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宗敬祖的淮阳担经挑
在陈地淮阳,每年从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都要举行一个月的太昊陵庙会。届时一种叫做“担经挑”的原始舞蹈,则一定会出现在太昊陵庙会上,这种原始巫舞的保留也反映了历代人民对伏羲朝拜讴歌的延续。
在淮阳人祖庙会上,时常有三五成群的妇女担着花篮在统天殿前或陵墓前唱耍,人们称其为“担花篮”。据《太昊陵庙会概况》记载:
三五个妇女,在大殿前,随唱随作各种走势,从外表看是巫婆唱耍,其实就其本身说来,纯粹是一种娱神的动作。她们走动的形式,正形成一个‘八’字形,飞奔跑动,飘飘欲仙……”
据考证,流行于太昊陵进香会上的担经挑是“原始社会以舞祭祖保留下来的一种遗俗”,集祭祖、娱神、求子为一体,是淮阳独有的“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巫舞”。
担经挑是从远古龙花会流传下来的。相传伏羲为大龙,女娲为小龙。在淮阳民间,有担经挑这一原始巫舞始自宓妃的传说:
相传,女娲补天后死了,她的女儿宓妃很想她。后来,她听人说她母亲女娲还活着,就下决心去找她。她做了俩个花篮,一个扎的是龙,一个扎的是凤,里头插上花,把她写的孝敬母亲的经文放在里头,用竹扁担担着去找母亲。
宓妃爬了好多的山,涉了好多的水,走到哪儿,就在哪儿担着经挑跳,招惹路人来看,然后打听她母亲的下落。这样,她把全天下都快跑遍了,才打听到消息。原来女娲补天后真的没死,她走错路进了恶狗庄,变成了黑狗。
听人说:“恶狗庄,恶狗庄,十人进去十人亡。”宓妃为了见她母亲,才不怕呢。有个好心的老奶奶给她7个杂面饼子,对她说:“记住,这叫打狗饼,要进恶狗庄得过7个关口,过一关你扔给把关狗一个饼子,趁它吃饼子,你赶紧过去。”
宓妃又走了七天七夜,才赶到了恶狗庄,可不是,每个关口都有恶狗把着。宓妃按照老奶奶的吩咐,用7个打狗饼闯过了7个关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个黑狗蹲在一边,眼泪汪汪地看着她。
宓妃心里一阵痛,就问:“请问,你是我母亲女娲吗?”黑狗一听“呜”得一声哭了起来。宓妃一看也过去抱头痛哭:“母亲,可找到你啦,快跟我回家吧。”
说完宓妃把经文放在一个篮里,把黑狗放在空篮里,偷偷跑出了恶狗庄。
宓妃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刚出庄没走多远,女娲现出了原形。母女俩又高兴又伤心,说不完的心里话。她俩刚回宛丘,一道金光一闪,女娲随着上天成神了。从此,宓妃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后来,宓妃淹死在洛水作了洛水女神,但她所创作的“担经挑”舞蹈和民风民俗却在宛丘一带流传了下来。以后,人们都学着宓妃担经挑,为的是祭典祖先。谁的经挑做的大,做得好看,谁就是知宗敬祖的真金女。
几千年来,担经挑一直在淮阳流行,与淮阳乐舞源远流长的历史有关。相传,早在6000年前,定都宛丘的伏羲氏就发明了如琴、瑟、埙、笙等乐器,创作有《网罟》和《扶徕》之歌。
而后,定都于陈的炎帝神农氏也发明乐器,制定12乐律。西周时,宛丘巫舞更是极度盛行。《地理志》记载:“妇人大姬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汉书·匡衡传》记载:
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胡公夫人武王之女。大姬无子,好祭神鬼,鼓舞而祀,坎其击鼓为证。
说明在春秋战国或更前,陈地歌舞已极为隆盛,仅收录在《诗经》中的民歌就达10首,散佚的就更多,成为陈人好歌舞的佐证。
陈人在太昊之墟宛丘祭祖娱神求子,甚至出现了以巫舞为职业的舞女,她们在鼓与缶的击节声中,且歌且舞在古宛丘上下以及道路上,证明当时的宛丘已成了古代巫舞场。
担经挑每班4个老太太,称为“老斋公”。3人表演,1人打竹制经板,在经板声中以说明形式为表演者伴奏。
3副经挑中6种花篮,花篮竹制精巧,有龙、虹、狮子、虎、宝瓶等式样。舞者全身饰黑色服装。偏大襟上衣,大腰裤均镶彩边,扎裹腿,绣花黑鞋,黑头纱长约5尺,下缀两寸长穗。
担经挑主要活动在太昊陵庙会期间。舞者把经挑当做圣物,担至伏羲陵前,屈膝下跪,双手不起,虔心祈祷轻吟经文,焚表进香后在伏羲陵前翩翩起舞,至汗流浃背不言其累,以表心虔意诚。
担经挑表演者身段灵活,舞步轻盈,舞者头上的黑纱相互绞缠,却又自然分解。舞姿态变化有三:
一是“剪子股”:一人在前,两人随后穿叉而过时,要背靠背,使背后下垂的黑纱相互交合,象征伏羲女娲的交尾状。其形状与东汉武梁祠石像之一图相似。
二是“铁索链”:一人走这条路线,两人走另条路线时像拧麻花似多次重叠在一起,其形状与隋高昌亚洲腹地考古记图相仿。
三是“履迹步”:源于华胥氏履巨人迹而生伏羲。一人在前,3人朝一个方向沿履而舞,节奏慢时,步履像蛇在蠕动,节奏快时,又像蛟龙在盘旋,相互追逐,表现了伏羲、女娲人面蛇身的形象。
这3种队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舞蹈者走到中间定要靠背而过,身后的黑纱长尾碰绕在一起。
担经挑的基本舞脚距较小,约半肢距,走起来跟戏曲动作中的“啐步”相仿,3人表演时沿履而舞。舞时6只花篮旋转飞舞,背后的黑纱交相飘动,围观的人叫好不绝。
每当舞至高潮时,几十岁的老太太竟然能够“打飞脚”,不时引起观众的阵阵掌声。
担花篮唱词也大多与伏羲女娲繁衍人类有关。如:
老盘瓠安天下人烟称少,没有天没有地哪有人伦。东南山有一个洪钧老祖,西南山有一个混天老人。
上天神只知道日月星辰,下天神只知道五谷苗根。有了天有了地没有人烟,上天神留下人祖兄妹二人。
他兄妹下凡来万古流传,眼看着一场大祸就要来临。多亏着白龟仙苦难相救,无奈何昆仑山滚磨成亲。
日月长生了儿女百对,普天下咱都是龙的子孙。天下人咱都是一母所养,论三纲论五常咱哪有远人!
担经挑服饰一身黑,也是生殖崇拜的一种遗俗。古人称黑为母阴,象征生殖力。传说伏羲是由黑暗所孕生。湖北神农架发现长篇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亦说伏羲、女娲就孕育在黑暗之中,黑为之源。
《礼记·祭弓》中说,“夏代氏尚黑”。商人的习俗是“仲春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
在每年仲春燕子飞来的时候,人们就到始祖宗庙祀先祖,祈祷万物的生殖繁衍。说明古时有尚黑遗俗,且与生殖崇拜有密切关系。
[旁注]
女娲补天 女娲氏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洛水女神 宓妃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华胥氏 华胥是伏羲、女娲的母亲,称为华胥氏。在陕西华胥,古往今来上百种中华典籍中均记载着一个叫华胥氏的氏族女首领的故事。华胥氏的历史比黄帝还要长得多。华胥国的传统服饰为长袍,即国服、华服,后来发展成为具有长袍特点的汉服,也与华胥国有关。
《礼记》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本叫《小戴礼记》,即后世的《礼记》。
[阅读链接]
担经挑舞者多为淮阳人。全县20多个乡镇中,14个乡镇都有舞者,临近如太康县、商水县、周口市、项城、郸城县、西华县亦有。
传说担经挑意在敬老母娘女娲。舞时两臂平伸,手半握经挑两头以示孝敬。担经挑传女不传男,它是远古埋藏“龙花会”流传下来的。
担经挑还是求子还愿的一种形式。谁家没儿子就通过担经挑向伏羲女娲要儿子,如果来年得了儿子,便请3年担经挑以还夙愿,可见担经挑与宛丘巫舞同出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