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英法传授技术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厅内,有一幅袁隆平的亲笔题词: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为了让杂交水稻造福人类,袁隆平立下心愿,要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袁隆平知道这样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全世界还有八亿多人,仍然处在饥饿的威胁之中,这是一个比欧洲人口还要多的困难群体;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因饥饿引起的疾病;

每天有2.4万人,每四秒钟大约有一人,因为饥饿或者与饥饿有关的原因而离开人世;

每年有大约五百万儿童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

所有这一切,都让袁隆平心中难以平静。

袁隆平曾经饱含深情地说:

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衷心希望这项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杂交水稻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袁隆平说:“全球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3.9吨;印度是全球种粮面积最大国家,平均产量每公顷仅3吨;日本是农业发达国家,精耕细作,平均产量为每公顷6.6吨;而中国第二期超级杂交水稻已突破了每公顷12吨。”

袁隆平满怀梦想,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10%提高到20%。如果国外推广面积达到2.3亿亩,就可以真正实现造福全人来的梦想。

袁隆平带领他的中国科研队伍,穿越科学的阴霾,赋予世界强大的战胜饥饿的力量。中国的杂交水稻因此被世界称为“东方魔稻”。

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它飘洋过海,在世界许多地方生根、开花和结实。

从1979年开始,按照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安排,袁隆平不断出访世界各国,帮助不同肤色的民族培植杂交水稻。

袁隆平三次赴印度,27次到菲律宾指导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并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合作交流,还在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进行了穿梭般的指导和讲学活动。

接下来又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登台讲学,传授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专家。

袁隆平说:“在几内亚,本地品种产量每公顷1.5至2吨,我们杂交水稻随便种就每公顷有6吨至7吨;在马达加斯加,当地品种产量每公顷2吨至2.5吨,我们的产量可达每公顷7吨至8吨。

“与此同时,日本、美国等也都给予了马达加斯加种子援助,但产量都没有超过中国;在印尼,最高单产达每公顷12.08吨,创下了这个国家的新纪录;目前,包括美国等先进国家也引进了杂交水稻;越南引进了我们种子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或引种,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1992年,赞比亚引入中国杂交水稻组合汕优99,产量每公顷7.96吨,比当地良种增产22%。杂交水稻组合威优46、威优77产量分别增产22.9%和32.6%,充分展示了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应用的前景。

1993年越南从中国购种,种植了四万多公顷杂交稻,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稻谷显著增产。2000年越南杂交稻推广面积增加到48万公顷,其产量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杂交水稻为保障越南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越南政府于2002年5月特授予袁隆平院士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徽章。

菲律宾从1995年开始,就把发展杂交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先后种植8000公顷杂交水稻,2004年突破50万公顷,基本上解决了自给的问题。而后,杂交稻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3000公顷,每公顷单产高达8.5吨。

缅甸的杂交稻种植较晚,直到1996年才推广开来。1997到1999年,杂交稻每公顷增产1吨以上,1999年到2000年早季,杂交稻已推广到2000公顷,最近几年发展迅猛。

1982年的初秋季节。国际水稻科技界在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举行盛大集会。

这一天,装饰精致考究的报告大厅座无虚席。

袁隆平也应邀参加这次盛会。

会议开始后,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将袁隆平引向主席台。

投影机在字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头像下方,显现出一行特大号的黑体英文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无数的目光都聚焦在袁隆平身上,报告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斯瓦米纳森博士做了一个“暂停”手势以后,人们才安静下来。

斯瓦米纳森博士声音洪亮地说:

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在这里向你们郑重地介绍我的伟大的朋友、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我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袁隆平先生。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大厅里再次响起掌声和欢呼声。

袁隆平站起身来,向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专家、学者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各位先生、各位朋友:

今天,能和各位老朋友在这里再次相聚,与各位新朋友在这里相识,我感到无比的愉快和荣幸!

非常感激斯瓦米纳森博士对我的介绍和夸奖。我虽然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但不值得各位朋友如此隆重地推崇。

我感谢大家的深情厚意,并愿借此机会在这里表示,我们中国科学家非常乐意和世界各国科技界朋友互相学习,携手并肩,为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创造出更多的新成果。

我也希望在这里听到更多关于水稻研究方面的精辟见解和新颖思路,使我从大家的发言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教益。

接着,袁隆平十分郑重地说:

我很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能够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很希望为解决全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专家、学者,都对台上的袁隆平投去尊敬和钦羡的目光。

此后,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又先后多次飞往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开展广泛协作,指导当地的水稻栽培,与各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对于研制杂交水稻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他愿意研制出更多更好的大米,使普天下人民摆脱饥饿。

袁隆平算了笔账:如果全球1.1亿公顷的水稻田,能有50%种上杂交水稻,保守估计,每公顷仅增产两吨粮食,那么全球每年将增产1.1亿吨粮食,按人均每年消耗300公斤粮食算,意味着可以多养活3.6亿人。

“而实际上每公顷增产不可能仅有两吨,”袁隆平说,“面对世界粮食短缺,中国杂交水稻可以更大步伐走出去,在更大程度上造福人类。”

袁隆平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美好愿望:

将自己培育的优质米给每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分得一份,整个地球村吃着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幸福和温馨。

这是袁隆平此生追求的目标。

如今,中国大地有一半的水稻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这位科学家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

水稻平均亩产从1950年的140公斤增至1998年的450公斤。

1975年至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相当于每年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2004年,超级杂交稻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也就在这一年,袁隆平先后被授予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在袁隆平教授的革新之下,世界的水稻产量提高了20%,中国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0%。”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该组织的一项战略计划。

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聘,袁隆平担当首席顾问。

在中国的帮助下,印度的杂交水稻达十万公顷,并取得了比当地良种还要高产的效果。

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的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说:

“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在退出。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