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公元前 4 世纪的一天,雅典的公民大会像往常一样召开了。一个名叫德谟斯梯尼的人走上讲台,慷慨陈辞:“雅典同胞们看看,腓力这家伙已经狂妄到了何等地步!⋯⋯他正在对我们铺设罗网,四面合围,而我们却呆坐着无动于衷!同胞们,你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采取行动?”

全场公民的表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德谟斯梯尼接着数落了腓力一步一步地蚕食希腊各城邦的事实。他说,腓力率大军向我们打来了,目前局势尽管极端险恶,但仍然有可能遏制腓力南侵的势头。他把雅典比作一条船,“当船尚未覆没之时,舟中人无论大小都应动手救亡。一旦巨浪翻上船舷,那就一切都会同归于尽,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所以, 他大声疾呼雅典人团结起来,共同对敌,胜利最终属于不愿受奴役的人们!

德谟斯梯尼激动人心的演说,博得了人们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这时,只见有个名叫埃斯希涅斯的人走上讲台,同他展开了激烈的

辩论。他劝说人们别相信德谟斯梯尼蛊惑人心的演说,照他说的那样做, 会把雅典带向死亡的深渊。他说腓力不是要来吞并雅典,而是想和雅典人进行谈判。

腓力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率军攻打希腊呢?

腓力就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马其顿王国是希腊北部的一个奴隶制国家。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是同族,那个时候,当希腊各族纷纷南下进入希腊半岛时,他们没有跟着迁移,而是留居在北方。公元前 4 世纪中期,腓力二世登上王位,进行内部改革,马其顿迅速崛起为一个强国。接着,腓力二世开始了咄咄逼人的侵略和扩张。

这时,经历了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的希腊各城邦,正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各个城邦还在不断地进行争夺。城邦之间一会儿结盟,一会儿又反目为仇。在这些斗争中,各个城邦都衰落了,成为马其顿征服的首选对象。

开始,腓力二世依靠精兵强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马其顿、色雷斯沿海地区。接着,他挥兵南下,兵锋直指希腊各城邦。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希腊各城邦内部的态度大相径庭。这在雅典表现得最为明显。亲马其顿派欢迎腓力二世入主希腊,希望在马其顿的领导下,各城邦联合起来镇压贫民和奴隶的暴动,对外进行扩张,以挽救危机之中的希腊。反马其顿派坚决要求制止马其顿的扩张,保卫希腊各城邦的独立和自由。普通公民一般站在反马其顿派一边。

当德谟斯梯尼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抵抗侵略时,许多公民纷纷走上讲台支持他。最后,公民大会通过了出兵反击马其顿的议案,决定把亲马其顿派的人交付法庭审判。德谟斯梯尼还被当选为反马其顿侵略者的领袖。他立即开始整顿海军,把充当“观剧津贴”的款项改作军费。四处奔走,联络希腊各城邦,组成以他为首的反马其顿联盟。联盟的军队立即开到了希腊中部,打算在那里阻止马其顿军南下。

公元前 338 年,南下的马其顿军队到达中希腊的喀罗尼亚。在这里, 遇到了前来阻击的希腊联军。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大决战。马其顿军

早早地排好了方阵,士兵都用巨盾护住全身,手持长矛,列成 16 排密集纵队。重装骑兵摆在方阵正面当前锋,轻装步兵和轻骑兵在两侧掩护。腓力二世亲自指挥左翼,右翼由他的 18 岁的儿子亚历山大指挥。决战开始了,亚历山大指挥的军队,首先攻破希腊军队防线。然后,他又帮助父亲改变方阵,击败压过来的希腊联军。最后,战斗以希腊联军的惨败而结束。

这一仗,决定了希腊人的命运。此后,马其顿军长驱直入,不到一年的时间,控制了除斯巴达等少数城邦之外的希腊其余城邦。第二年, 腓力二世以希腊霸主的身份,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大会。大会决定希腊境内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腓力二世统率同盟军远征东方。科林斯大会的召开,标志马其顿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得到确立,希腊各自为政的城邦时代基本结束。此后,各城邦名存实亡,军事上和外交上都听命于马其顿。

公元前 336 年夏天,正积极准备征服东方的腓力二世,在参加他女

儿的婚宴时遇刺身亡。他那年仅 20 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完成了他没有实现的远征东方的宿愿。

中国古代文献《战国策》中一个寓言说,蚌正在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双方相持不下,结果被渔翁一起捉住。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由此而来。用中国这个成语来说明马其顿征服希腊各城邦再合适不过了。