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业和工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思想

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不能在农业经济系统内部封闭的完成,它必然同工业互相联系、互相作用。邓小平在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时,十分注意农业和工业的相互关系问题。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他在谈到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时,他就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相互关系,他说:“只有农业的生产,才能给手工业以原料,使手工业发展有了基础;而手工业的发展,正可以推动农业的生产”。①在 1962 年谈到如何克服国民经济困难时,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从恢复农业着手。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但是,“恢复农业的另一方面的政策是主业要加强支援农业”。他提出两条: 第一,为农业需要服务的工业生产不能削弱,还要改善。第二,工业要着重解决人民吃、穿、用的问题,减轻农业的负担。②1975 年在研究发展工业问题时,他首先强调要处理好工业和农业的相互关系。他说:工业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工业区、工业城市要带动附近农村,帮助农村发展小型工业, 搞好农业生产”。“工业支援农业,农业又反过来支援工业,这是个加强工农联盟的问题。”“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一方面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结构,大力加强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通过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同时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也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援,这种农业和工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在 1984 年至 1988 年上了一个新台阶。邓小平在总结这个时期的经验时曾经用大量事实说明: “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①

应当特别指出,邓小平的农业和工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思想,除了讲国民经济大系统中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外,还包含有一层新的思想,那就是农村经济中农业和农村工业的相互关系问题,这是过去人们不曾重视的。邓小平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 79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 322 页,326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 28—29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76 页。

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 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设大批小型新型乡镇。”②他认为:农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总不能老把农民束缚在小块土地上,那样有什么希望?”③他不仅指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引起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必然结果,又指出:“乡镇企业反过来对农业又有很大帮助,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④按照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实现工业化主要是城市和工业部门的事,农村和农业主要是为工业化提供粮食、原料、资金、劳动力。农业要现代化只能依赖于工业的支援和改造,农业是被排除在工业化概念之外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引起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货币收入的积累,而每个农户承包土地面积很小,这就必然会出现在农业生产领域之外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样,在我国农村不仅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也开始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而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反过来对农业现代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乡镇工业发展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同时也促使农业以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代替活劳动;乡镇工业发展,城镇人口增加,人们收入提高,要求有更多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能开创一个旺盛的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商品化的发展;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有较高的比较利益,通过它积累资金以后,能够用一部分资金来“补农”、“建农”,帮助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能够增加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促进农产品流通、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其他服务;在乡镇企业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建设,能逐步在农村形成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贸易金融、教育科技、信息服务等体系,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还将促进农村干部和农民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创造精神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互相促进的过程,而且也是农村经济中的农业和农村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相互推动的过程。

根据上述三方面思想的分析,邓小平提出的合乎中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可以概括为:以符合中国生产力状况的两个飞跃的体制模式为制度依托,依靠政策调动积极性和科学技术变革农业生产力为主要动力,农业和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两个层次上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发展的内外条件,使我国农业全面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