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是元杂剧后期作家郑光祖的著名作品,是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和诗情画意的美丽戏曲,代表了后期元杂剧创作的辉煌。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当时名气最大,大家都尊称他“郑老先生”。《倩女离魂》题材出于唐传奇陈玄的《离魂记》,在情节和语言上明显受王实甫《西厢记》的影响,但又有可贵的发展。

张倩女自幼指腹为婚许给了王文举。但后来王家父母双亡,张母以“俺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理由,让倩女与王生兄妹相称,打发王文举去赶考,得官后再来议婚。倩女自见王文举,十分钟情,折柳亭送别依依不舍,担心王文举得官后另结姻缘。之后积思成疾,恹恹卧床。不料倩女思恋过深,以至灵魂出窍,化作另一个倩女去追赶王文举并一同进京。王文举状元及第携倩女衣锦还乡。家里那个躯体仍然在害相思病,“一会家缥缈呵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呵使着躯壳,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做梦就见到王文举。大家见又来了个张倩女,非常惊讶。扶出病倩女来对证时,两个倩女合而为一!

这个剧围绕着少女对青年男子的爱慕为主线展开,在描写深闺情怀方面比任何一个爱情剧都更丰富、细腻,甚至比《西厢记》还要真切、深刻。张倩女很有特色,她具有崔莺莺的温柔、深情,却不象她那样乔装畏缩;有李千金(《墙头马上》中的女主角)的开朗直爽,又不同她的泼辣奔放。作者把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升华提炼为“离魂”,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刻划她深于情、痴于情的性格特点,充分表现她对爱情如梦如痴的强烈追求,使她在元杂剧爱情剧的女主角群中具有独特的光彩。“离魂”这个情节,实际上是深闺妇女被压抑的爱情愿望的巧妙表现,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子的深层意识。表现了被禁锢的身体与强烈追求自由、爱情的精神之间的矛盾。

《倩女离魂》的语言清丽典雅,抒情气息浓郁,代表了后期杂剧的语言成就。第二折,离魂追赶王生的几支曲子就极为美妙:

[越调斗鹌鹑]人去阳台,云归楚峡。不争他江渚停舟,几时得门庭过马?悄悄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紫花儿序]想倩女心间离恨,赶王生柳外兰舟,似盼张骞天上浮槎。汗溶溶琼珠莹脸,乱松松云髻堆鸦,走的我筋力疲乏。你莫不夜泊秦淮卖酒家。向断桥西下,疏剌剌秋水孤蒲,冷清清明月芦花。

(云)走了这半日,来到江边,听得人语喧闹,我试觑咱。(唱)[小桃红]我蓦听得马嘶人语喧哗,掩映在垂杨下,唬得我心头丕丕那惊怕,原来是响珰珰鸣榔板捕鱼虾。我这里顺西风悄悄听沉罢,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得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

[调笑令]向沙堤款踏,沙草带霜滑;掠湿湘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看江上晚来堪画,玩冰壶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秃厮儿]你觑远浦孤鹜落霞,枯藤老树昏鸦,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橹咿哑。(云)兀那船头上琴声响,敢是王生?我试听咱。(唱)[圣药王]近蓼洼,缆钓槎,有折蒲衰柳老蒹葭;傍水凹,折藕芽,见烟笼寒水月笼沙。茅舍两三家。

前两支曲描绘倩女追赶王生时那种焦急、孤独的心情,后四支曲描写倩女追到了江边,在水乡深秋的景色里徘徊、犹豫、窥视、倾听、担心的情景。把月光下江岸幽美奇幻的景色与倩女离魂忐忑焦虑的心情交织得十分巧妙。特别难得的是作者把孤独赶路的是一个“离魂”,是魂灵不是人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写出了魂灵飘忽的特点。“悄悄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写她那种蹑手蹑脚、躲躲闪闪、飘飘忽忽、悠悠荡荡的,和真人不大一样。但作者又表现了她与真人相同的心情,她也“汗溶溶琼珠莹脸,乱松松云髻堆鸦,走的我筋力疲乏”,也和一般少女单身走夜路一样担惊受怕,听到渔人捕鱼敲榔板,也“唬得我心头丕丕那惊怕”。写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十分巧妙。这也是《倩女离魂》一直深受好评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