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板和约
公元前 1280 年的一天,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宫里,来了赫梯国王派来的一个使团,使团带来了用银板制成的和约,银板上刻着双方结束战争、缔结和约的条文,拉美西斯二世在条文基础上拟定了自己的草案,再派人送给赫梯国王。双方国王确定了永久的和平,答应永不交战,并在一国与他国作战时相互支援。
银板上刻的是赫梯的楔形文字。为了昭信于世,又用埃及的象形文字把它雕刻在埃及卡纳和拉美西乌姆寺庙的墙壁上。这是历史上保留至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国际军事条约文书,反映了古埃及与赫梯之间的争霸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和具体情况如下:
大约公元前五六千年,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三角洲定居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埃及开始从原始社会缓慢地进入奴隶社会,但是,大约在公元前 4000
年的时候,埃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当时埃及有 40 多个州,每个州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后来又出现了军队和用来代表自己部落的旗帜,实际上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各州之间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兼并,把狭长的尼罗河分成了北部和南部两
个大的独立王国。北部叫下埃及王国,国王戴红冠,以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南部叫上埃及王国,国王戴白冠,以神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百合花为国徽。
上下埃及经常发生战争。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上埃及逐渐强盛起来,国王美尼斯亲自带领大军去攻打下埃及。两军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展开决战。美尼斯亲自在阵前督战,只见在阵阵呐喊声中,无数面画着白色百合花或蜜蜂的军旗交杂,两军厮杀得难解难分。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下埃及军队终于被击溃。
下埃及国王站在一群俘虏前面,脱下了自己的红色王冠,然后跪在地上, 双手把王冠奉献给美尼斯。美尼斯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把这个决战的地点命名为“白城”,后来,这里成了统一的古埃及王国首都孟斐斯城。
此后,埃及曾组织大规模的远征,例如第四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斯尼弗鲁王曾远征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虏获了 7000 名俘虏和 20 万头牲畜。中王国埃及强大后,又恢复了对外扩张政策。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阿美涅姆黑特厂世和他的继承者,曾多次远征努比亚和东北方向的利比亚以及叙利亚一带,他们在盛产黄金的努比亚建立了许多要塞,至今还留下一些遗迹。埃及军队在进占这些地区时,往往随带人力开采矿产,表明他们的征服战争带有明显的经济掠夺目的。
从公元前 18 世纪末叶起,内部腐朽的中王国埃及开始遭受来自西亚的游牧民族喜克索斯人的入侵,长于使用战车、战马的喜克索斯人占领了埃及北部,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第十六王朝。此后,喜克索斯人还不断向埃及南部扩张,每次军事行动前,他们都向埃及法老们提出无法接受的要求,并以若拒绝这些要求就要发动战争相威胁,这可能是国际关系史上最早提出最后通碟的实例。
民族的入侵唤起了埃及人的斗志,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埃及从喜克索斯人那里学会了用马作战,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在公元前 16 世纪上半叶, 把异族赶出国土,建立了第十八王朝,开始了新王国时期。
埃及新王国统治者为了控制国外的商路,掠夺财富、奴隶和本土所没有的产品,埃及从一开始就向外扩张,曾多次对巴勒斯但和叙利亚进行掠夺战争。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他亲自执政的 20 多年
时间内,先后远征西亚 15 次,到处破坏城镇乡村,屠杀人民,镇压反叛者, 每次远征总是带回数以千计的俘虏和牲畜等战利品。
约公元前 1482 年,图特摩斯三世率军约 3 万人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萨鲁出发,经加沙到达离美吉多(今巴勒斯但北部)不远的叶赫木城。与此同时,在米坦尼王国支持下,300 多名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王公结成以卡迭石城统治者为首的反埃及同盟,并将数量与埃及军队相当的同盟军集结于美吉多,派前哨部队扼守美吉多山口。
图特摩斯三世乘坐战车,率部强行突破封锁,越过山口,迅速地将部队组成新月状队形,向同盟军进击。同盟军猝不及防,又缺乏统一指挥,仓皇败逃城内,埃及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其后,图特摩斯三世又对叙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战争,在卡赫美什击败了米坦尼军队,直达幼发拉底河沿岸。结果使埃及得以在公元前 1471 年至
公元前 1450 年前后约 20 年的期间内维持了对叙利亚的霸权。
埃及第十九王朝初期,小亚细亚兴起了强大的赫梯王国,几乎侵占了埃
及在叙利亚的全部属地,与埃及的利益发生了直接冲突。赫梯人在公元前2000 年形成国家以后,不断向外扩张。公元前 1600 年,赫梯人攻占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5 年之后,又攻陷了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城,彻底洗劫了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为了争霸中东,赫梯人又与埃及人打起仗来。后来,埃及的新王国逐渐强盛,力图恢复其在叙利亚的统治地位。
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一个法老拉美西斯一世(约公元前 1309—公元前1308 年在位),曾长期在埃及军队中任统帅或宰相,即法老位时已是高龄。
他在位仅两年,却实行了强化埃及军队的改编措施:把军队分为 3 个军团, 以底比斯等重要城市的主神名字命名每一个军团,分别称为“阿蒙神”、“拉神”和“苏泰赫神”,每个军团均配备了战车队,以强化军队的机动性和攻击力,还大量招募外国人当雇佣军,用以守卫要塞。
拉美西斯二世继承了其父亲的军事扩张政策。据称,当他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时便在军队里任指挥官,曾随其父参加征战,并在其父晚年被加冕为王,与父共治,至 25 岁父死才正式即位为法老,他在原有的 3 个军团以外,
又组建了 1 个新军团,名叫“普塔赫神”。此外,还有努比亚人、沙尔丹人
等外族组成的雇佣军,总兵力约 2 万多人。
约公元前 1297 年,拉美西斯二世派兵占领了南叙利亚沿海的别里特和
比布鲁斯。次年,拉美西斯二世亲率 4 个军团从三角洲东部的嘉鲁要塞出发, 沿海北上。在阿穆路的南部海岸某地,拉美西斯二世在那里留下了一支特种部队,当时为了保护海港西密拉。后来这支部队折向东边的卡迭石,与主力部队会合。然后,拉美西斯二世率领主力部队,沿内陆的里达尼河谷北上, 到达奥伦特斯河谷,又沿东岸继续北进,在出发后的第 29 日进至卡迭石附
近,在其城南约 15 英里处的一个高地宿营。
就在埃及准备向赫梯发起大规模进攻之际,赫梯王穆瓦塔利斯也在积极备战。他的战略目标是:确保赫梯人在北叙利亚的领地,为此必须击败来势汹汹的埃及军队,坚守卡迭石城堡。
为了达到上述战略目标,穆瓦塔利斯拟定了作战计划:使自己的主力隐蔽在卡迭石附近,然后诱敌深入至埋伏圈内,一举击溃之;为了诱敌入伏, 他派出“死间”扮成当地牧民,向埃及军队提供假情况以麻痹引诱他们。
埃及法老坐着一辆十分华丽的战车,亲自率领先锋部队“阿蒙神”军团接近了卡迭石。拉美西斯二世命令部队暂缓前进,他纵目远眺周围的地形: 左边的一条大道通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右边是悬崖深谷,中间夹着一条水势湍急的河流,前面是一片平原,远处山岗上,隐隐约约的城墙就是卡迭石城。
“报告法老,刚刚抓到了两个间谍!”正当法老集中精力察看地形时, 听见卫兵匆匆报告说。
法老得知抓到了间谍,非常高兴,忙命令道:“快带上来。”
这两人正是赫梯王派出的“死间”。他们说,赫梯国王为了避免冲突, 已经命令军队退出卡迭石城了。
“怪不得一路上看不到赫梯军队,他们到底还是怕我的嘛!”埃及法老非常得意,随即把手一挥:“继续前进!”
埃及法老信以为真,亲率“阿蒙神”军团孤军深入,迅速来到卡迭石城下。此时,“拉神”军团渡过奥龙特斯河后尚在开进途中,其余部队尚未渡河。
就在这时,赫梯国王已经率领大军沿着东面的河谷,包抄到了埃及法老
的后面。他计划第二天一早围歼埃及的先头部队,活捉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了周密侦察埃及军队是否进入自己设计的伏击圈,赫梯国王又派了两名间谍前去摸清虚实。
这两名间谍刚接近埃及军队的军营,就被法老的卫兵抓住了。埃及法老听到报告后,忙命令:“带上来,严加审问。”
这两个间谍和早上的两个间谍大不相同,一句话也不肯说。埃及法老命令士兵各打他们 100 军棍,疼得两个赫梯人实在吃不消,只得将赫梯国王第二天要来围歼的计划从实招出,并供认早上的两个间谍是赫梯国王派出的“死间”,意在麻痹埃及军队。
埃及法老紧张万分,急忙派一个大臣迅速到后面令第二梯队的军团开上来,但为时已晚,“拉神”军团在途中就遭到赫梯军队的袭击,被打得溃不成军。赫梯战车回过头来又向埃及法老的军营进攻,把埃及“阿蒙神”军团围困在卡迭石城下,拉美西斯二世险些被擒。
埃及法老在卫兵掩护下,继续指挥部队突围,并急今后续部队火速增援。“普塔赫神”军团及“拉神”军团的残部赶到卡迭石后,将军队迅速展
开成三线队形:一线为战车并有轻步兵掩护,二线为步兵,三线为步兵和战车各半,猛攻赫梯军翼侧,救出了拉美西斯二世。
埃及法老命令部队猛打猛冲,把赫梯军队打得晕头转向,但赫梯国王马上组织了反冲锋,埃及士兵毕竟人数有限,被迫后撤。
卡迭石会战以双方都遭到惨重的损失而结束。此战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军事计谋诱敌深入,步兵与战车兵协同作战,要塞守军与机动部队配合行动等。其后,赫梯和埃及的战争却没有停止,前后持续了 16 年。
公元前 1280 年,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新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缔结和约, 规定双方互不侵犯,互相支援对方反击外来敌人,镇压对方国内的奴隶暴乱。一般认为,该和约是传世最早的战争和约。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国势日衰,属领叛离,奴隶起义不断。公元前11 世纪初,新王国完全瓦解,埃及分裂。直到公元前 525 年,波斯军队进军埃及,打败埃军,于是埃及失去独立的地位,国家沦亡。
埃及与赫梯的长期争战,是古代社会典型的奴隶主争霸战争,它使双方实力大为削弱,这使其他国家或武装集团得以乘机进入中东的历史舞台。亚述兴起于东,灭亡了米坦尼,兵临叙利亚北部,对赫梯构成直接的威胁。在西方,来自地中海的所谓“海上民族”,则对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以及埃及北部三角洲地区进行直接攻击。所以,埃及与赫梯的和平条约签订以后,在中近东的历史舞台上,各方势力都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