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
李朝统治初期,封建的官厅手工业,经过世宗(1419—1450 年)和世祖、成宗(1456—1494 年)的整顿和扩充,达到了全盛期。16 世纪官厅手工业, 无论从生产规模或技术水平,都远远超过民间手工业。但在卫国战争时,庞大的官厅手工业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京工匠集中的五司九寺,撤销的撤销, 残存的连一名工匠也没有,外工匠的情况也是一样。战后李朝政府陷于深重的财政困难和政治混乱,就再无余力收复官厅手工业。流散的工匠中很大一部分人于是转变成了个体手工业者。
17 世纪中叶后,在商品经济刺激下,民间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农村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产量和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如著名的六镇和吉州的麻布,永兴的丝绸和德川的亢罗,安州的刺绣和忠清道韩山、林川的苧布,全罗道康津、海南和庆尚道义州以及京畿道安城的棉布,这些都属妇女的副业生产。而一些由专业手工业者生产的朝鲜传统工艺品,如各种金银细工品、螺钿、黄铜品、漆器以及扇、墨、篦、笠等日用品,都有很大发展。到 18 世纪后半期,手工业生产已形成固定的中心,如安城的黄铜器,统营的漆器和笠,灵岩的篦子,晋州的扇子和海州的墨,等等。
在采矿业方面,朝鲜有较丰富的银矿。李朝初期为避免明朝对朝鲜金银的苛求,甚至禁止开采。当卫国战争时,为抵补军费曾从明朝延聘技术人员, 来大力开发端川的银矿,17 世纪中叶开展对清贸易后,对银子的需求日益增加,1652 年政府许可在坡州、交河、谷山、公州等地开采银矿,按产量征税。1687 年银矿改由政府经营。1741 年,随着银矿产量减少,将银矿移交给地方管理。18 世纪中叶后,政府开始开采成州和遂安的金矿,但均因官家开采效益不高而停止。与此同时,民间私采金矿之风却日益盛行。据《正宗实灵》, 18 世纪下半叶平安道,“食力之民大半归于金穴”。19 世纪初,京畿、忠清、黄海、平安、江原、咸镜各道,私自开采金矿和沙金之风,累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