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黑旗军抗法名将刘永福

刘永福,字渊亭,本名义,广西钦州人。1837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系土生土长的博白人,后因饥荒携全家迁徙到广西防城港防城区那良古镇。父亲除务农外,靠蒸酒散卖和行船干杂活积攒下些微家业,勉强糊口。

刘永福天资聪颖,善于动脑筋,很小就学会了一些谋生的本领。5岁时,他就能自制钓鱼竿,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钓鱼,为自家的饭桌增添“鲜味”。

1845年,刘永福8岁时,父亲经营小生意破产,合家迁徙至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圩八甲村,帮助堂兄弟种几亩薄地过活。不久,又迁柜口村,租种别人的几亩坡地。贫困的生活,使刘永福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13岁那年,刘永福便外出做工,开始在船上当水手。做工之余,他仔细观察,非常熟悉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哪里行船安全,哪里行船危险,因为熟悉江河水情,15岁时被推举为带水的滩艇师。同时,他还拜一些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刘永福16岁时,父母和叔父在贫病之中先后死去,埋葬完几位老人,刘永福已经一无所有,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只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

他白天出去做工,换口饭吃,夜里回到茅屋栖身,日子过得极为穷困。之后,刘永福靠着父亲传授给他的一身武艺,在江湖上独自闯荡,以打柴捕鱼为生。

1857年,刘永福有一天上山砍柴,累了躺在石板上午睡。睡梦中,忽然走来一位长髯老人对他说:“这不是黑虎将军吗?怎么还在山林里隐伏,为什么还不出山?”

梦醒后,20岁的刘永福下定决心投军,从此开始了他曲折而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生涯。

1865年,刘永福率众来到广西安德,在安德神庙祭旗建军,因为曾梦到长髯老人称他“黑虎将军”,于是刘永福仿庙中悬挂的七星黑旗为军旗,率领部下举行祭旗仪式,创建了“黑旗军”。

在军中,刘永福开始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黑旗军“英勇绝伦,每阵争先”,屡战屡胜,使敌人闻风丧胆。

1867年,刘永福率黑旗军300人入越,但受到盘踞当地的白苗土霸盘文义的袭击。黑旗军火器鲜少,就设置孤枪阵即竹签陷阱伏击来犯之敌,又设计除掉了荼毒百姓的盘文义,从此声威大震,越南朝廷也授刘永福千户之职。

刘永福入越时,正值越南北部地区盗匪猖獗,残害人民。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他们展开角逐,逐渐控制了安礼、高平、左大、六安、保胜等地。

黑旗军“开辟山林,聚众耕牧”,自耕自养,保护百姓,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烽烟不警,鸡犬无惊”的安定局面,受到越南人民和政府的欢迎。越南国王也屡次颁发上谕嘉奖,说是“万民感激,朝廷倚若长城”。

1870年,刘永福接受冯子材送给的蓝翎功牌数枚,木质关防一颗。黑旗军与冯军协同作战一事,为黑旗军的扩充创造了条件,许多流落越境的会党武装纷纷投奔刘永福麾下,黑旗军人数增至近2000人。

就在英法对我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同时,法国发动了侵越战争,迫使越南政府首次签订了《西贡条约》,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给法国。法国先是派驻总督,确立了在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统治。

已经占领了越南南部的法国殖民者又把魔爪伸向北方,企图占领越南全境,并以越南为跳板,打通红河交通线,开辟侵略我国的新途径。

1873年9月,法国驻西贡总督杜白蕾派上尉安邺率“远征军”百余人北上,一路攻城掠镇,一月之间征服红河三角洲,11月15日占领河内城。

当此危急时刻,越南政府急忙派信使驰赴保胜,请求刘永福出兵抗法。刘永福对法国殖民军抱有强烈义愤,接到邀请后,率黑旗军从驻地保胜日夜兼程,翻越宣光大岭,疾驰千里,突然出现在河内城外。

12月,在黑旗军诱使下,骄狂的法军头目安邺率数十人出城追击,在河内城西的纸桥遭到伏击,在近战肉搏中,法军大炮火枪发挥不了作用。

黑旗军将士“奋勇向前,悉力攻敌,势极猛烈”,法军抵挡不住,丢下安邺不管,一窝蜂向城内逃去。黑旗军先锋吴凤典飞快赶上,斩杀安邺,夺回河内。

这一仗,法军死伤数百名,余部龟缩在城边几个据点内,任凭黑旗军在外叫阵,再也不敢出战。于是刘永福下令扎长梯70架,准备强攻。

安邺毙命的消息传到西贡,法国殖民当局大为恐慌,提议与越南言和,并把安邺所占的河内和其他地方交还越南。

黑旗军大获全胜,越南政府为表彰刘永福的战功,任命他为“三宣副提督”,驻防宣光、山西、兴化三省,控扼法军企图入侵我国的通道红河上游。并破例铸了一颗“山西、兴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将军印”送给刘永福,以示尊崇。

1875年,刘永福被清政府授予四品顶戴。两年后,他又向云南捐局捐纳游击衔,并领到执照。

1882年,法国殖民者再度北侵。法交趾支那海军上校李维业集兵500余人攻陷河内,次年3月占南定,北圻形势再次严峻起来。

越南是我国的藩属国,清政府有责任帮助越南维护国内稳定和抵抗外来侵略,朝廷中很多人提出招用刘永福的黑旗军。一方面,黑旗军英勇善战,能有效地遏制和打击法军。于是清政府决定资助刘永福抗法,使黑旗军在中法战争正式爆发前成为抗法的主力。

5月初,刘永福再次接受了越南政府的请求,率黑旗军2500余人迅速南下。5月10日,抵达河内郊外,誓师抗法。

这时,刘永福看到河内壁固沟深,城外洋楼与江面兵舰相倚为守,而黑旗军枪不足1000支,其中300余支还是火绳土枪,绝大多数人仍然手持刀矛,围城和攻坚都难以收效,于是决定诱敌出城,利用野外有利地势,发挥黑旗军近战肉搏的特长,遏制法军枪炮的火力优势。

5月19日凌晨,黄佐炎亲兵送来密报:河内城里法军准备黎明倾城出战。刘永福大喜,即命先锋营杨著恩部署在河内城外东北纸桥小镇据守。该镇房屋、街巷繁密,容易隐蔽、防守。

果然,法军倾巢而来。杨著恩的指挥所设在关帝庙,一队守庙中、一队守庙后、一队在大路上诱敌,边打边撤退到预定的伏击点。并将苏木水和猪血,在伪装败退时浑身涂满,横七竖八倒下或伏或卧。

待法军将近,突然指挥所发出响炮三声,黑旗军的勇士一跃而起,勇猛冲杀,法军死伤惨重。交趾支那海军舰队司令李威利、副司令韦医慌作一团,李威利被一枪击中肩膀,应声倒下。再中两枪仍想挣扎逃跑,又被再补一刀,跪地嚎叫而死。

韦医和几个骑兵正想转向而逃,在刀光闪闪中应声落马,魂断纸桥。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激战了3个小时,全歼法军,其中军官30多人,一举创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再次沉重打击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斗志。

法军残部逃回河内死守,人人惊恐万状,一夜间几次炸营,惊呼黑旗军前来袭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纸桥大捷”。

消息传到我国国内,人心振奋。越南阮氏朝廷封刘永福为三宣提督,加封一等义良男爵。

[旁注]

武术 即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千户 古代官名,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后也用以称女真军事组织猛安。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后封功臣,也用此名,又称千夫长。元明于各路设千户所,置千户为长官,隶属于万户,下领百户。清朝于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土官中置千户一职,正五品,管理所辖部族及士兵。

总督 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也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

顶戴 清代用以区别官员品级的帽饰。以红宝石为最高,依次为珊瑚、蓝宝石、青宝石、水晶、砗磲、素金、镂花阴文金顶、镂花阳文金顶。

关帝庙 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男爵 我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按甲骨文,至少商朝时已经有了“男”这一爵位。秦、汉朝使用的20等爵制度内没有男爵。唐朝设县男爵,宋朝有男爵。明朝不设男爵。清兵入关后,时以满语称“阿思罕尼哈番”。

[阅读链接]

刘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建于1891年。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

占地面积2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大小楼房119间。除主座外,有头门、二门、仓库、书房、伙房、佣人房、马房等一批附属建筑以及戏台、花园、菜圃、鱼塘、晒场等设施。头门临江向东,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额。

刘永福当年援越抗法有功,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主管越南宣光、兴化、山西三省军事。“三宣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这段光荣历史。门两边的对联是:“枝栖古越;派衍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