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记》

《红梅记》的作者是周朝俊,生卒年不详,大约万历前后在世,是明代后期作家了。明代后期传奇作家和优秀剧作如繁星灿烂,著名的流派有吴江派和临川派。周朝俊不是这两派中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兼具吴江派的声律之长和临川派的文词之美,有人称赞他是双美派。他是浙江鄞县人,撰传奇10余种,只保存下《红梅记》一种。昆曲《李慧娘》剧照,李淑君饰李慧娘,周万红饰贾似道《红梅记》虽然是明传奇中不错的戏曲,但达到这个戏水平的作品有一大批。挑选《红梅记》来介绍,是因为这个戏成为了昆曲的保留剧目,它的影响延续至今。当代著名作家孟超根据周朝俊的《红梅记》中的部分情节重新编写了京剧《李慧娘》。上海京剧院的当家花旦李玉芙主演过此剧。文化大革命中该剧因为是鬼戏遭到猛烈批判,作者孟超含冤而死。1979年得到彻底平反,苏州京剧团重演《李慧娘》,主演胡芝风。1981年被著名导演刘琼搬上了银幕,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戏曲影片,胡芝风也由于影片的热映而一夜成名。今天舞台上还在上演各个剧种改编的《红梅记》故事,因此这个戏知名度很高。

《红梅记》以南宋为时代背景。贾似道弄权、卖国,奢靡享乐,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正人君子无不侧目。民间有:“朝中无大臣,湖上有平章”之谚,就是讽刺贾似道不问政事,整天在西湖游乐。这天,贾似道又携侍妾李慧娘等游湖,钱塘秀才裴禹(字舜卿)不肯回避,昂立桥头。李慧娘注意到他的正直和英俊潇洒,不觉赞了声:“美哉一少年!”贾似道竟杀一儆百,回府后剑斩了李慧娘。

一日,裴秀才途经卢总兵府花园,喜爱伸出园墙的红梅,被正在红梅阁上眺望春色的卢昭容小姐看见,让丫环将手中的折梅转送给他。后来,前去感谢赠花的裴舜卿恰遇贾似道欲占昭容小姐为小妾。他仗义相助,自荐权充门婿,抵挡了贾府凶焰。贾似道假意延请裴舜卿为塾师,拘囚于书馆。李慧娘游魂发现了裴秀才,幻作生前模样,取得他的信任,了却生前夙愿。慧娘鬼魂得知贾似道谋杀裴生之计,助他避祸出逃。

作恶多端的贾似道终于被谏官和太学生员弹劾,被押解官在贬谪道中击毙。

卢昭容避难中被姨表弟骚扰,仍一心牵挂裴舜卿。经历曲折,裴秀才高中探花,找回卢小姐,终在红梅阁完婚。

作为传奇剧本,《红梅记》设置了三条线索,李、裴情感与抗暴是一条;裴、卢姻缘是一条:贾似道误国失襄樊是第三条。三条线索都与贾似道连接,结构比单线或双线更复杂。作者批判谴责矛头明显指向贾似道,所以这个戏并非普通的才子佳人戏,可以说是借事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可惜裴卢姻缘和贾似道误国两条线索显得枝蔓,相互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对主题反有冲淡。

这本戏最出采的是李慧娘的形象。她是低贱的小妾,但内心纯真热情,有正义感。她脱口赞美了陌生的书生一句,招来杀身大祸。成为鬼魂之后反正不怕死了,她倒获得了行动的自由。生前她不敢反抗贾似道,无法追求自己的爱情;死后她主动到书馆求见裴秀才,主动示爱,并救了裴秀才的命。为了不连累众姬妾,她挺身而出,显形与贾似道正面冲突,毫不含糊,针锋相对,敢爱敢恨,全扫懦弱之态。这种形象是封建社会现实中女子少有的,也是借了鬼魂才吐出了屈死弱女子的一口怨气。所以《红梅记》的题材在流传过程中,另外两条线索渐渐被舍弃了,李慧娘的线索得以突出加强。后世更知名的戏是《李慧娘》。不仅昆曲,高腔、皮黄、梆子各剧种都有改编演出,都以李慧娘结构故事,卢昭容与裴秀才的姻缘全都被人们割舍掉了。解放以后,以马键翔等改编的秦腔《游西湖》和孟超新编的《李慧娘》最著名。孟超改编《李慧娘》时,着重描写李、裴二人对奸相贾似道的斗争;在他们爱情关系的处理上突出二人的爱国意识。搬上银幕的正是孟超改编、胡芝风主演的《李慧娘》。而孟超竟由于改编《李慧娘》,写了鬼戏,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含冤而死。这是戏外之戏,周朝俊当初创作《红梅阁》时绝对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