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陆徵祥组阁风潮

袁世凯挤垮唐内阁后,为阻止同盟会组织政党内阁,计划二次内阁“一切照旧,惟总理及一二国务员必不肯留者,略为更动可耳”。①关于国务总理, 他最初放风说由徐世昌担任,因遭到同盟会及统一共和党的反对,后转而属意陆徵祥。陆徵祥(1871—1949),字子欣,又字子兴,是清末一个长驻国外的外交官。武昌起义爆发时,任驻沙俄公使,受梁士诒策动,曾联合一些驻外使节通电要求清帝退位,因而得任唐内阁外交总长。他表面上无党无派, 实际上一切听命于袁世凯。所以袁认为由他担任总理,既可达“超然总理混合内阁”目的,又能随意操纵,并取得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陆起初尚犹豫, 袁答应“代负责任”,陆方欣然应命。②6 月 29 日,经参议院多数通过,袁世凯正式任命他为国务总理。各国驻京公使纷纷致函称贺。

同盟会同意陆徵祥任总理,但对组织超然混合内阁抱抵制态度。6 月 28 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全体职员会,议决阁员全部退出内阁。7 月 1 日,再次召开会议,强调“此次既系超然内阁,凡本会会员皆不得自由加入,务使本会主张先后一致”。③同盟会这一行动,打乱了袁世凯企图利用同盟会为他继续装点门面的如意算盘。因此,当蔡元培、宋教仁、王宠惠、王正廷等同盟会阁员,遵照党议到总统府向袁提出辞职时,他并没有立即同意,甚至说“我代表四万万人民留君”。蔡等当然坚辞,蔡并针锋相对回答说:“元培亦对于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①7 月 10 日,他们又联名致函陆徵祥,声明从即日起概不到院,从 14 日起概不到部办事。袁无奈,只好批准蔡等四人辞职, 但仍继续物色同盟会员入阁。

袁世凯认为孙毓筠、胡瑛、沈秉堃三人既有同盟会籍,且“所持主义稳健”②,打算拉他们分别担任教育、农林和工商总长。同盟会听说后极为愤慨。宋教仁发表谈话说:“袁世凯此举,系一种逼奸政策。”③同盟会本部一面派魏宸组劝袁打消此念,一面于 7 月 14 日召开会议,作出孙、胡、沈三人不得参加内阁的决定。然而,袁世凯除将胡瑛换成王人文外,仍执意拉孙毓筠、沈秉堃入阁,而且不出袁所料,还得到了共和党的支持。该党表示“以大总统信任之人组织内阁,各党不必干涉”。④为保证参议院顺利通过袁世凯所信任的人选,共和党还极力拉拢统一共和党,许诺将支持位置该党的参议员为国务员。⑤在共和党的引诱下,统一共和党为使殷汝骊、谷钟秀、吴景濂等人进入内阁,遂与共和党采取了完全一致的态度。这样就给同盟会限制袁世凯的正义斗争蒙上了一层党争的色彩。

  1. 月 18 日,袁世凯派陆徵祥到参议院要求通过所拟阁员补充人选。他们

① 《北京电报》,《民立报》,1912 年 6 月 23 日。

② 《组织内阁问题汇志》,《正宗爱国报》,1912 年 7 月 2 日。

③ 《同盟会本部致上海支部等电》,《民立报》,1912 年 7 月 3 日。

① 蔡元培:《答客问》,《民立报》,1912 年 7 月 27 日。

② 《乔妆打扮之内阁》,《远生遗著》卷 2,第 66 页。

③ 《乔妆打扮之内阁》,《远生遗著》卷 2,第 67 页。

④ 《政界风云汇志》,《正宗爱国报》,1912 年 6 月 25 日。

⑤ 《黄炎培致赵凤昌函》,《近代史料藏札》(未刊稿),北京图书馆藏原件。

是财政周自齐,交通胡惟德,司法章宗祥,农林王人文,工商沈秉堃,教育孙毓筠。同盟会本来不同意混合内阁,自然反对。统一共和党原抱入阁希望, 现竟无一人,自知受了共和党愚弄,同样愤愤不平。而共和党部分议员也认为陆徵祥演说“言词猥琐”,不配做总理。于是,陆演说后,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当即于投票前“先提出不信任总理问题”。袁世凯闻讯,急忙致函参议院,提议暂缓投票。次日,参议院讨论投票与否,同盟会、统一共和党以袁函非正式咨文,不予承认,坚持投票。结果,袁所提六阁员,一律被否决, 并演成全国性的政治风潮。

陆徵祥于六总长被否决后,以“无组织内阁之能力”,向袁世凯提出辞职。袁则“仍持极端的超然内阁主义”,宣称:“无论如何,总不能改我此项宗旨。”①他先唆使北京军警联合会指责参议院“挟持党见,故作艰难,破坏大局”②,继邀各党派参议员六十多人至总统府开“茶会”,大谈内政、外交危迫,要议员化除成见,协力挽救“国家”。接着,他又将参议院否决阁员情况通电各省,煽动说:“世凯诚信未孚,以致动遭扞格”,“但有转圜之余地,决不惜降心以相从”。③北洋集团及其追随者心领神会,随即纷纷发电,攻击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只知有党,不知有国”,要袁“将提出各员仍交该院再付表决。如其不知自反,一意把持,惟有先行派署,以专责成”。

④章炳麟也致电黎元洪,要求一致主张“大总统暂以便宜行事,勿容拘牵约法,

以待危亡”。孙毓筠则写信给袁世凯,表示“与其无政府,不如无参议院”。湖北四镇统制邓玉麟等甚至声称要以武力相对待,表示“虽受破坏立法机关之痛骂,亦所不计”。⑤袁世凯见逼迫参议院就范的舆论已初步形成,遂乘势于 7 月 23 日向参议院提出二次阁员补充名单:财政周学熙,司法许世英,教育范源濂,农林陈振先,交通朱启钤,工商蒋作宾。

为使所提二次阁员通过,北洋集团及其追随者向参议院、同盟会及统一共和党进一步施加压力。仅 24 日一天之内,他们便抛出《讨议员谷钟秀、吴景濂、殷汝骊等布告》、《忠告参议员图》、匿名传单各一件和“健公十人团”恐吓信一百零三封。参议院守卫长也于是日称病请假。25 日,北京军警联合会再次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如不通过,就请袁世凯下令解散参议院。午后 2 时,毅军总统姜桂题、拱卫军司令段芝贵、直隶提督马金叙和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等军警要人,又于安庆会馆“招待”参议员、新闻记者及政界各员,声称“军人等抱一种国家观念,以外患之迫,财政之危,劝告诸君舍内而对外,移缓以就急”。①与此同时,共和党也不顾 7 月 19 日有该党和共和建设讨论会部分议员投票反对袁世凯所提六阁员的事实,将否决六阁员的责任全部推到同盟会和统一共和党头上,通电攻击两党有意陷国家于无政府地位。

对于袁世凯以军警威胁参议院的行径,同盟会和统一共和党起初也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抵制。特别是统一共和党曾召开会议,决议对陆徵祥“绝不

① 《陆内阁之中流骇浪》,《申报》,1912 年 7 月 30 日。

② 《亚细亚日报》,1912 年 7 月 23 日。

③ 徐有朋编:《袁大总统书牍汇编》,上海广益书局 1926 年版,卷 5,第 6 页。

④ 《徐宝山致袁世凯等电》,《申报》,1912 年 7 月 31 日。

⑤ 《陆总理演说后之政界》,《远生遗著》卷 2,第 72—74 页。

① 《三日观天记》,《远生遗著》卷 2,第 78 页。

信任”,并发表声明说:国务员任命由参议员同意,为《临时约法》所规定, “否认同意权者,是否认约法;侮蔑同意权者,是侮蔑约法”;本党议员行使“同意权”,正是为“保民党之精神,洗官僚之陋习,持稳健之政见,谋真正之共和”。②共同的斗争,还使两党开始了谋求组织上的联合,但是毕竟没能经得起袁世凯的武力威胁。7 月 26 日,参议院投票表决二次阁员补充名单,两党多数议员都屈从袁的压力,投了同意票。结果,除蒋作宾外,其余五名阁员均获通过。实际上,二次阁员人选并不比前次好些,竟能获得通过, 连袁世凯都感到意外。这说明同盟会和统一共和党的多数议员都把维护个人的地位放在了首位,当他们的议员地位与“党见”发生冲突时,他们宁愿“牺牲党见”以换取个人的议员地位。袁世凯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个弱点,采取由武装军警施加压力的办法达到了他的目的。

此后,以谷钟秀为首的统一共和党议员,为了挽救参议院表决的失败, 在部分同盟会议员的支持下,提出弹劾陆徵祥失职案,指责陆负有军警干涉议员行使“固有权利”的责任。这当然只是隔靴搔痒,但即使这样,也很快又在袁世凯的破坏和共和党的抵制下,改成了“质问案”。

以上事实说明,陆内阁风潮实际上是唐内阁垮台后,同盟会为反对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的又一次重要斗争,是袁世凯追求专制独裁与同盟会维护民主共和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可惜,同盟会当时还不懂得议会斗争必须以武力作后盾,因而没有取得任何积极的成果,反以袁世凯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