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生产力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深知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依靠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在他看来,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任务,这既是他独特的理论创见,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只讲到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其任务只是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则把发展经济的重心放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改变而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本身要求。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认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邓小平把经济发展的着重点放在生产力本身发展的要求之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诸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形式;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引进外国先进管理体制和先进科技、资金、人才等等。他还进一步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指出“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它的“核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