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端——人文肇始

陈楚地区,即河南省周口所辖区域与安徽省西北一部。这里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陈楚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在淮阳。

淮阳古称“宛丘”,上古为太昊伏羲之墟,神农所都之地,夏为豫州之域,商为虞遂封地;西周分封,武王封舜后妫满于此,建立陈国;春秋末年,楚灭陈,陈为楚北方重镇;战国后期,楚徙都于此,陈城为“郢陈”,史称“陈楚”。

所谓“陈楚文化”,概指产生发展于陈楚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在陈楚地区的人们所共同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陈楚文化包括先陈文化、妫陈文化、陈楚文化三个延续的阶段。

太昊东夷族初创先陈文化

陈地地处中原,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又是上古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相互交接、争夺的地区,历次朝代更迭、文化演进都对陈地产生巨大的影响。特殊的地域位置,为陈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陈地疆域广袤,无山水阻隔,交通便利。《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陈在楚、夏之交,通渔盐之货,其民多贾。

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陈地“控蔡、颍之郊,绾汴、宋之道。淮泗有事,顺流东指,此其经营之所也”,“又其地原湿沃衍,水流津通”。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使之融汇南北,包容四方,熔铸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

早在我国周代陈立国之前的数千年,在陈地由东夷部族创立了古老的先陈文化。

陈地最初的土著文化是东夷文化。《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陈,太昊之墟。”

大量的远古发现和古物遗存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印证,证明陈地在公元前40世纪至公元前30世纪确为以太昊伏羲氏为首的东夷族世居之地。

太昊伏羲氏,又称庖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我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中华文明起源有多个中心。影响较大的是西方的华夏、东方的东夷、南方的苗蛮“三集团”。

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遗存和人类骨骸中,不同地区确实存在文化区别和人类体质差异。以河南省为界,黄河中上游以仰韶文化为代表,大概与华夏集团的族群有密切关系。

黄河中下游,河南东部至鲁皖苏,新石器时代文化呈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演进序列,当与东夷集团有关。

《说文解字》释解“夷”字为“从大从弓”,即言夷人身材高大,擅长弓箭。新石器时代东方居民有高颅,面较高,较阔,身材也较高,并且伴有头部人工变形及拔牙的风俗。

据《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追叙其祖先的来历,指出在东方的平原上原有一大批自认太昊、少昊后裔的部族。他们以鸟为图腾,这些部族即是东夷。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在陈地有较广泛的分布。陈地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遗址有商水马村、太康方城、周口市烟草仓库等9处;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遗址有西华小白庄、淮阳王禅冢、周口市烟草仓库等12处;属于大汶口晚期的遗址有郸城段寨、商水章华台、周口水灌台、项城高寺等18处。

龙山文化为大汶口文化的延续,龙山文化在陈地有最典型的遗存。陈古称“宛丘”,《竹书纪年》记载:

太昊伏羲氏元年即位都宛丘。”《淮阳县志》记载:“宛丘在县东南。

取名“宛丘”,说明这里是一块高地。

宛丘在淮阳县城东南4000米处的大连乡大朱村南,称“平粮台”。是一处属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遗址。这座古城已有4500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城堡之一。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相印证,平粮台古城遗址即是被称为“太昊之墟”的古宛丘都城。

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城墙采用版筑和堆筑法建成,即先用小版夯筑的土墙,然后在其外侧逐层呈斜坡状堆土,夯实,加高到超过墙的高度后,再堆筑出城墙的上部。夯印清晰,有单个,也有4个一组的圜底圆夯、椭圆形夯。

门道下铺排水管道,结构是在门道下挖出上宽下窄的沟,沟底铺一条套接的陶水管道,其上再并列铺两条陶水管道。北端稍高,宜于向城外排水。

城址内已发掘出10多座房基,在城内还发现有灰坑、陶窑和墓葬。出土遗物有陶质的鼎、罐、瓮、甗、豆、盆、鬶、纺轮,石质的凿、铲、斧、锛、镞、纺轮和骨凿、骨镞、蚌刀、蚌镰等。此外还发现铜渣。

陵庙内主要包括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

[旁注]

《史记》汉代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鼎 我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物种之一,原为炊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阅读链接]

史载太昊“薨葬于陈”,太昊墓陵在淮阳县城北,春秋前有墓,汉以前有祠,宋明以后各帝王均遣官祭奠。经历代修建,陵园占地875余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是我国帝王级陵庙中大规模的宫殿式建筑之一。

太昊伏羲被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年代及影响早于黄帝、炎帝的民族始祖,所以淮阳太昊陵被称为“历代帝王寝陵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