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子”的圣战

公元 630 年 1 月下旬的一天,一群穆斯林战士骑着骠健的阿拉伯马,裹着宽大的白色头巾,手持利剑冲进了阿拉伯半岛西部的麦加城。

“向克尔白庙进军!”“消灭荒谬!”穆斯林军队的领袖挥手高呼。 只见战士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一座大庙冲去。到了庙前,战士们纷纷跳

下马,冲进大庙,把庙里的 360 个神像统统捣毁。“真理已经来临!荒谬已经消灭!荒谬是一定要被消灭的!”穆斯林领

袖对着狂热的信徒再次高呼。接着,他亲吻了嵌在这大庙石壁上的玄石。战士们受到鼓舞,也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到这块玄石前,亲吻着它。

这座古庙是麦加城里最宏伟的克尔白庙,它是阿拉伯人古老的多神教的中心。那块玄石乃阿拉伯人的传统崇拜物。古庙落到穆斯林手里,标志着阿拉伯人古老的多神教已经终结,也标志着一种新兴的独神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确立。

那位振臂高呼的穆斯林领袖,就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于 570 年出生在麦加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十几岁时曾跟随商队往返于巴勒斯坦、叙利亚一带,到过不少城市,也接触过犹太教和基督教这两个相同来源的独神教经文。

25 岁时,他和麦加一个有钱的寡妇结婚,从此有财富和地位,成为麦加城一个很有名望的人。

610 年,穆罕默德根据当时阿拉伯的社会状况和民族特点,在麦加创立了一种新教——伊斯兰教,并开始传教。他把信奉多神教的古莱什部落的主神“安拉”奉为宇宙间唯一之神,也称之为“真主”,而他自己则是安拉派遣到人间的“真正的使者”、“最伟大的先知”。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只信奉真主和他的使者穆罕默德;每星期五做礼拜,把克尔白古庙作为朝拜的方向;缴纳财产的 2.5%作为宗教用途,用来赈济贫穷的穆斯林。同时把政权和宗教统一起来。此外,还规定教徒不吃猪肉,允许一夫多妻,每年的教历 9 月作为“斋月”,自黎明至日落不准进餐⋯⋯

伊斯兰教的兴起,表面是崇奉一神、打倒偶像崇拜的宗教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旨在结束阿拉伯民族分裂状态、建立统一国家的政治活动。在穆罕默德的宣传下,城市居民、农民和手工业者,很快接受了伊斯兰教,但穆罕默德却遭到当时阿拉伯贵族势力的反对,麦加统治者阿布·苏富扬下令追捕他。

公元 622 年 7 月的一个夜晚,穆罕默德率部分信徒逃离麦加,到了麦地那城。从此,他以麦地那为根据地,着手建立政教合一的麦地那政权,并组建军队,开始在“圣战”旗帜下以武力统一阿拉伯半岛。

624 年 3 月,当穆罕默德得知古菜什人派往叙利亚的大商队即将返回麦加时,即率领穆斯林军前往截击。古莱什商队闻讯改变路线,穆罕默德率部

在麦地那西南的白德尔镇打败了古莱什贵族的增援部队。

阿布·苏富扬不甘心失败,625 年 3 月率麦加贵族军队 3000 人进攻麦

地那,在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穆罕默德沉着冷静,率 1000 人出城应战。两军在伍侯德山谷激战。穆斯林军士兵不听指挥争夺战利品,一度使阵脚大乱,处于被动局面,但穆罕默德带伤指挥作战,最终迫使古菜什贵族军撤退。

627 年 3 月,麦加贵族经过两年准备,联合犹太人组建了万人大军,再次进犯麦地那。穆罕默德命令部队在城外挖沟灌水防守,联军对此束手无策, 围困一个月未克。后因士兵厌战,加之飓风大作,联军陷入混乱,被迫撤走。此战史称“壕沟大战”,它是穆罕默德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630 年,穆罕默德亲率穆斯林军万余人兵临麦加,阿布·苏富扬被迫率军投降,并皈依伊斯兰教。同年,穆罕默德率军在侯乃尼征服叛乱部落。

632 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为尔后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向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穆罕默德一生的最大功绩,是用宗教的信念把阿拉伯各个部落统一了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他的言论,被弟子们编为《古兰经》——伊斯兰的唯一经典。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穆罕默德这个时期的创教活动称之为“穆罕戳德的宗教革命”。

穆罕默德去世不久,他的继承人为了扩大其统治范围,以“传播伊斯兰教”和“展开反对异教徒的圣战”为借口,开始向四周扩张领土。第一仗就是同拜占庭帝国争夺叙利亚。

633 年深秋,穆罕默德的继任者、第一任哈里发(阿拉伯政教合一的首

领,相当于国王)艾卜·伯克尔组织三支阿拉伯军队,每支 7500 人,从阿拉伯半岛出发,经叙利亚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此时,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因长期战争两败俱伤,无力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阿拉伯军队于 635 年攻占大马士革。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不甘心失败,立即调集 10 万大军,由他的弟弟西奥多拉斯率领,向大马士革扑来。阿拉伯统帅哈立德见敌军人多势众,迅速撤出大马士革,在约旦河的支流雅尔穆克河一带集结了自己的部队,总共有24000 名穆斯林战士。

636 年 8 月 20 日,决战开始了。拜占庭军队以优势兵力猛杀过来。哈立德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打败了拜占庭军队,重新收复大马士革,占领了整个叙利亚。

此后,阿拉伯骑兵马不停蹄地前进。

638 年,占领中东重镇耶路撒冷;642 年占领整个伊朗,征服埃及;645 年,征服北非的利比亚。

到了 661 年,穆阿维亚继位哈里发,建立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正式诞生,定都大马士革。这是倭马亚王朝以叙利亚为基础建立的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在平定内乱以后,阿拉伯人又重新组织对拜占庭发动新的进攻。

阿拉伯军队从陆地和海上进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在陆地于 668 年攻占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重镇卡尔西登和马尔马拉海上的基齐库斯半岛,并于次年围攻君士坦丁堡。在海上,阿拉伯海军占领开俄斯岛,并依托塞浦路斯岛、罗得岛等已占岛屿形成对拜占庭的海上封锁,随

后北上进入马尔马拉海西岸基齐库斯城建立军事基地。

从 673 年起,一支阿拉伯海军每年春季由基齐库斯出发,进入君士坦丁堡近海水域作战,冬季则返回基地休整越冬。当时的拜占庭皇帝是大胡子君士坦丁四世,他精心部署防卫,多次以“希腊人”击退阿军进攻。“希腊火” 是一种液体燃料,可在水上燃烧,作战时将它装在一些特制容器中,投掷出去,一旦遇上敌舰,立即起火燃烧。采用这种新式“武器”,烧毁阿军许多舰船,击退了阿军对君士坦丁堡的多次进攻。

677 年 6 月,阿拉伯海军被迫撤离君士坦丁堡,在途中经小亚细亚南岸海面时,遭到风暴袭击和希腊舰队阻截,几乎全军覆没,陆军也在小亚细亚遭惨败。

678 年,阿拉伯、拜占庭双方签订《三十年和约》,阿拉伯国家被迫向拜占庭纳贡。在北非,阿军进展较为顺利,698 年夺取迦太基,结束了拜占庭对北非的统治。

717 年,阿拉伯人利用拜占庭王朝更迭、政局不稳之机,从水陆两路再次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奠基者利奥三世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方针,拆除金角湾人口处的铁链,任阿拉伯舰队驶入港湾, 然后出敌不意地以火箭、火船、火矛、“希腊火”实施袭击,致使阿拉伯舰队大乱,几乎全军覆没。最后,阿拉伯人不得不向大马士革、叙利亚退却。

750 年,阿拉伯倭马亚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迁都巴格达。哈里发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各地不断发生动乱,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迅速瓦解。至 9 世纪中期,阿拉伯分裂成数个小公国即埃米尔国家,内争不断, 对拜占庭的攻势大不如前。拜占庭帝国则发生了破坏圣像和崇拜圣像的政治、宗教斗争,直接影响了对阿拉伯战争的进程。从 750 年至 867 年,双方时打时停,各有胜负。

867 年之后,拜占庭在马其顿王朝的统治下处于强盛时期,对阿拉伯国家的攻势愈来愈猛。于是,拜占庭对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地区的进攻和“光复” 斗争,就成为 9—10 世纪阿拉伯与拜占庭战争的主流,最后,拜占庭帝国在东方重新获得优势。

11 世纪初,另一支伊斯兰教游牧民族部落塞尔柱突厥人兴起于东方, 在小亚细亚建立了国家,对拜占庭形成更大的威胁。面对强敌,阿拉伯与拜占庭之间的冲突便退居次要地位。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一书的作者在评价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侵略扩张战争时说:“伊斯兰国家之所以发动这样一场为时不长的侵略战争,并非因为他们发明了什么新武器,创立了什么新的战略或战术,而完全是出于一种精神的力量(西方人称之为狂热)。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穆罕默德领袖超凡入圣的魅力以及他所教诲的这样一种特殊信条,即:那些在讨伐异教徒的圣战中的亡灵将能升人天国永享极乐。还有一个因素是哈里发在政治、军事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宗教能像伊斯兰教那样如此持久如此狂热地鼓动如此众多的人们,在战斗中表现出那样不怕牺牲不怕危险的勇敢精神。

伊斯兰侵略扩张的胜利,与其说是军事技术发挥了作用(当然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技术因素),不如说是精神力量产生的结果;与其说它依赖于优越的军事体制,不如说它靠的是煽动宗教狂热;与其说有一套卓有成效的征兵体制,不如说是依靠了宗教的宣传鼓动,号召无数士兵为圣战卖

命⋯⋯”宗教狂热在阿拉伯的对外扩张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使伊斯兰教终于成为世界性的大教,穆斯林遍布欧、亚、非三洲。中东、埃及、北非的许多民族逐渐与阿拉伯人融合,成为阿拉伯大家庭的一员。古老的阿拉伯文化,吸收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文化的光辉成果,并发展成为崭新的、绚丽多彩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与拜占庭之间的长期战争和对抗,维持了近东和东地中海地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文明世界的力量均势,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