于争论;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 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鉴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而发展经济和文化、科学也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所以,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在双百方针开始提出及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很注意全面地贯彻执行这个方针。他不仅及时地总结、褒扬了若干典型的经验,而且以身作则地推行这一方针。例如,1956 年,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建议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于同年 8 月在青岛市召开遗传学座谈会,以推动贯彻执行百家争呜的方针。北京大学李汝淇教授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后,他写了一篇题为《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的文章,刊登在 1957 年 4 月 29 日的《光
明日报》上。1957 年 4 月 30 日,毛泽东给胡乔木写信,要求《人民日报》转载此文,并将该文的原题改为副题,将题目换成《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这样一改,就简明而深刻地概括了百家争鸣这一正确的方针。又例如,1956 年,当时在中国讲学的一位苏联学者,在访问孙中山故居时,向中国陪同人员谈了他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的世界观的论点的不同看法。此事由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共中央,请求指示。毛泽东很快就作了批示:“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因此,不要向尤金谈此事。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如果企
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 实践证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 合乎辩证法的。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我们国家的科学和文化就满园春色,欣欣向荣;政治上就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经济上就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总之,它不仅有力地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精神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可惜,就在双百方针提出不久,由于毛泽东在对国内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认识上发生了重要的偏差,在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上出现了许多失误, 不仅使“八大”确定的正确的理论主张和战略方针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也使双百方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名实不副的状态。如在 1958 年后,错误地组织批判了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教授关于人口问题的理论,不仅直接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后来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横行之时,他们在其控制的范围内,取消政治民主和学术民主,实行封建法西斯式的专政,用棍棒政策解决理论和学术是非,结果造成:科学阵地冷冷清清,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教育领域受害最重,各条战线后继乏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重新贯彻执行了双百方针, 才出现了文化、科学发展的春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进。
综上可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贯彻执行双百方针是辩证统一的, 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为整个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同时,也只有贯彻双百方针,才能使我国的文化事业和舆论宣传生机勃发、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