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斗奴的呐喊
“宁为争取自由而战死,决不为富人的娱乐而丧身!”
这是 2000 多年前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发出的英勇誓在世界战争史上,反对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战争占有相当的比重。在这些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无不英勇悲壮,可歌可泣。在古罗马奴隶制时期,伴随着连年的对外战争,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沦为奴隶。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大众,遭受着比过去更加深重的苦难。
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奴隶被称之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为了取乐,大量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一场角斗戏下来,场上留下一具具奴隶尸体。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
公元前 73 年夏,在罗马中部卡普阿城的一所角斗士训练学校里,发生了一次暴动。角斗奴们手拿菜刀、肉叉和各种尖刺的木棒,杀死卫兵,冲出了戒备森严的训练学校,向城南的维苏威山奔去。组织这次暴动的,就是古罗马史上的著名英雄——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出生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的色雷斯,被称为“色雷斯人”。公元前 82 年,在第二次米特拉达悌战争期间,他在与罗马人的一次战斗中被俘,被罗马人编入“辅助部队”(以被征服地区部落的人编成的部队),但是有强烈民族意识和自由精神的斯巴达克不甘心为罗马人卖命。他暗中联络一些东方士兵,伺机逃回家乡。事情败露后又被罗马人卖到意大利本土沦为奴隶。因他身体强壮,臂力过人,被选购进卡普阿的角斗士学校。斯巴达克几次设法逃脱,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利用一切机会在角斗奴中进行鼓动和串连。正当他串连了 200 多个角斗奴准备暴动的时候,一个叛徒突然向敌人
告密。斯巴达克当机立断,立即率领角斗奴采取行动,结果有 78 人冲出虎口。
斯巴达克带领这批角斗奴登上维苏威山以后,发现山势险峻,除了一条崎岖小路可通山顶外,到处是悬崖峭壁。于是他决定在山上安营扎寨,不断袭击附近的奴隶主庄园。这时意大利连续发生饥荒,奴隶们纷纷前来投奔, 起义队伍由 70 余名角斗土很快发展为约 1 万人。斯巴达克按照罗马军队的形式将自己的部队进行改编,除有数个军团组成的步兵又建立了骑兵,此外还有侦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辎重队。
罗马元老院起初对这几十个角斗奴闹事并未放在心上,后来发现他们人多势众,便派遣行政长官克罗狄乌斯率领 3000 名官兵前往镇压。克罗狄乌斯封锁了通往维苏威山顶的唯一山道,企图困死起义军。斯巴达克临危不惧, 对战士们说:“宁可战死,不甘饿毙!”食物没有了,他们就用野草充饥, 以保持体力,随时准备战斗。
一天,斯巴达克看到战士正在用野葡萄藤编织盾牌,忽然想到,能否用这种藤编织下山的软梯呢?他征求战士们的意见,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很快,无数条软梯编好了。
深夜,雾气膝陇,山下的罗马官兵都进入梦乡。斯巴达克率领战士,悄悄顺着软梯,从峭壁上爬到山下,又很快地迂回到敌人背后。
“冲啊!”斯巴达克一声令下,起义军向敌克罗丢营地猛扑过去,杀得敌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克罗狄乌斯急忙跳上一匹来不及装上鞍子的马, 溜走了。
初战告捷,起义军士气大振,但是,斯巴达克和起义将领们十分清楚, 在敌强我弱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要在罗马国家的心脏地区建立政权,那是很困难的。于是,他们开始向意大利北部进军,准备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意大利本土。
起义军在行军途中,来到一座山冈。斯巴达克朝后一望,只见黑压压的一大队兵马正向他们追来。原来克罗狄乌斯溃败以后,罗马元老院又派遣一个名叫瓦利尼乌斯的行政长官,率领两个军团约 1.2 万人,前来围剿起义军。
起义军在半山腰和官兵交战。他们在一天之内,就歼灭了数千官兵,但是由于起义军长途行军,过于疲劳,在一个山坳里被包围了。瓦利尼乌斯兴高采烈,已经准备向元老院报告胜利的消息了,然而,斯巴达克又想出了一条脱险的妙计:当天夜晚,起义军把敌人丢下的一具具尸体绑在木桩上,旁边点起篝火,远远看去像是一个个哨兵在放哨;同时派少数人吹起了军号, 似乎起义军还被围困在山上。然后,起义军摸着黑下山了。
这一切布置得都很逼真,行动也非常轻捷,没有一点声息,以致敌军丝毫未曾察觉到起义军已经撤离。这就样,起义军在敌人鼻子下,悄悄地沿着山路,突出了包围圈。
天亮了,瓦利尼乌斯发现中了计,急忙率军尾追。在中途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损失惨重,连他的卫队和坐骑都被起义军俘获了。
公元前 72 年初,斯巴达克军队已增到 6 万人。他将部队转移到意大利半岛南部,队伍越来越大。被起义的巨大规模震惊的罗马元老院,于公元前72 年年中派遣以执政官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为首的两支军队讨伐斯巴达克。
这时,起义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大部分奴隶,其中包括斯巴达克,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认为在意大利本上建立政权比较困难,主张离开意大利, 冲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势力尚未到达的高卢地区,摆脱罗马统治,获得自由,或者返回家乡。参加奴隶起义的当地牧人和贫农则不愿离开意大利, 希望继续与罗马军作战,以夺取失去的土地。由于这种意见分歧,导致了起义队伍的分裂。有一支起义军在分裂出去以后,被罗马军队击溃。其他起义军在斯巴达克率领下继续北上,但因阿尔卑斯山山顶终年积雪,气候恶劣, 大队人马要翻过山去非常困难;加上在北方富裕农民中难以找到支持者,因此斯巴达克决定改变计划。他下令毁掉一切多余物资,杀掉不需要的马匹, 挥戈南下。
罗马元老院得到起义军南下的消息,乱成一团,谁也不愿就任这一年的执政官。推来推去,最后总算选出了大奴隶主克拉苏就任执政官。元老院任命他为镇压起义军的军事统帅,令他率 6 个军团会同上次派出的那两个军团,继续截击起义军。
克拉苏为了挽回危局,提高部队战斗力,宣布恢复残酷军法。他把临阵脱逃的 500 名士兵抓来示众,10 人一组,分成 50 组,每组抽签处死一人。凡抽到该处死签的人,当着广大士兵的面被活活砸死。
克拉苏整顿部队后,便向斯巴达克猛扑过来。起义军与克拉苏周旋了一年多,取得许多胜利,但由于力量悬殊和内部分裂,最后被敌人围困在意大利南部的布鲁提乌姆半岛附近。克拉苏在该半岛地峡处构筑了一道横贯半岛的大壕沟,长约 55 公里,深宽各 4.5 米,以围困起义军。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斯巴达克利用敌人疏于戒备之机,指挥起义军在一段不长的壕沟中填满树枝、泥土和木桩,而后以骑兵为先导突破封锁线, 直奔布伦迪休姆,企图在此渡海去希腊。
为尽快消灭起义军,罗马当局从马其顿调回鲁库鲁斯的军队,从西班牙调回庞培大军,协同克拉苏从东、北、南三面包围起义军。起义军接近布伦迪休姆时,鲁库鲁斯的军队已在该处登陆,庞培率军从北面压来,克拉苏也从后面追来。面对强敌,斯巴达克决定在几股敌人会合前,与距离最近的克拉苏军队决战。
公元前 71 年春的一天,斯巴达克与敌军在阿普利亚境内进行生死决战。
起义军奋勇杀敌,到黄昏,有 6 万多起义奴隶壮烈牺牲。斯巴达克和上万名起义者也被包围了,战斗越来越残酷。许多起义战士身负重伤,但他们仍紧握长矛、短剑和斧头,发出怒吼,一次又一次地想冲出重围。
这时,罗马士兵排成密集的队形,向起义军紧逼过来,并投掷密集的石块,发射雨点般的乱箭。斯巴达克骑着黑色骏马,手持长矛,奋不顾身地刺死了无数罗马官兵。他一直在寻找克拉苏,想亲手杀掉这个大刽子手。突然, 一个罗马军官偷偷在他后面猛刺一刀。斯巴达克腿部被刺中,跌下马来,起义战士们立即围上去将他救起。
“快上马突围!”一名战士迅速牵过一匹战马,急促地恳求斯巴达克为了奴隶们的事业,赶快骑马冲出重围。斯巴达克望着那些跟他南征北战、生死与共的战友,感慨万分,他毅然举起希腊短剑,大声说道:
“这一仗打胜,就能缴获敌人的战马;如果打败了,还要这马干什么!” 说罢,一剑刺死了战马。
这时,克拉苏又一次指挥罗马士兵发动进攻,大军像乌云般压了过来。斯巴达克忍着伤痛,一手举着盾牌,一手紧握短剑,继续奋战。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被刺中数十处,倒在地上英勇牺牲。
嗜血成性的克拉苏,把俘获的 6000 名起义奴隶,钉在从卡普阿到罗马大道两边的十字架上,但是,一些分散的起义队伍在意大利许多地区仍坚持战斗十年之久。
历时达 3 年的斯巴达克起义之所以仍然没有逃脱奴隶起义的失败命运, 一是由于整个奴隶制社会正处在繁盛时期,要摧毁它决非一两次奴隶起义就能做到;二是奴隶解放运动无法摆脱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造成了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没有领导核心和正确纲领,最后归于失败。然而, 它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促使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帝制过渡,并且对奴隶解放与自由运动有巨大推动作用,在人民群众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迹。
斯巴达克在起义中表现出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马克思称
他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说:“斯巴达克是大约 2000 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
斯巴达克作为一名奴隶起义领袖,在军事上的许多成功之处也为历代战略家所重视。他在同强大的罗马军团周旋过程中,运筹帷幄,神出鬼没,屡出奇计,如三次设伏连败大法官瓦利尼乌斯,两度挥师闪击执政官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智缒悬岩夜袭克罗丢,飞越“陷饼”,冲出布鲁拉乌姆半岛等, 堪称古代军事史上的惊人奇迹。无怪乎古代罗马作家弗隆陀赞叹道:“斯巴达克的才略比我所知道的一切古代将军都要高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