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节俭的千亿富翁

1998年6月24日,湖南省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宣布:通过对11万组数据资料进行严格审查论证,评定“袁隆平”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为1008.9亿元。

这位在别人眼里价值千亿的“大富豪”,生活中却是个喜欢买便宜东西,节约得有点抠门儿的人。

袁隆平的生活十分俭朴。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非常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

他不仅给自己买,也给同行的人买。看着觉得不错的,在身上一比划,和身的话自己掏钱买下来,送给他们。

有一天,袁隆平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十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两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

袁隆平笑了笑,没有作答,一口气买了十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2001年12月初的一天,袁隆平刚结束对委内瑞拉的应邀考察,就乘飞机直抵香港,出席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的仪式。由于平时穿着极随便,忘记了带领带,为了出席正规的场合,不得不和同行的人上街买领带。

同事们都劝他买名牌的,他嫌贵,不肯买,便拉着同事到地摊上,花100港元买了6条领带。

袁隆平拿着领带在胸口处比试了一下,觉得挺合适的,笑了笑说:“挺不错的,怎么样,精神吧,这叫价廉物美,比名牌差不到哪里去,来来,你们都来买……”

“我们不买,不买了,我们的身份不一样,再差的东西穿到你身上,都成了名牌,我们却要名牌来装饰。”

袁隆平看到同伴们不愿买,调侃道:“哦,我明白了,你们不愿意买,是舍不得花钱买,那好,把我的这几条送给你们,怎样?”

当时,袁隆平的三儿子和三媳妇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听说这件事后,就特意买了条金利来领带,给父亲送了过去。临走时,还特意嘱咐父亲出席会议要带上。

第二天,他依然系上了自己买的领带,把儿媳送的那条领带留给了儿子。

也许有人会认为,花自己的钱,肯定舍不得,花公家的钱,就大手大脚。其实不然,袁隆平花公家的钱更加“抠门”。他穿的最贵的西服,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的最贵的皮鞋,不会超过200元。价格昂贵的品牌他觉得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

袁隆平出差坐飞机,从来只坐经济舱,不坐头等舱。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华凤经常和袁隆平一起出差,但她经常受到袁隆平的批评。在出发之前,领导交代一定要给袁老师买头等舱的飞机票,袁老师却坚持买经济舱,而且折扣越多越高兴。

2006年2月25日,袁隆平乘飞机到北京开“两会”,出发前,他就交代买机票的人:

“不要买头等舱,经济舱比较合适,若是买了头等舱,你也得去退掉。”

关于这点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买机票的同志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工作太辛苦了,为他买了头等舱。登机前袁隆平发现了,硬是逼着人家把票退掉了。上飞机后,空姐认出了袁隆平,诚心邀请袁隆平去头等舱坐,袁隆平不好推辞也就去了。

事后,同事们笑他只坐不花钱的头等舱,袁隆平却一脸真诚说:“空着也是空着,浪费资源多可惜呀!”

袁隆平不但坐飞机不舍得花钱,就连审批费用也是精打细算。当初,“中心”建好以后,要铺地砖,经办人递交给他一份购物单,他一看,上面的地砖单价要50元。

他嫌太贵,便详细问明情况,经办人回答说,分子实验楼搞实验时经常用化学溶液,而这种地砖不仅可以防酸碱,防腐蚀,而且还防滑,材料不一样,所以价钱就贵。袁隆平于是便同意购买。

袁隆平的办公室是一间普通办公室,这座楼房也是普通的办公楼。

他的办公室是由一间大房间隔出来的,前面那间是秘书办公室,中间隔着一间六七个平方米的会客室。他的办公室不到20平方米,只简单地装修了一下。

整个办公室没有什么豪华的陈设,只有一个书柜、一个沙发和一个办公桌。活动空间很小,显得有些局促。好在办公室还算敞亮,能够看到前面的草坪,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袁隆平的办公室里有几样最显眼的陈设,一件是一排书柜,摆满了书的书柜散发出学者的书卷气息。

第二样东西是装裱在墙上的几幅彩照,是他在国外讲学或国家领导人接见他或视察工作时,那一瞬间的历史定格。

另外一样就是静静竖立在墙角的衣帽架,上面挂着草帽、毛巾、T恤衫、衬衣和西装,甚至领带,衣帽架旁边还放着一双长统雨鞋。

很显然,草帽和毛巾等什物,是他下田时必用的,而当中央、省市领导人来院里视察工作时,或者外宾来访时,他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迅捷地穿上西装来接待。在他的生活中,只有这些最普通的着装,更没有什么奢华的东西。

袁隆平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时刻保持着节俭,从不有任何的浪费和奢华,并且也经常教育他人要做到节俭。

节俭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的先辈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提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的管仲,到告诫“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的墨子;从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的荀况,到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李商隐;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不论在哪个朝代,节俭总是被看作持家立业的根本,安邦定国的保证,一种应该代代相传的美德。

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能培养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奋发向上的品质,是一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很难想象,一个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人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会成为艰苦创业之栋梁。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尤其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让其发扬光大。袁隆平院士就是榜样。

袁隆平的身价虽已过千亿,但这并不直接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全中国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

对平常人来说,1000亿元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如果将袁隆平对社会的贡献折成金钱,那么,这1000亿元优势高山底下的一杯黄土,是钱袋子里掉下的一枚硬币,根本算不上什么。

不仅如此,袁隆平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甚至他追求自由的真我性情,都闪烁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袁隆平从没将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只要他愿意,杂交水稻就是其取之不竭的“摇钱树”,但他不是一个整天想着捞钱的人。

袁隆平的经历,再次验证了成功路上的一个规律:整天一门心思想着捞钱的人,往往两手空空,不为钱而活着的人,反而是最富有的人。

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无数次地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那里有成功的捷径?

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奋斗经历、“让世界远离饥饿”的远大理想,告诉我们,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只有将崇高的理想建立在一项项具体、甚至枯燥的工作上,一个人奋斗才是扎实的,也是离成功最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