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襦记》

《绣襦记》是薛近兖的作品。薛近兖,字百昌,武进(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官浙江、河南布政使。这个剧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元代石君宝、高文秀,明代朱有火敦、徐霖都有同题材的剧本。但薛近兖的《绣襦记》情节设置有新发展,对后来的流传影响最大。

故事讲郑元和为常州刺史郑儋之子,带巨资赴长安应考。离考试日期尚早,郑元和游览胜景时在平康巷一家门首得遇绝色女子,一见倾心,假意坠下丝鞭,偷看姑娘几眼。得知这女子乃娼门李亚仙,年方二八,吹弹歌舞无所不通。郑元和表示不惜代价,也要赢得她的芳心。第二日到李家推说要租房攻读,拿出白银百两,老鸨李母当即摆宴接风。李亚仙认得是前日坠鞭的公子,也自欢喜。从此二人沉浸于情爱,早将赶考之事抛到云外。伴行的人见他荒唐,盗银而遁,还编造郑元和中途遇盗被害的消息,搪塞他的父母。

郑公子花天酒地囊金尽倾,李亚仙痴情不移,而李母用计逐客,使郑元和流落街头。后被专管殡葬的凶肆雇为歌郎。赛歌时,被正在长安的郑儋得知。郑父气恼之下,命下人将元和活活打死,撇尸荒野。但后来元和被人救活。

被骗迁居的李亚仙,立志坚贞,不肯接客。偶遇沦为乞丐的郑元和,十分心酸愧疚,拿出绣襦给他御寒,对母亲以死相求,另租房屋接他同居。又典卖首饰供他读书,深夜灯下伴读。郑元和总是分心欣赏李亚仙美丽的眼睛。李亚仙便拔下鸾钗剔损双眼来逼他奋发。郑元和极为震动,誓夺功名。

郑元和最后果然策射头名,并授成都参军,衣锦还乡接李亚仙一同赴任。后来与郑父父子相认,迎取李亚仙作儿媳。圣旨颁下,李亚仙被封为氵开国夫人。

这本戏与唐传奇相比,增添的情节是李亚仙剔目,但仍以父子妥协结束。虽然故事框架与唐传奇差别不大,细节却丰富了很多,人物也增加了许多。像郑元和杀马为李亚仙制羹,凶肆竞技情景,郑元和昏死荒郊被卑田院的甲长救回、沦为唱莲花落的乞丐,郑元和金殿应对等等,反映了丰富驳杂的社会生活图景。

剧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李亚仙美丽、善良、坚贞、坚强,可能是许多男性一生的追求。这些美德偏偏体现在一个娼门女子身上,所以是“传奇”。与唐传奇相比,李亚仙比“李娃”更纯粹。她与郑元和有个门前邂逅、一见钟情的铺垫,有着含情脉脉的情感基础,不像一般娼门女子完全出于营业的目的。所以郑元和的痴情越来越打动她。而在策划驱赶郑元和的计谋中,李亚仙也不知情,不像《李娃传》中李娃是顺水推舟的。甚至郑元和被赶走之后,她誓不接客。乃至最后为郑元和自残,戳瞎双眼!这种内心的坚强确实令人敬畏。但是,这样纯粹的女子在表演上难度相当大,容貌不美、气质欠佳、技艺不精的演员很难有说服力地表现她。从根本上说,李亚仙其实是作者道德信念的符号。郑元和给演员提供的空间就比较大。他天性醇厚,家境富足,又涉世不深,被伴行儒士引诱去了平康巷(当时的红灯区),一跤跌入温柔乡。他天真无知,挥金如土,毫不知悔。赢得了美人心,却遭到现实生活的致命打击!沦为乞丐,几乎被父亲活活打死!他的跌宕命运,情感落差,足以赢得观众的关注和同情。演员可以表演的内容(形体、歌唱等)也非常丰富,有着充分的咏叹、抒情的理由。更绝的是他被李亚仙救助包养起来之后,居然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思发愤求进取,仍然贪恋美色!逼得他的爱人使出了狠招、绝招!这位公子哥儿的思想成长得够慢的。也亏了他迟钝、单纯,才没有受封建道德太多毒害束缚,获取功名以后没有计算妓女老婆给他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没有抛弃瞎眼的李亚仙。其他形象塑造得也相当丰满。郑父的打儿致死,鸨母李妈的设计甩开郑元和,伴行的儒士乐道德卷财潜逃、嫁祸于人等,性格都栩栩如生。

另外,剧本中一些细节安排很有巧思,剧情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戏剧性很强,很吸引入。艺术上处处运用对比,令观众有观赏的乐趣。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有对比,尚书、学士们有园林赏花的情景,专管丧葬的凶肆行业有为了招揽生意搞歌咏比赛的情景,就是悠闲与忧患的对比。郑父为了维护门第、礼教,不惜把儿子打死。卑田院的乞丐头却慨然相救,这又是人性的对比。对比的例子还有好多。《绣襦记》流传至今不是偶然的。现在戏曲舞台上还在上演有《乐驿》、《坠鞭》、《入院》、《卖兴》、《打子》、《教歌》等出。昆曲、越剧、川剧、豫剧还有整场的改编本上演。其中越剧、川剧的《绣襦记》比较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