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模式论

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关于中国发展模式论的根本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关联着东西对垒之世界政治格局、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纷纷独立以及美国围堵共产党势力的外交政策,美国一些社会科学家 在 美 国 政 府 的 积 极 支 持 下 , 提 出 了 “ 现 代 化 理 论 ”

(MedernizationTheories),即社会变迁理论或国家发展理论。尽管后来英美学者对“现代化”的概念理解充满歧义,但是,多数看法底层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意指,即现代化是一种向着某种“现代的标准”迈进的变迁过程, 而这种“现代的标准”大致是以近代西欧与北美之社会为蓝图的。这种理论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色彩。事实上,现代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由于各国历史与国情、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现代化的模式必然各具特色,根本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英美学者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种种现代化模式并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以至 60 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遭到许多严厉的批判而逐渐破绽百出。此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曾流行过一种观念,认为苏联式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各国可以和必须效法的唯一楷模。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在苏联实施并不成功,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尝试也失败了,在我国确立后,人们都曾普遍感到它带有根本性缺陷,需要进行改革。邓小平指出:“要求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照搬英、美、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同时,“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国的事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的确具有真知的见。

研究中国发展模式必须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中国发展“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44 页。

单”,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会在某些局部地方少数人更快地富裕起来, 但大量的人长期摆脱不了贫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其原因还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能够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第二,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第三,吸收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我国发展的具体模式,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