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历史,古为今用

毛主席早在 1938 年就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941 年他要求全党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1958 年,毛主席再次提出全党都要学一点历史的号召。可见,毛主席把学习和研究历史, 放到了何等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 1958 年下半年到 1959 年上半年这个期间,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繁忙。

1958 年 9 月 7 日,林铁(河北)、吴芝圃(河南)、张德生(陕西)、张仲良(甘肃)和我五个省委第一书记在毛主席停在邯郸的专列上,向毛主席汇报“大跃进”的情况和问题,我们看到主席一面忙于处理“大跃进”刚一开始出现的问题;一面又忙于打电话亲自具体指挥金门打炮,巧妙地对付美蒋联合舰队开向金门的军事行动。更为繁忙的是,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发生的“左”倾错误,毛主席主持了一系列重要会议。11 月 2 日到 10 日召开了第一次郑州会议;10 天之后,又召开武昌会议;两个月之后又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不到两个月,又召开上海会议。我记得,1959 年2 月第二次郑州会议前夕,中央派专机从临汾军用机场接上我到了西安机场,又接上张仲良和张德生一同到郑州参加了第二次郑州会议。我还记得, 毛主席坐镇武汉时就生产队的规模问题曾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毛主席好像指挥战争那样指挥纠“左”。在工作如此繁忙、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毛主席仍然坚持研究中国历史,手不释卷。就在上面提到的毛主席的专列上,我听到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主席起居的那节车厢简直就是书房,有各色各类的书。主席除去处理公务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连小人书都爱看。近来他一口气看完了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他赞赏这套

小丛书,并建议我们买一套,浏览一下。之后,我照办了。读后感到很通俗、很生动、很受教益。

毛主席研究历史,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历史的优秀遗产,为现实的革命

斗争服务,而不是信而好古,迷信过去。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古为今用。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到上海会议,据我了解毛主席一直在精读陈寿的

《三国志》,并针对当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了《三国志》中的许多人物,讲的最多的是曹操和郭嘉。

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毛主席说此人足智多谋,协助曹操南征北战, 策谋帷幄,出了许多好主意,值得我们学习。当时袁绍的兵力大于曹操。郭嘉曾投奔过袁绍,但时间不长,就看透了袁绍的弱点:“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那袁绍就是这样打了败仗,而曹操听了郭嘉的计谋,就打败了袁绍。郭嘉足智多谋,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听取他的意见,果断作出决策,这说明曹操是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物。毛主席由此联想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许多领导干部不是优柔寡断,就是少谋武断、独断专行。因此,毛主席说,一定要多谋善断。多谋就是要和各方面去商量,听取有独到见解的好意见,“谋”是基础,没有多“谋”就不可能“善断”。善断即善于作出判断。判断有三种情况:正确判断;武断;断得不及时,即事后诸葛亮。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不决。还说,不要“多端寡要”,头绪太多,不得要领,抓不住中心,每个时期的工作都应该有中心,脑子里经常要装几个大问题。1959 年 4 月上海会议,毛主席更明确地向到会的高级干部推荐读《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再次谈到党的领导干部工作方法上要注意多谋善断和留有余地的问题。

从 1958 年 11 月到 1959 年 4 月,毛主席反反复复向党的高级干部推荐《三国志》中曹操多谋善断、郭嘉足智多谋的史实,是他汲取历史中对现实斗争有益的东西,达到古为今用的一个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