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广西第一大诗人曹邺

曹邺,字邺之,桂州阳朔人,自以为魏武帝曹操之后,故名和字都取了“邺”字。其诗多为古体,《四怨三愁五情》诸什皆沉浑慷慨,有建安七子之风。

曹邺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被称为“广西第一大诗人”。

曹邺生于816年,自幼聪颖,勤于攻读。相传曹邺少时曾在阳朔城北天鹅山下的一个岩洞中读书,这个岩后来就被称为“读书岩”。后人为了纪念他,曾在那里建曹公祠,曹公书院。

但由于各种原因,曹邺竟然屡试不第,致使他流寓长安达10年之久。直到850年,曹邺考中了进士,他在惊喜之余,写下了《寄阳朔友人》:

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

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此后,曹邺曾历任天平节度使掌书记、太常博士以及祠部、吏部郎中,后官至洋州刺史。

曹邺出生于山清水秀的阳朔,在阳朔留下了不少描绘山水的诗篇。如《东洲》:

江城隔水是东洲,浑是金鳌水上浮。

万顷碧波分泻去,一洲千古砥中流。

诗中所说的东洲,又称金鰲洲,在城东漓江中,形状窄长。傍晚,远望它宛如一条金色鰲溯游而上,为阳朔一景。

阳朔县城西隅,有屏风山,又称西山,也叫西郞山。曹邺有《西郎山》诗一首:

西郎何事面西方,欲会东郎隔大江。

自古明良时一遇,东郎未会恨斜阳。

而城东福利附近,又有一个如同人样,立于其上的小山,与西郎山遥遥相对,叫东郎山,曹邺作诗《东郎山》:

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

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

曹邺在这首诗中借景抒怀抒发了明君良臣不能常得的感慨,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遐荒之地,仍丹心系念国事的高尚情操。

曹邺和于濆、刘驾等人文风相近,他们在创作中都致力于古诗和乐府,反对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

曹邺的诗都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如《捕鱼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对一些社会现象予以大胆的谴责和讽刺。

曹邺最为著名的诗是《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不啻为某些贪官污吏写照。而且该诗质朴洗练,多采用民间口语,有些接近谣谚,而笔锋锐利,富有直观性。

这种以大老鼠来比喻、讽刺的写法,早在《诗经·硕鼠》中就有。不过,在《硕鼠》中,诗人反复冀求的是并不存在的“乐土”、“乐国”、“乐郊”,而《官仓鼠》却能面对现实,引导人们去探求苦难的根源,在感情上也更加强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发展。

[旁注]

建安七子 东汉建安年间7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7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祠部 我国古代官署名。东晋设祠部,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南北朝沿设,祠部尚书所辖,除祠部一曹外,亦兼辖他曹,隋改部名为礼部,辖四曹,即礼部、祠部、主客、膳部,余各曹分归兵部、工部。从此祠部成为礼部所属机构。

乐府 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7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阅读链接]

曹邺到晚年后辞官南归,迁居桂林城北阜财坊,以读书、写诗、教馆自娱。

其诗多吟咏故乡山水景色和田园风光,乡土气息浓郁,如《题广福岩》、《东郎山》、《西郎山》、《东洲》、《迁居桂林寄阳朔友人》等。

其故居在阳朔县城北面的龙头山和北鹿山之间。后人在其故居处修造了曹公祠堂、曹公书院。岩口存有“曹邺读书岩“5字榜书及明朝解缙的《曹邺读书岩》诗刻。有诗集3卷,后只存2卷,《全唐诗》收曹邺诗10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