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各党派团体的勃兴及其政治倾向

在清朝封建专制时代,政府视政党为洪水猛兽,严禁人民集会结社,因此除中国同盟会等秘密革命团体外,公开的政党组织是“无从发生”的。① 但自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 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②

起初,由于北方尚在清廷控制之下,这些新生的政党大都集中在上海、武汉、南京等革命军占领的地区,尤以“上海为中心”。③及清帝退位,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北移,各党本部也纷纷北迁入京。据当时报载,北京“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④可见,挂名党籍已成为当时一种时髦。这些政党大都以“拥护共和”、“巩固统一”和“谋国利民福”相号召,但细察实际,却各有所图。为扩张党势,它们一谋合并,二借招徕,凡有“不党” 之人,不管相识与否,“辄曰吾当为君介绍入某党,不俟承诺,翌日则党券党证已送至矣”。⑤更有甚者,即非“不党”之人,也免不了为这党那党所运动和追逐,从而出现许多一身而数兼的跨党分子。“星期之日,湖广会馆、织云公所等处无不开会,有身兼数会者匆匆画到即去,谓吾尚有数会须赴也”。⑥这是当时政党一大特点。

然而,这时党会名目虽多,但就政治倾向而言,却只有同盟会派与非同盟会派之分;而真正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和号召力的则不过统一党、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十数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