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皖系军阀的盛衰

从 1916 年袁世凯毙命至 1920 年直皖战争爆发,北京政府基本上为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所把持,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为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殷祺瑞的兴起也不是偶然的。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中势力大,声望著者有三人: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是文人出身,后来虽也结交了一批北洋武夫,但毕竟没有自己控制的军队,也没有直接带过兵。面对段祺瑞、冯国璋虎视眈眈,他自知不是对手,退居河南乡村。冯国璋与段祺瑞一样,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提拔起来的大将,当时坐镇南京,领兵二万,颇有实力。但是,他在云南护国战争兴起后,以调解人自居,企图独树一帜,遭到全国各方面反对。而不久袁氏毙命,无须他居中调解,他的影响就减弱了。再者,就人品而论,冯爱财如命,遇事又少谋寡断,与段祺瑞相比,大为逊色。段祺瑞曾留学德国,见识较广,遇事颇有主见。而且,他注重自己的声望,不收贿赂,在北洋军阀中堪称佼佼者。当然,个人的品质和性格不是主要的因素,段能继袁之后,成为把持北京政府的大军阀,主要原因在于:

(一)有自己的派系和军队。段在清末多次出任各军官学堂的总办、督办,北洋六镇高、中级军官多出自他的门下。辛亥革命以后,北洋陆军迅速膨胀,段借任陆军总长职务之便,将大批亲信,如靳云鹏、徐树铮、傅良佐、吴光新、曲同丰等人安插到重要职位上,造成了以自己为首的军人集团。(二) 因反对袁世凯称帝,捞到了政治资本。护国战争胜利后,中国除恢复了共和国的形式外,北京政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仍然是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段祺瑞并非不想当总统,只是因为当时南方有护国军存在;北洋军阀内部又矛盾重重,冯国璋等对他不服气;他因而不敢作那样的尝试。当时的形势迫使他把黎元洪依法摆在总统的位子上,而自己则以国务总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的实权。

段祺瑞控制中央政权的能力较袁世凯当年相差甚远。北京政权一开始就不稳定。国会恢复后,国民党议员纷纷回北京,并很快和黎元洪结合起来, 与段祺瑞皖系军阀相抗衡。而直系军阀冯国璋也趁机混水摸鱼,与国民党系的一些议员暗通款曲。段内阁刚刚组成,段的心腹徐树铮就与支持黎元洪的内务总长孙洪伊大闹内阁,以至徐世昌进京调解,将两人同时去职。

由此“府院之争”愈演愈烈,1917 年春因参战案达到高潮。从表面上看, 段祺瑞坚决主张参战,在政治上还是有些道理的。但实际上,段祺瑞主张参战,内中包藏着极其阴险和丑恶的祸心。他欲借参战为名,进一步投靠日本, 借款扩军,排除异己,征服南方,统一中国,走的是袁世凯卖国独裁的老路。

因此,1917 年 5 月,段祺瑞唆使“公民团”包围国会,企图强迫国会通过参战案,结果事与愿违,激起全国舆论谴责。黎元洪乘机将段免职。

段祺瑞当然不能听任黎元洪把自己赶下台,立即煽动“督军团”叛乱, 并阴谋在天津另组政府。正值此际,张勋复辟发生,为段祺瑞重掌政权铺平了道路。段借“保护共和”为名,率兵打败张勋。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以后, 以“再造共和之功”,从政治军事上加强了独裁专制统治。他与研究系勾结, 抛开国民党议员占多数的旧国会,另组御用参议院。同时,他放手出卖中国主权,向日本大借款,仅在 1917 年 8 月到 1918 年 9 月一年间,借款额即达五亿元。这些借款几乎都用于打内战和编练段家军(即参战军)。

段祺瑞的倒行逆施,遭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强烈反对。1917 年 7 月,孙中山到广州发起护法运动。但由于孙中山自己并无军队, 只能依靠滇、桂军阀,结果不久即被排挤。孙中山领导护法的失败,再次表明有帝国主义作后台的中国军阀势力,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强大得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本身软弱,因而其政治代表人物及政党, 不敢发动工农,说明它已经无力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

面对西南势力的崛起和直系军阀的分裂对抗,段祺瑞加紧投靠日本帝国主义。1918 年 5 月,段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中日军事协定》。这项协定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境内驻兵,并指挥中国军队。这一引狼入室的卖国协定, 遭到全国激烈反对,各界人士,纷纷通电责问。

与大借款和编练参战军同时,段祺瑞又利用卖国借款,收买政客,制造“安福国会”。这时,冯国璋已任满下台,段便利用“安福国会”,把老官僚徐世昌推为总统,供其利用。前面已经指出,卖国、独裁不得人心,必遭失败。段祺瑞自以为已经组成了俯首听命的政府,便可以一意孤行。殊不知靠卖国独裁过日子的段祺瑞,已逐渐暴露了他反动的本质,并从此由盛而衰, 接近垮台了。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当时世界高涨的革命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19 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进一步刺激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引起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矛头,虽然是直接对着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但很多人已经认清(例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曹、章、陆的后台是段祺瑞,段氏不倒,中国无望。五四运动以后,段祺瑞控制的卖国政府,完全陷于孤立,成为众矢之的。在全国人民反对卖国政府的潮流中,直、皖矛盾更加尖锐化。1920 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队一触即溃, 顷刻瓦解。皖系的失败固然有其军事指挥失算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则是它在政治上被指为卖国,而直系吴佩孚却打扮成爱国将领,以爱国攻卖国,胜负之数本已决定,何况吴佩孚比段祺瑞,特别是比徐树铮在军事上又高明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