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法军的老将冯子材

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生于钦州沙尾村,客家人,清朝名将。

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

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40余年,寒素如故。

1818年,冯子材生于钦州县城沙尾街的一个小商贩之家。在社会风气和亲友言行的熏陶下,冯子材的思想中充满了许多儒家的正统观念,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

在父亲冯文贵、母亲黄氏早早弃世后,年纪幼小的冯子材只得独自步入艰难时世,先后做过木工,在钦廉地区护送过牛帮,甚至流落街头。

也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形成了冯子材嫉恶如仇、不畏强悍的性格,还练出一身好武艺,为后来的军旅生活打下了基础。

冯子材从投军一直认真负责,1864年,清廷大封军队中的功臣,冯子材也被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1865年,冯子材被派往广东督办东江军务,又改办罗定、信宜等地军务,期间他曾入越帮助剿匪。

1881年,冯子材回到广西提督任上,这位65岁的老将,终于怀着“为有老罴卧当道,肯教牧马渡临洮”的愤戚心情解甲归乡。

但是,他的家乡钦州毗邻越南,法国侵略军步步进逼,窥视祖国南疆的消息不断传入他的耳中,也容不得这位御外性至强的沙场老将“骑驴长啸返江乡,闲看时贤补时局”。他忧心国事,多次派人深入越境,探听法人虚实。

1883年,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我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开始。1884年,北宁失守,清政府调兵遣将,决定重新起用冯子材这位熟悉边情的老将。

冯子材上任几个月间,成立了9个州县的团练,其中他亲自挑选和训练的500名钦州练勇成为日后“萃军”的骨干。

同年,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冯子材主动上书,要求统率15000军队,从钦州进入越南东北的广安,海阳,开辟陆路第三战场。张之洞很欣赏这个建议,同意他编成18营军队,准备开赴越南作战。

冯子材整装出发之际,抗法前线的形势陡然恶化。1885年2月13日,法军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3日,法军乘势侵占镇南关,前锋深入我国境内10千米。25日,法军由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炸毁镇南关城墙及附近工事,退回文渊,还在关址废墟上立一木牌,上书:“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就在这个时候,冯子材率军赶到前线,毅然担负起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重任。行前,他祭别祖先,嘱托家人:“万一军有不利,百粤就非我所有,要带家眷、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得受外人奴役。”

冯子材还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准备万一战死沙场,好料理后事。

当时前线清军的状况也确实不容乐观,老幼难民蔽江而下,关内震动。冯子材以七旬高龄,素孚众望,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劝告大家以国事为重,同心协力保卫国家。在会上他被众将公推担任前敌主帅。

2月25日,冯军进驻凭祥,预备与法军决一胜负。他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又亲临前线,遍勘从板山到幕府的各处山隘,最后确定以镇南关北4000米的关前隘作为预设战场。

关前隘是一个两面有高山屏障,地势、地形由北向南倾斜、收缩的山谷。冯子材命令部队在东西两岭之间构筑一道3里多长的土石长墙,高约7尺,宽约4尺,墙外挖掘4尺宽的深堑,并在东西岭上修筑堡垒多座,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山地防御体系。

在兵力配置上,冯子材把士气高、战斗力强的“萃军”和“勤军”放在主阵地上,又在左、右两翼派了较强的兵力防止法军迂回龙州,最后以强大的预备队驻幕府、凭祥,随时准备投入反攻。

到这时,冯子材才放心地说,“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3月9日,法军一部企图绕过镇南关,经扣波进占艽封、牧马,威胁龙州。冯子材根据越南民众提供的情报,派“萃军”5营前往扣波,派苏元春和魏纲部前往牧马,阻住法军通道。

3月21日,冯子材为了打乱正在集结的法军部队进攻部署,决定诱敌入瓮,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前哨据点文渊,一度冲入街心,毙伤不少敌人,击毁炮台两座。清军的主动出击,使法军指挥官尼格里感到丢脸,为了捞回面子,他不待援军到齐,仓促决定提前发起攻击。

3月23日晨,法军1000余人趁大雾偷偷进入镇南关,上午10时,主力沿东岭前进,另一路顺关前隘谷地前进,企图在主力夺取大青山顶峰堡垒后,前后夹击关前隘清军阵地。

冯子材立即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应援,又适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故人。他自率所部与王孝祺部坚守长墙,拼死顶住法军进攻。

几小时后,法军在炮队的猛烈炮火掩护下,夺占了小青山的三座尚未完工的堡垒,威胁清军正面阵地侧翼安全。

冯子材激昂高呼:“法军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坚持不退。至下午4时许,苏元春、陈嘉、蒋宗汉、方友升部相继赶来,稳住了阵脚。

入夜,冯子材趁法军停止进攻,迅速调整了作战布置,充实了前沿阵地的兵力,还飞檄调遣驻扣波的5营“萃军”袭法军左翼。

3月24日晨,大雾迷茫。法军指挥官尼格里首先派兵一部偷袭大青山顶的大堡,企图控制东岭制高点,因地形险峻难行,不得不原路退回。

上午11时,尼格里见山顶久无动静,以为偷袭成功,便以重炮猛轰长墙,掩护沿谷地推进的法军猛攻关前隘阵地。

冯子材号令全军:有进无退!待敌人接近长墙时,他大喝一声,持矛与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入敌阵,展开白刃搏斗。全军将士也一齐大开栅门,向敌人冲去。

中午,从扣波赶来的5营“萃军”由摩沙冲进龙门关,突然出现在法军侧后。法军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狼狈退回谷地。

与此同时,陈嘉、蒋宗汉部反复争夺法军占领的小青山三座堡垒。傍晚,王德榜部抄袭同登,牵制法军预备队及消灭其运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全部堡垒。守卫西岭的王孝祺部也在击退法军进攻后,包抄敌后。

到这时,法军三面受敌,伤亡惨重,后援不继,开始全线溃散,逃回文渊。

为了继续扩大战果,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3月26日,冯子材率“萃军”和“勤军”出袭文渊,还通知王德榜部由小路抄袭其右翼。文渊之敌本是惊弓之鸟,与冯军战不多时,头目中弹落马,余部溃散,冯子材乘势克复文渊州。

此后,清军乘胜追击,至31日,尽复船头、郎甲以北的许多城镇。

镇南关大捷之后,冯子材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奉旨督办钦廉一带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防务,重点对付法国对西南边疆的侵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冯子材又率军北援,驻节镇江,以备调遣。冯子材在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当时朝野各派和人民的尊敬!

[旁注]

黄马褂 亦作“黄马袿”,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予有军功的臣下。巡行扈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皆例准穿黄马褂。

张之洞(1837年~1909年),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他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武汉自强学堂、湖北武昌幼稚园等。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镇南关 我国南疆重要关口,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曾称鸡陵关、大南关和界首关。踞大青山、金鸡山隘口,与西北的平而关、水口关合称“南天三关”。1368年为巩固南疆,改建为两层门楼。古有“南疆要塞”之称。1965年”改名“友谊关”。

苏元春 字子熙,广西边防建设第一人。中法战争中,助冯子材御法军,后留镇广西。奉命将广西提督府从柳州移至边关龙州,修筑了龙州城,并建小连城和大连城,使之成为广西全边军事指挥中心。之后又修水口、平而两关,构成庞大宏伟的军事防御体系,因其多以城墙相连,故有“南疆小长城”之誉。

制高点 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最高点,通常引申为:作战时,在某一范围内可居高观察敌情和压制敌人火力的最高地形、地物。

[阅读链接]

镇南关—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依靠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广大爱国将士,民众的支持,粉碎了法军击溃清军主力、向龙州佯动的阴谋,政治上导致了法国内部矛盾激化,迫使茹费理内阁倒台,在近代中外历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