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谢灵运,东晋陈郡阳夏人,出生在会稽始宁,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385年,谢灵运出生,父谢瑍,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谢灵运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幼年便颖悟非常,谢灵运15岁时,去京都旧居作乌衣之旅,受其叔器重,赞道:“文章之美,江左莫及。善书,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
谢灵运还兼通史学,精通佛教老庄哲学,工于书法、绘画。宋文帝刘义隆曾称赏他的诗和字为“二宝”。
东晋时,谢灵运8岁袭封康乐公。405年,谢灵运已20岁,出任琅琊大司马行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
但谢灵运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传说谢灵运游雁荡山筋竹涧时,惊动了山下的一位财主。这位财主平素在乡里横行霸道,这时却现出一副奴颜媚相。他办了一席山珍海味,一心要巴结上这一府之主。
但是谢灵运不爱权贵,更讨厌阿谀奉承的人,拒绝赴宴,径自翻山越岭而去。财主见谢灵运攀登山岭后汗流浃背,便尾随着为灵运挥舞扇子。
谢灵运却冷冰冰地说:“山风习习,已够凉爽,不必多此一举。”
走到一块岩石上,脚一歪,登山木屐的齿碰坏了,掉到了山下。谢灵运脱下脚穿的木屐,换上一双布鞋继续登山。
不一会儿,只见财主拎着木屐赶来说:“太守,您把木屐忘了。”
谢灵运厌烦地说:“无齿的东西,要它何用?”、“无齿”与“无耻”同音,财主顿时羞怯满面通红。
后人为了纪念谢灵运,就把他翻越山岭叫做“谢公岭”,并在他当年掉木屐的山坡上建起“落屐亭”。
景宁的沐鹤溪边有“浣纱潭”3个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说起浣纱潭,当地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谢灵运受命任永嘉太守时,有一天,他来到沐鹤溪畔,只见波清水碧,风景如画。他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垂柳下,有两位红衣姑娘在水边浣纱,轻轻的笑语顺风传来。谢灵运舍舟登岸,向两位姑娘走去。
两位姑娘忽然见一个陌生人走到身边,立即收起笑语,低头不做声。谢灵运心想,我何不来个投石问路,试试两位姑娘的才气,就清了清喉咙,随口吟道:
浣纱谁家女,香汗湿新服。
对人默无言,何事甘辛苦?
两位姑娘听了,并不作答,只是抬起头来对谢灵运淡淡一笑。哎哟,姑娘真美,笑得更美。谢灵运眼前一亮,正待上前再搭话,谁知两位姑娘提起竹篮,顺溪岸跑了。
谢灵运跟着沿溪而下,来到一个深水潭边,见两个姑娘放下竹篮,双双俯身浣纱。
谢灵运心想:好傲气的村姑,你们不理睬我一府太守,我偏要戏弄一番,看你俩开口不开口?于是又走到两位姑娘身旁,扬声吟道:
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
试问浣纱女,箭从何处落?
吟罢,只听见两位姑娘“吃吃”一笑,随即异口同声回吟道:
妾本潭中鲤,偶尔滩头嬉。
嬉罢自返潭,萍踪何处觅?
吟声刚落,两位姑娘双双挽着手,纵身跃入碧波深潭中去,潭水溅起一阵水花,随即又平静如镜,仔细看时,只见碧波中游着两尾红鲤鱼,它们朝谢灵运将头点晃三下,尾巴摇摆三下,双双潜入水底去了。
谢灵运见姑娘双跃潭,大吃一惊,后见双红鲤对他点头摇尾,又仔细体味姑娘回吟的诗句,不由又惊喜又惋惜,对着丘潭长长叹了一口气,而后取出笔墨,在深水潭旁题了“浣纱潭”3个字。
自此,民间就传开了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谢灵运题字的“浣纱潭”,人们也称为鲤鱼潭。沐鹤溪的上游,也被称为浣纱溪。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谢灵运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根据《释常谈》记载: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谢灵运说曹子建才高八斗主要应该是谢灵运比较崇拜曹子建,尤其是那篇洛神名赋,当然夸张的成分是很大的。谢灵运说这话一方面高抬了曹植,另一方面又未免有自谦之词,其实他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并不在曹植之下。
谢灵运在隐居期间,“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纵为娱,有终焉之志,作《山居赋》自注以言其事。”
这期间创作诗文颇丰,有《会吟行》、《田南树园激流植援》、《石壁立招提精舍》、《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南楼中望所迟客》、《石门新营所住四面迥溪石濑茂林修竹》、《述祖德诗》等诗篇。
谢灵运的文章以阐述佛道思想为多,有《与庐陵王义真笺》、《和范先禄祗洹像赞三首》、《和从弟惠连无量寿颂》、《维摩诘经》中十譬八首,《伤己赋》、《逸民赋》、《昙隆法师徕》等。从作品中反映,他的隐居生活安闲自适,投入颇深。
[旁注]
乌衣 即指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永嘉 汉代惠帝三年所建的东瓯国,定都在永嘉境内。隋文帝开皇九年设永嘉郡,历史上书法大家王羲之和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任永嘉太守。文学史上有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永嘉四灵”,哲学史上有倡导务实理财治国的“永嘉学派”,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永嘉昆剧”,都给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太守 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曹子建 即曹植,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2000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维摩诘经》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因为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唐玄奘,宋法戒和尚都曾译过此经。宣传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唐诗人王维很受此经影响,故取字摩诘。
[阅读链接]
谢灵运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唐朝大诗人李白对谢灵运颇为推崇,曾有“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