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天文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南极地带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如干燥的空气、极昼和极夜、永恒不变的气流以及黑暗的天空,越来越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天文学家。在南极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历史始于 1979 年对太阳的观测。

由于太阳在南极地带照射的时间长达半年,使天文学家能够有几百小时不间断地看到太阳,这对于研究太阳表面巨大变化的科学家来说无疑是一极大的优势。不过,大多数天文学家希望利用南极的自然条件来研究仅在夜间出现的,距离地球更加遥远的星体。

在南极地带,天文学家不仅能更长久,而且能更清晰地看到遥远的星体。在南极,2800 米高的地方相当于世界许多高山天文台。而且,那里的气候极其干燥,大气中所含水分很少,因而透明度非常高。

天文学家正在进行一个取名为“南极大气簇射”的实验。当宇宙射线撞击地球大气时,所释放的能量产生次极粒子簇射,其中的一些粒子便会到达地球表面,当它们经过探测器时,就会被记录下来。在南极进行这一实验的目的在于,这里的天体不会朝升暮落。因此,同一天体的射线在通往探测器的途中总是穿过同一大气厚度。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在酝酿其它新颖独特的计划,其中包括,他们设想在南极东部冰层的最高点,海拔 4000 米高的地方建立一个考察站。那里的气候比南极陆地更加寒冷干燥,而且气压很低,因此,这个考察站应该是密封的,它与类似的月球站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如果该计划能实施,那么,天文学家就可以在地面为进入月球工作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