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山张风林真好啊”

大泉山是山西省阳高县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过去,这里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山山和尚头,处处裂嘴沟,旱天渴死牛,雨天水土流,满野黄土坡,十年九不收。”粮食亩产不过 50 斤,群众生活苦不堪言。山上的

一位居士张风林解放前曾为绿化大泉山奋斗了 10 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地主豪绅的压榨摧残,他的理想哪里能够实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依靠党支部的领导和群众的集体力量,经过七年多的努力,他的理想才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

1955 年,毛泽东同志主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中共山西省委把阳高县委书记王进写的介绍大泉山的文章送给了他。他亲自动手修改了此文,并把原来冗长的标题《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改为简明、生动、醒目的标题《看,大泉山变了样》,还写了精辟的按语:“很高兴地看完了这篇好文章。有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并且,不要很多的时间,三年、五年、七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问题是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我们要求每个县委书记都像阳高县委书记那样,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

1956 年 1 月,中央在中南海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讨论《农

业 40 条》。当谈到水土保持、绿化全国的问题时,我又向毛泽东同志汇报了大泉山采取挖鱼鳞坑、开渠、培埂堵沟等四条办法绿化荒山的经验。我说: “1953 年,我到阳高县调查时,发现了这个典型。当时,县委书记王进、大

泉山村党支部书记高进才以及张风林陪着我参观大泉山,从山上转到山下, 边走边看边议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山坡上由上而下,遍挖鱼鳞坑, 每坑的边上都植了树,树小时坑内种农作物,当年即可得利,树大后就停止种植。为保护鱼鳞坑免遭水冲,他们在山坡上打了一道一道的拦水埂,埂里挖连环卧牛坑,使之上通鱼鳞坑,下通排水渠,埂上遍压杨柳枝条,使坑又结实又长树。这样,遍山挖鱼鳞坑,就可遍山蓄水,遍山植树,而且树的成活率高,他们把这个办法叫做‘土蓄水,水养树,树保土’,加上他们在沟壑里也由上而下层层打坝,节节蓄水,分段拦沙,每筑一坝,就修一台地, 成为良田,沟底两岸全部营造了护岸林,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治理水土流失、化害为利的有效措施。1954 年实现合作化后,更加快了大泉山面貌的改变, 使过去的荒山、荒坡、荒沟成了梯田成排、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花果满山的优美景地。这就是张风林和大泉山人的创造。毛泽东同志听了以上汇报后高兴地说:“大泉山张风林真好啊!你回去后对他说,我们感谢他!我们要在报纸上大量报道大泉山,要写书、写传单,给来参观的人每人发一套。”

毛泽东同志对大泉山经验的肯定和对张风林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大泉山人,两年后,他们进一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基本上做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而且他们的经验,在大泉山高级合作社的八个自然村迅速得到了推广。在 1956、1957 两年,他们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组织全社劳力,上山下沟,挖鱼鳞坑,植树造林,筑坝造田,在六个山头栽树 2000 多亩,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7 年,大泉山高级合作社受到国务院的嘉奖。同时,在毛泽东同志写的按语发表后两年内,全国先后有 23 个省、市、自治区的三万多人到大泉山参观学习,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和苏联水利专家等也到那里参观过,对大泉山的绿化荒山和水土保持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8 年,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会议期间,还在两次讲话中提到大泉山和张风林。一次说,“我们的东西都是从群众中来的。用鱼鳞坑的办法绿化荒山, 是大泉山的一个和尚创造的。不同群众接近,任何东西创造不出来。”另一次说:“大泉山治理水土流失、蓄水用水的经验,一经在全国推行,更发展了,更系统化了。”

毛泽东同志对大泉山的关怀,成了大泉山人征服大自然、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强大动力,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岁月里,他们也没有放松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泉山村的巨大变化更是令人鼓舞。到 1990 年底,他们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3000 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81%,先后建成大小蓄水池 108 个,真正做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过去的荒山、荒坡、荒沟早已变成年年增值的“绿色银行”。他们用林业的收入启动农、牧、副、工各业,使五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如今的大泉山正如当地群众传颂的歌谣:松柏杨柳绿满山,层层梯田平展展,村里村外机器响,清清流水绕山间,科技兴农见实效,生产旧貌换新颜,脱贫致富五业旺,文化教育大改观。我想,如果毛泽东同志在天有灵,看到大泉

山如此巨大的变化,一定会再次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动情地说“大泉山张风林真好啊!”

当此毛泽东同志诞辰 100 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无比欣喜地看到了,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着举世瞩目的蓬勃巨变。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并率先垂范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等优良传统更加深入人心,继承和发扬这些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可靠政治保 证,是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政治保证。

1992 年 9 月

(本文原载《山西日报》1993 年 12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