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苦修终成儒师道祖

陈抟,河南真源县,即鹿邑县太清宫镇陈竹园村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

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

871年,陈抟出生于河南真源县,真源县的前身是苦县、谷阳县,因为是老子故里,真源县太清宫被称为老子诞生地。

陈抟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五代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进,从后晋至后周,娱情山水,凡20余年。

陈抟自言曾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谓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因入武当山,服气辟谷,但日饮酒数杯。据北宋人文同称,他于后晋天福中曾入蜀,从邛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学睡功“锁鼻术”。魏泰谓其“或一睡三年”。

鹿邑县城东南隅有一座陈抟庵,是鹿邑人纪念“睡仙”陈抟的地方。

说起陈抟庵的来历,还有一个民间传说:陈抟在世的时候,好在老君台前散步。他看了老子著的书,称赞不已,就赠送老子一副对联:

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

一天,陈抟又到老君台前散步,见一个白须银发的老头儿在地上躺着睡觉。陈抟见老头儿嘴里吹着气儿,胡子一动一动的,“噗!”嘴里吐出一个像红枣一样的药丸子。陈抟拾起来一闻,晕倒了,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嘴,那药丸蹦到他的嘴里,一下子滑进肚子里。

就这样,陈抟在这里睡起觉来,睡醒一问,几十年过去了。陈抟慢慢省悟起来:原来是老子度他成仙的。那个吐药丸的白胡子老头儿就是老子。

后来,人们就在陈抟睡觉的地方盖座庙,庙里塑了陈抟的睡像,起名叫陈抟庵。

陈抟本有大志,然“数举不第”,且厌五代之乱,又所交往者多高道隐士,因此逐渐形成“出世”思想。937年在蜀时,有诗道:

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

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大约在后周或稍前,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据宋朝《国史》称,大约在此期间,他与另外两位传奇人物吕洞宾、李琪交往甚密。再传弟子陈景元又称其与谭峭为师友。自此,其名大振。

956年,后周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问以飞升黄白之术。

陈抟回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

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放归山;“又命陶谷草诏,令华州刺史每事须供,岁时存问。”

958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50匹、茶30斤赐陈抟。

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道:“天下这回定也!”

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984年。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

据说太宗曾对宰相宋琪等人说:“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入华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岁人,且言天下安治,故来朝觐,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书,卿可试与之语。”

宋琪问:“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与人乎?”

陈抟答道:“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术,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是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

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令有司增葺华山云台观。数月后放还山。

张载继承陈抟的“宇宙一气论”,提出了“太虚即气论”,两者契合,成为宋代唯物论的先源。因此,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我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陈抟所著《龙图序》,又名《易龙图序》,从道家文化宝库中传出了《龙图》的基本内容后,世人才知道“龙图”是一个物象数理起源图示,后来认定“河图为数学之母”,“数学为科学之母”,因而才知道《龙图》的重大作用。

《易龙图序》对南宋伟大数学家秦九韶的《数术九章》以启迪作用。他在自序中数学基础“自爰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即为明证。可见陈抟应是我国“龙图”第一传人。

陈抟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易”学始祖。新就新在把“道儒佛”三家之学融合在一起,三教互补,融会贯通,形成我国古代完整的哲学体系。

陈抟认为:周孔《易》学为儒家一家之言,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他在《正易心法注》中明确指出:

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语言下拘挛。

主张融合三家以治《易》、以治学、以治心、以治身、以治天下一切。

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陈抟的第三弟子、大儒邵雍从事研究先天易学长达30年之久,“冬不炉,夏不扇”写出了《皇极经世》巨著,成为历代物理学、天文学、生态学、自然环境学等自然科学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陈抟十分推崇《无极图》,并指导和完善道教内丹哲理,不仅使自己率先成为“天下睡功第一”,而且把秘而不传的内丹学说公开化、社会化,推动了中华平民健身发展,功在千秋。

陈抟摈弃外丹,注重内丹。他以“身口为炉”、“宫室为灶”、“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使肝木生心火以炼肾水,达到“成尘得变”,结成人体内的无价“金丹”;其核心是“修心养肾”控制人的欲望,不让野蛮的欲望泛滥,达到“诸欲不扰”。这样的强身延年的内丹修炼法则,一直是世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指导思想。

陈抟著有《龟鉴》、《心相篇》等,把古代相学引向唯物论的范畴。《龟鉴》明言:“有天者贵,有地者富,有人者寿”。有天、有地,人事不修,是徒有相也。人不可貌相,只要“有天”,人在自然界,只要靠劳动和智慧去换取生活财富,“有地”,身处世间,以“道德仁义礼”等的中华民族美德来规范自己。

陈抟宣扬“天地人”三者的协调一致,不妄想,不妄为,这就是人的全相、贵相、富相、寿相的重要标志。他把自然物质的“水火”认作人的生命之源,重申了古代唯物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的观点,维护了唯物的“天人相应论”。

更重要的是,陈抟还著《三峰寓言》、《高阳集》、《钓谭集》、《木岩集》、《诗评》等,显示了他的博学多才,因此被后世尊为“儒师道祖”。

陈抟与世不争,不贪富贵,不求仕禄,不仅受到社会人士的普遍尊重,而且受到朝廷多次召见。

陈抟集“道德文章系于一身”,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代楷模。元代学者虞集在《题陈希夷先生画像赞》中评价他为“图书之传,百世之师”。

除了思想著作之外,陈抟于书法也很有成就,如他书写“福寿”二字,独具特色,为后世所推崇。

安岳、大足、潼南、峨眉山、华山、山东蓬莱仙境等全国各地,皆保存有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石刻,此二字独具特色,内含“田给予福、林付长寿”八字哲理,受到世人赞叹。

其寓意是宣传道家人与自然、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粗食布衣等哲学思想,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更有意义的是,陈抟还精通棋艺,立健脑益智之功。弈棋是一门增知强身的一项体育运动,古往今来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四川省邛崃县的白鹤山点易洞对面有棋盘山仙人洞,是陈抟修炼时常弈棋的地方;华山有一个“博台”俗称“下棋亭”,传说陈抟与赵匡胤以棋局赢华山,其遗迹在此。“自古华山不纳粮”,就是讲的这个传说故事。

[旁注]

辟谷 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吸收自然正能量。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后世则是用来减肥、养生、疗疾等。其原理道家一方面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另一方面以《庄子·逍遥游》描述了“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企求达到长寿的目的。

吕洞宾 原名吕喦,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八洞神仙”。在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赵匡胤 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宋太祖。年轻时曾经在少林寺学习武术。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我国的文治盛世。

《龙图》又名《河图》,是“龙马始负图”和“河龙图发”传说的简称,早在《尚书雇命》中有“河图”记载,因未见图,两汉时期学者争论不休,各说不一。有《河图》20卷在隋炀帝时因战乱烧毁而失传。

蓬莱仙境 在山东沿海,依山傍海,独具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被认为是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之一。自古便是历代帝王寻仙访药、文人墨客走笔放歌之地。翰墨流传,为山海增色,遂使蓬莱仙境扬名天下。

[阅读链接]

在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亦未形成太极文化形态及其理论体系。

自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出现了有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

从而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