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淮阳泥泥狗
“淮阳泥泥狗”是陈楚地区淮阳的特产,是豫东一带妇孺皆知的泥塑艺术品。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
传说当年伏羲和女娲抟土造人时,用剩下的泥捏成了小鸡、小狗洒向人间。而泥泥狗就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
据史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太昊伏羲氏为百王之先,居三皇之首。当时狗被认为是上天派到尘世拯救生灵的保护神,后来还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搜神记》卷十四《盘瓠篇》中说:古代高辛氏时,有狗叫“盘瓠”,好五色衣,是蛮夷族的祖先。在豫东一带也有这样的传说。伏羲的“伏”字,即人与犬合成的,由此可以推测,伏羲氏族曾把狗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因此,“泥泥狗”的问世也应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关。
泥泥狗几乎全部可以在《山海经》中找到它们的遗形。泥泥狗与《山海经》相互佐证,异曲同工,共同反映出原始初民对生殖、祖先、图腾和神祗的崇拜。
关于泥泥狗,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有一年淮阳大旱,人们愁眉苦脸;无心去朝香祭祖,于是,太昊陵变得冷冷清清。忽然有一天夜里,狂风大作,阴云密布,一袋烟的功夫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都被雷雨惊醒,从门缝和窗户向外看,只见地里黑乎乎一片,全是泥泥狗子,它们在地里来回走动,大家惊奇之下,再细一瞧,明白了,原来这些泥泥狗都在犁地、耙地。第二天天一明,人们跑到地里一看,地全都被犁过了,而且墒气十足,于是大家欢呼蹦跳,纷纷到太吴陵敬香叩拜。从此,人祖庙的香火旺盛起来。
在古时候对“泥泥狗”还有一些较为普遍的说法,就是“能治病”。
据说来自山南海北的香客们把“泥泥狗”带回自己的家乡,除送给儿孙和亲友外,还要把一些泥泥狗扔到井里,说是喝了井里的水,可以“清心明目,医治百病”,因此又称它“灵狗”!
还有人说,行路客商,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只要从“泥泥狗”身上抠下一点点泥土泡茶喝,就可以治水土不服或“思乡病”。
泥泥狗按其造型大小和着色的不同,可分为小泥鳖、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4种类型。
“泥泥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花货类型的“人面猴”,它具有早期人类的形象,半人半猿,面目黑瘦,周身绘有毛发。
我国古代神话是伏羲、女娲兄妹抟黄土做人,而太昊陵的“人面猴”就说明了人和猿猴是一个宗族。
泥泥狗都是有孔可吹,声音悠远明亮。据《拾遗记·春皇疱羲》篇中记载:
疱羲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
埙这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早已不多见了。但在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湖北曾侯乙墓中发现的埙,都与淮阳泥泥狗相仿。
其形似梨,大的有五孔,小的三孔,可吹奏民歌,音韵浑厚。因此说明埙是伏羲创造的,又在伏羲陵附近流传。
泥泥狗中有一个奇特的种类,是“草帽老虎”。一只老虎头戴一顶荷叶状的草帽,半蹲半卧,形神兼备,羞涩的面目遮盖在草帽下,始终不愿显露半分。据说“草帽老虎”实际上是古代男女婚姻的一种象征。
另有“神龟负图”的香龟、意味着交配的双头兽以及玄鸟、飞燕等。“泥泥狗”中的飞燕、猴头燕均为部落图腾。另外“泥泥狗”还有牛、马、鸡、羊、鸠、蛙等种类。
淮阳泥泥狗可使人们领略到,远古部落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意味。令人赞叹的是,古代民间艺术家都具有超常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他们塑造的多角怪兽“八大高”、“四不像”、“九头鸟”等都是些菱形的、风格化的、幻想中的动物形象,均浸润着远古时代的神韵,蕴藏着深厚的民族风格。
这些造型稀奇古怪的“泥泥狗”,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山海经》。无论从它夸张的手法、逼真的造型,还是对比强烈的色彩,都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原始美,呈现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
淮阳泥泥狗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林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 蟾蜍、蜥蜴、豆虫、蝎子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
淮阳泥泥狗的动态以稳重为主,几乎没有过大的动势,人物的造型基本是正势。在平稳中传递了一种内在的气势。好像“稳如泰山”一词的形容,立地扎根很坚固,不可动摇。这种动态就像能够长久存在,产生一种时空的永恒感。
圆结合本身就具备一种哲理性。淮阳泥泥狗的头概括成圆形,而身体处理成方形,胳膊做成圆柱形,脚就做成方块形。大方大圆的结合,特征尤为明确。淮阳泥泥狗就是用最洗练的形传达最丰富的东西。
淮阳泥泥狗用线很有力度、挺拔且直来直去,不拖泥带水,没一点做作,用点也十分果敢、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泥泥狗以黑为基调,再饰以红、青、黄、白,统称“五色”。红、青色艳丽,白为明色,黄则为中和色,在黑色的包容中通体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五色”则源于中华民族的“五色观”,由来已久。
“五色观”源于周易的“五行说”。“五行”是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伏羲氏“以龙纪宫”,就有春宫青龙氏,夏宫赤龙氏,秋宫白龙氏,冬宫黑龙氏,中宫黄龙氏,乃“五色”之源。
“五行”属于物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与周易的“阴阳观”,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对双胞胎,属于朴素主义的思维方式,并不神秘,具有原始的科学性。
由“五行”而派生出“五性”、“五色”、“五味”、“五官”、“五脏”、“五毒”乃至宣扬封建伦理的“三纲五常”以及进入佛门的“五戒”等,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内涵。
泥泥狗的五色其实也来自八卦。五色是本色,是万物之本色。泥泥狗从底色黑色而起,揭示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宇宙大千世界万物生长消息的整体秩序规律。这种浑厚与古朴,来自于饰绘泥泥狗的“五色”,秉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色彩哲学观念。
点和线是构成泥泥狗纹饰的基本元素,但这些看似简单的纹饰“——”、“—”,却与伏羲创制的“八卦”符号有着惊人的相似。
泥泥狗身上的神秘八卦符号,反映出人祖伏羲对天地万象观察、归纳和总结的精粹。伏羲八卦卦象由三条虚实相间的线组成,实线“—”谓“阳爻”,即乾;虚线“——”为“阴爻”,即坤。
清代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交感,男女配合,天地常理也。天地不交,则万物从何而生,女之归男乃生生相续之道。
男女交而后有生息,有生息而后其终无穷,前者有终而后者始,是人之始终也。
“爻”的实质意义隐含着阴阳、虚实、交合、男女之道,天地万物生息之常理。
泥泥狗之所以用黑底,这是象征伏羲开天辟地之前,混沌未开,没有天地,宇宙是一片黑暗,天地开,才有大千世界。
东方泛青,升起了火红的太阳,黄色的大地上万物皆生,人类才能生存。太阳由红变白,日升日落,周而复始。看到泥泥狗,首先让人感觉到的是黑色,这是本。
看到青色,想到生;看到了黄,想到了盛大;盛大之后,是要白的;白之后,是要黑的。这里其实警示人一个物极必反的道理。
泥泥狗之所以塑成人面狗身的形象,与当地一个神秘的传说有关:
淮阳古时候叫“宛丘国”,国王有个美丽可爱的女儿,百姓过着平安富足的生活,由此而惹得外敌垂涎,兵犯宛丘。
大兵压境之下,国王急召大臣商量对策,但没人能想出退兵之计。情急之下,国王说:“谁能在三天之内退了敌兵,我就将女儿许配给他!”
不久,宛丘城外的蔡河上漂来一只大白龟,驮着一条大黄狗。大黄狗冲着敌兵狂叫三声,瞬时间飞沙走石,敌兵全被刮上空中,又重重地摔死在地上。
大黄狗叼着敌人部落酋长的头冲进宫殿,冲着国王叫了起来。无奈之下,国王只好兑现承诺。女儿得知要给黄狗做媳妇,哭得一塌糊涂。
这时,一老臣献计说:“听说这狗是有来历的,只要把它扣在缸底下,七七四十九天就会变成人。”
国王立刻吩咐把黄狗扣进缸里,放在西厢房,就等着七七四十九天的到来。
但公主有点儿等不及,到了44天头上,想看看它到底变成个啥样了。天刚蒙蒙亮,公主就把缸掀了起来,只见五色斑斓,瑞彩千条,满屋香气扑鼻。她仔细一看,发现下边卧着一个人面狗身的东西……
[旁注]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400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埙 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水性代表智,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蒋廷锡 康熙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此外,特喜收藏文献,藏庋古籍万余册,藏书处有“青铜轩”,藏书印有“蒋扬孙考藏记”、“蒋氏家藏图书印”等。
混沌 既指天地未开之前模糊一团的状态,也是四凶之一的神话生物,根据《左传》记载,四凶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阅读链接]
泥泥狗纹饰的主题始终贯穿着祖先崇祀和生命崇仰的主线,其中,形式多样的太阳纹是对主神“太昊伏羲”的一种视觉解读。
《帝王世纪》中有“太昊伏羲氏,东方青帝,继天而生,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在东方。主春,像日月之明,是称太昊。”
“太昊”为伏羲之号,“太”亦作“大”,“昊”或作皓,寓意盛大光明。“昊”为浩渺天空中的太阳,表意对太阳的虔诚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